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医院 >
  5. 正文

医院等级评审过不了?给迎评院长的一封信

医院评审究竟是什么东西,除了拿回一块牌子,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张勤(浙江省人民医院)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敬爱的院长: 日前看到一则报道,《过不了就扣奖金!看医生们被医院等级评审逼成啥样




医院评审究竟是什么东西,除了拿回一块牌子,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张勤(浙江省人民医院)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敬爱的院长:


日前看到一则报道,《过不了就扣奖金!看医生们被医院等级评审逼成啥样了》---为了激励职工搞二甲复审,这家医院出了个奇葩的招数!


文中描述了贵院的一个事:为了迎接二甲复审,院内制订了一个奖惩办法,其中规定,为了调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的主动性(猜测贵院的迎评氛围肯定不高!),医院自3月22日起,暂缓发放奖金,复审结束后一次性补发,并明确,从奖金中扣除院级领导3000元;中层正职领导(包括副职主持科内工作的)2000元,副职1000元;普通员工500元。并明确规定,复审成功后双倍返还作为奖励,复审不成功直接扣除作为惩罚!


哈哈!这个招数算奇葩吗?


利用激励、惩罚手段管理员工,每个企业都在做,每个医院也在做,绩效和员工行为挂钩已成共识,如果真的要说医院院长有什么过错的话,也是就是和员工沟通没到位,一个医院要参加等级医院复审了,这么大的事,整个医院没有达成共识,这倒奇怪了?!


相信医院的员工都很忙,忙的没有时间思考了,当回家后,冷静的想一想,确实可以想点什么的?


请您转告贵院员工:


贵院要二甲复审了,员工们想过吗?如果现状就这样,能过二甲复审吗?能过,那还要做什么?维持下去不就行了!但如果复审不通过,会有什么后果?被小看这块牌子,医院等级和收费挂钩的哦,和能开展的手术范围和难度挂钩的哦,一旦摘牌,后果是很严重的!。


每一个医院都有等级分类的,这是中国的医院管理所要做的,只要是中国的医院必须通过中国的医院评审,不容置疑。


问题是,医院评审究竟是什么东西,除了拿回一块牌子,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医院评审标准集合了医院运营和您工作所需要的所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您知道,也许您不知道,也不关注,但评审标准带来了所有您应该知道的,也告诉你,除此之外,你不用管了,这么方便的东西,您到哪去找?


其次,医院评审,其实就是对照标准,观察医院符合法律法规的程度,这个标准,其实,就是医院管理的底线而已,如果是刚好通过,真的是没有太高的难度,除非我们自我要求更高。换句话说医院评审,也就是类似于您在医院看病而已,想问员工,平时也不生病,但每年的体检还要做吗?为什么要去做体检,不用解释了。那知道医院运行中,有什么问题吗?谁能保证医院的运行一定是好的,什么叫好的呢,就是符合国家医院运行标准,什么是国家医院运行标准,那就是评审标准了。


很多人抵触医院评审,因为要背这个背哪个,修订病历什么的,为什么要背?你知道了所要求的法律法规,那还要背?如果你不知道法律法规,你在做医生护士?太可怕了,天知道您会出什么事啊?修改病历,谁让您在改病历?医院评审,为什么要改病历?好好的病历凭什么要改?事实上,新一轮医院评审,再差的病历,也不要去改!因为那代表您的过去,只要您现在写好了,就行了,这是持续改进啊,用以往的差病历对衬现在的好病历,不就行嘛,没有以往的差,怎么来体现现在的好病历呢?这是您对医院评审的理解走入误区啦!您只要把今天以后的病历写好就是啦。


再之,如何判断您的职业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呢?通过自查?人们往往习惯了自己的工作方式,难以判断。那就需要外力了,因此,医院评审是观察您是否符合国法行规的最好方法之一,通过评审检查,对照规范,您知道了那些是您的缺陷了,哪些是要改进的,哪些是可以做得更好的,不就是您职业行为的健康体检?!因此医院评审作为一个平台,检查自己是否懂得规范,就像身体检查,应当常态化,这是您职业安全的可靠保证!当一旦有医患争议的时候,行业、法院如何来判定医院和您是否担责,就是看您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平时就遵守这些法律法规,那医院评审,您管它来不来呢?不仅如此,体检,您每年要做,职业体检每4-5年一次,是不是间隔长了一点呢?


事实上,医院评审还有很多好处:


每当医院评审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用评审标准来观察周围,也包括我们的院长们,通过评审,院长重新认识了您,因为您积极投入,因为您比别人更规范,比别人更优秀,那么后来呢?不用我们说了,下届中层干部名单中就有您了。


医院评审会让更多的患者认识您,因为您比别人规范,因为您比别人更体贴他,“以患者为中心”,这是医院评审标准的中心思想,今后您的病人会比别人多,有何不好?


医院评审也增强了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了医院在社会上的地位,众所周知,一个等级医院的树立,其周围,地价、人气、环境等等都会给当地带来难以估量的提升,同时,通过医院评审,政府和医院都加大了对医院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不就是我们所希望的?


医院评审会带来更新的理念:


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仅仅把终末质量管理延伸到过程质量管理,但仍然关注的是缺陷管理,往往以检查临床工作和医疗行为的缺陷为乐,但我们总感觉有查不完的医疗缺陷,永远都有消灭不光的缺陷,我们强调“零缺陷”,但总是做不到,为什么?原因在于员工的质量决定了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试想,一个疲惫的员工,一个心态不好的员工,一个为自己的小孩生病了,没人可以去照顾在发愁的员工,怎么可能保证每一个医疗行为都不出差错?!


所以,当今医院评审的理念,从员工质量管理开始,从自己管理自己开始,从管理经济学来看,自己管理自己的管理成本是最低的,让别人来管理您的行为质量,总有个时间差,不可能是实时监管,总把管理做成对立面---既然你来管了,我就不管了,而且会形成猫捉老鼠的状态,抓住了,我晦气,没有抓住,运气!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就应该从员工质量开始,关注员工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质量,切实提高员工素质,一个高素质的员工是卓越质量的开始!


如何自己管理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开始,这就要靠日积月累的习惯完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正因为是在漫长的工作中养成的习惯,你就不会觉得累了。


我们再来看看医院评审,如果说医院评审就是检查您和医院符合国法行规的程度,不符合的时候是否需要改,毋庸置疑!怎么改?照着国标做!这个时候就像一个人生病了,患了肿瘤,怎么办?手术,尽管创伤很大,为了健康,必须这样做!同样,一个不符合国标的流程,必须改进,必须在评审前完善!所以,这个时候,任何流程的改进都是非常痛苦的事,但为了通过评审,我们必须这么做,实际的潜台词是,为了符合国法行规,为了自己安全,必须做!


当然,我们还有不太痛苦的方法,那就是平时的持续质量改进。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照国标,对照国法行规,发现不符合的时候,随时改进,不断完善,相信改进的时间限制和要求,远远比在医院评审的时候轻松,因为,不需要明天就改进,而且,还可以在改进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更加自己医院并符合国法行规的工作流程,相信这样的改进,我们会喜欢,总比医院评审时候的激进改进要好的多。这就是每个人虽然没病,但每年的健康体检总有人会查出一些疾病,但这个时候查出的疾病往往都是早期的,相信我们的处理代价会小很多,甚至不用手术,或者采用微创手术就可以解决啦。


最后,我们有更轻松的工作方法,就是文化管理,我们希望从潜意识里为我们的患者提供最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当我们从心里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意识,举手投足,不需要思考,待人接物,不需要回忆,一个规范自律的医护人员,就不会纠结于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就不会在乎医院评审是否在看我,因为他的每一言一行,都符合国法行规,任何医院评审也不需要改变我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的无创治疗,没有痛苦,没有不适,一切都在习惯中慢慢改变。


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样做会很难,其实,这不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就是养成条件反射的行为,每天起床,您会做什么?刷牙洗脸梳头…,这需要思考吗?每天三餐去食堂餐厅吃饭,晚上在床上睡觉?这需要有人指导您吗?都不需要,因为这些活动都已经养成了条件反射,到时到点,您就会去做,不用提醒您。当您开车路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看到红灯的时候,是踩刹车还是踩油门,还需要考虑吗?不需要!因为您已经养成条件反射了。所以,当我们把每一个医疗行为,都符合国法行规的时候,也就是每个医疗行为都养成条件反射的时候,您肯定不会觉得累了,因为习惯了。


回到本文开头,我们来分析下贵院员工的反应,一听到该拿的奖金被扣了回去(其实是暂扣,以后有可能返还,而且是加倍!),员工很不高兴,实际上,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延迟满足,我想贵院的员工可能在这方面有点不足,即时满足欲望强烈了一些,自制和自律,延迟满足能力略差了一些,这就是员工培训不到位了,这就是员工质量欠好的表现啦。当然,可能员工的奖金本身就不高,这点钱很在意的,但想过没有,如果二甲复评没有过,是不是以后医院发展还有这样好吗?也许奖金会更低,因为老百姓知道,这个医院管理上有问题,医疗的风险很大,也许会换个医院去看呢?


最后,我借用了尼采的话(但我不知道是否真是尼采写的):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你想做什么?(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文来源:看医界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