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医院 >
  5. 正文

医疗质量管理不是“紧箍咒”!医务处长的一堂必读课

医疗质量管理不是“紧箍咒”!医务处处长的一堂必读课。 来源|看医界整理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我们总认为医疗质量就是管我们医院、医生的东西,是我们头上的“紧箍咒”,其实并不是这样。” 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立身之本。作为一种




医疗质量管理不是“紧箍咒”!医务处处长的一堂必读课。



来源|看医界整理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我们总认为医疗质量就是管我们医院、医生的东西,是我们头上的“紧箍咒”,其实并不是这样。”


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立身之本。作为一种新的执业形式,不少医生集团目前也布局了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极为关键。在2019上海医交会(第二届全国医交会—2019中国品牌医疗合作交流大会)上,国家卫健委医管所特聘专家张勤教授对于医生集团落地实体后,需要掌握、理解、吃透的医疗质量管理进行了主题分享。




把病看好,是最好的医疗质量


据悉,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出台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并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包含要素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三个过程。


从政府角度分析,张勤认为通过体系建设、人员培训和行业监管三方面共同努力,医疗质量管理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于“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的区别,张勤认为“医疗质量管理”是高度,有精力多做一点,没精力少做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医疗质量安全”是一个底线问题,这个底线就是国家的一些法律底线,不能破。


张勤介绍,医疗质量管理强调的是有效性、安全性和效率,其中有效性是指诊疗结果,安全性是指确保患者的安全,无损于患者,这是医疗质量的底线。而医疗技术是医疗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块,无论如何,把病看好,刀开好,让病人出院,这是最好的医疗质量。


医生护士应该有主体意识


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满意度也在提高。张勤表示,这是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而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张勤认为,作为医疗机构,应该对医疗质量和医疗质量管理负起同等责任。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块是“医生护士们应该有一个主体意识,要有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


“站在医生的角度,可能大家觉得医疗质量管理是医务科要做的事,我们真心希望医生本人就应该做,先把自己搞好。你的行为规范了,技术提高了,这就是最好的医疗质量。”张勤表示。


张勤强调,医生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作为医疗行业,最关注的几块:依法执业、医院感染、信息安全、血液感染,这四方面千万不要出事,一旦出事一定是大事。”



在依法执业方面,张勤举例,作为医生,首先有《执业医师法》,无论在哪里,只要行使医疗行为,必须遵守这个法律。此外,“依法行医”的“法”应该加入《刑法》和《侵权法》这两个法。“你每天在医院里做的事情,这一块应该考虑,因为《刑法》和《侵权法》对你的行为有所判断的。”


如何让医生护士适应医疗质量管理需求?张勤认为,从管理经济学来看,自己管理自己的管理成本是最低的,“让别人来管理您的行为质量,总有个时间差,不可能是实时监管,总把管理做成对立面---既然你来管了,我就不管了,而且会形成猫捉老鼠的状态:抓住了,我晦气,没有抓住,运气!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就应该从员工质量开始,关注员工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质量,切实提高员工素质,一个高素质的员工是卓越质量的开始。”


质量管理四点建议


关于医疗质量管理该怎么做,张勤给出了四点建议。


1.一定要多做,但是不要做重复性的动作。年龄相当的医生,有的能达到大咖水平,有的没有,同样花了那么多时间,关键在于后者做的事情,很多是重复性的工作。


2.改进,一定要持续改进,要有创新的东西。第一步+第二步=做+持续改进,这就是创新的开始。人可以一心三用,医生做手术,在为自己将来的技术储备做出创新的时候,才会做得更好。


3.要用工具。工具,可以让他们有更好的平台,让大家逻辑讲得更通,让大家走得更快。掌握一些工具,会让你如虎添翼。


4.希望大家"会说"。说,是合作的开始。很多人把医教研作为大型医院的必备,其中“医”是最基础的,而只会“医”,仅是工匠水平,但在“医”的基础上说出来,那就会上升到教学的水平,而“教”和“研”是从医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不宜分割。“作为大咖级的水平,这三块都是有的。”


除此之外,“管理是一项不亚于临床的技术,管理本身就是技术”,医疗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医务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成长。张勤表示,对医务处处长来讲,很多人的职责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但是如果把它们翻过来,向上管理,管理领导,同时对员工的成长负起责任来,或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文来源:看医界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