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拜耳中国总裁宣布卸任

▍来源/赛柏蓝 ▍作者/颜色 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江淮退休 1 拜耳集团,中国总裁退休 昨日(6月2日),拜耳中国发布消息称,基于家庭安排的考虑,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江维,决定

来源/赛柏蓝

作者/颜色


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江淮退休


1

拜耳集团,中国总裁退休


昨日(6月2日),拜耳中国发布消息称,基于家庭安排的考虑,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江维,决定将不再续约,并从拜耳集团退休。


同时,拜耳还宣布自2021年7月1日,现任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周晓兰将接任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以及中国区总裁的职务。现任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中国区市场部负责人陈瑛,将接任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


消息称,江维将继续担任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并负责亚太区至2021年9月30日。2021年10月1日起,周晓兰女士将同时接任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据赛柏蓝查询,江维于2012年加入拜耳,在变革亚太区和中国的市场竞争力及合规文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



周晓兰于2013年加入拜耳,就任拜耳处方药南中国区基础疾病治疗领域业务负责人,随后在2015年被提升为南中国区域总经理,2019年被任命为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

2

亚太区业绩有所下滑


日前,拜耳公布2020年业绩报告,经汇率和资产组合调整后,公司全年收入414亿欧元,增长0.6%。制药业务收入为172亿欧元,经调整后下降1.5%。亚太地区第四季度药品收入同比下降7.5%至13.57亿欧元,该地区全年收入同比下降6.3%至55.98亿欧元。


公告透露,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来自仿制药等的价格压力和中国国内带量采购政策以及医疗体系改革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消极因素。


拜耳是德国的一家专注于医药保健和农业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成立于1863年,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拜耳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该公司生产过阿司匹林等产品。其于200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9年,拜耳集团在世界各地87个国家拥有392家附属公司。拜耳公司分为3个子集团公司和子服务公司,分别是:拜耳材料科技,拜耳作物科学,拜耳医药,拜耳技术服务,拜耳商务服务。


据拜耳中国官方介绍,早在1882年,拜耳公司首次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拜耳也逐步加大了在这里的投入。截至2019年12月,拜耳在大中华区拥有超过9000名员工。


据赛柏蓝查询,拜耳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拜阿司匹林、拜新同西普乐美克、拜唐平、尼膜同、优妥、优迈、特斯乐等。


值得注意的是,拜耳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达成25项对外投资、收购或开发合作。2020年12月完成了对AskBio 40亿美元收购,获得了一系列极具潜力的在研基因治疗药物


3

加强创新是药企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年报中,可以看出拜耳所从事的活动与公司的创新战略相一致。拜耳拥有一个全球研发网络,约有16000名研究人员。2019年,拜耳的研发投资名义上增长了4.6%,达到53.42亿欧元。


由此可见,加强创新是药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截至目前,国务院、国家药监局、卫健委等相关部委已先后发布多项鼓励创新的相关文件,具体内容包括:加速创新药审评审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加速创新药上市即进入医保。


从全球看,未来全球医药研发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估计,2019年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8877亿美元,占药物市场总规模的67%,预计2020-2024创新药市场增速为5%,是促进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全球新药研发热度不断高涨,从2015年-2019年,全球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从2015年的2137例增长到2019年的6939例,年均复合增速高达34%,为新药上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国内创新药企也在不断发展,创新药上市公司如恒瑞医药贝达药业、君实生物等,都在从研发收入、优化激励机制等多维度增强研发实力。


其中,恒瑞医药的创新药销售规模增长是拉动恒瑞医药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从研发投入上来看,恒瑞医药2017-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收入比重超15%,分别是15.33%、16.73%和17.99%,2020年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达到了49.89亿元。


而君实生物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有30项在研产品,包括28个创新药,覆盖五大治疗领域,包括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代谢类疾病等。2019年和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达到了122.06%和112.72%。


未来,在政策、资本、人才等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创新能力强劲的药企必将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