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药企激战百亿PD-1市场,出海成风

▍来源/赛柏蓝 ▍作者/木木 PD-1出海大战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1 国产PD-1纷纷出海寻商机 “国产PD-1单抗要出海!”已成为不少药企的共识。在7月11日举办的金鸡湖新药领袖峰会暨第三届全球生物医学前沿技术大会,PD-1出海大战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赛柏蓝摄于现场

来源/赛柏蓝

作者/木木


PD-1出海大战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1

国产PD-1纷纷出海寻商机


“国产PD-1单抗要出海!”已成为不少药企的共识。在7月11日举办的金鸡湖新药领袖峰会暨第三届全球生物医学前沿技术大会,PD-1出海大战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赛柏蓝摄于现场)


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显示,在PD-1/PD-L1领域,由国内公司授权给国外药企的频次接近20次。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百济、信达、君实等企业将其PD-1海外商业化权益授权给诺华、礼来以及Coherus等跨国公司,不断刷新中国项目出海交易总额的记录。


随着5月18日,信达生物和礼来共同宣布,美国 FDA 已经正式受理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新药上市申请 (BLA)。目前国内已上市的 4 款国产 PD-1 都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海外研发,纷纷达成授权合作。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陆续公布利好消息,与海外药企联手,将自家PD-1产品推出国门。是什么让各大药企开启了“出海之旅”?


同质化竞争在医保谈判中难以获取高价或许是原因之一。2020年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时,三大国产PD-1平均降价78%进入医保,PD-1/PD-L1年治疗费用大幅降低到约5万/年的时代。和医保交手两轮后的大降价,此前业内预测达“千亿”级的国内市场严重缩水。


截图来源:西南证券


在极其内卷的赛道中,创新药巨头的盈利也不如想象中乐观。公开资料显示,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6.72亿元人民币、16亿美元和9.98亿元人民币。与之相对应的是包括适应症扩展在内的研发费用。2020年,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和君实生物2020年研发支出达18.52亿元人民币、12.9亿美元和17.78亿元人民币。


作为仿制药巨头的恒瑞医药手握六项适应症,是PD-1四巨头中适应症最多的一家,也是2020年唯一盈利的一家。


“PD-1的竞争主要是疗效、快慢、成本。”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副总裁谢炘在会议中指出。西南证券杜向阳团队撰文分析,在国内PD-1竞争激烈,价格下行的情况下,开发海外权益License-0ut不失为较好的出路。借助合作方在海外成熟的销售渠道,有机会分享全球PD-1市场。


上述团队指出,PD-1/PD-L1类药物,之所以尚未过专利期便已面临激烈的竞争格局,其原因在于没有实现明显优于同靶点竞争对手的临床价值。由于国内的创新药研发竞争激烈,且患者支付能力有限,若要实现一个药物分子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则应当考虑开拓国际市场,包括对外授权、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然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申报上市等,将药物临床价值在尽可能多的市场中变现为商业价值。


国内市场价格天花板显现,海外市场成为药企的下一个战场。


2

药企出海也需要以临床效果为基础


赛柏蓝在现场了解到,与跨国药企合作是现阶段达成共识的出海策略,其实也是最适合的策略。如百济神州将PD-1授权给诺华,天境生物将CD-47授权给艾伯维、加科思将SHP2抑制剂授权给艾伯维等。随着中国自主研发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中国药企带着自主研发的生物医药产品走出中国,带领从前以仿制为主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型为优质原创产品为主的新发展模式,带动从me-too/me-better转型为First-in-class为导向的新市场趋势。


“研发体系的打造,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License-in,每个Biotech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没有好坏之分。”开拓药业创始人、CEO童友之在第三届全球生物医学前沿技术大会指出。他认为,License-out是中国创新药企的初步迈进,但中国仍处于生物医药发展的早期阶段,如何修炼“内功”,打造更加全面的产业链和综合实力,推进全球化战略,或将是Biotech成长为Biopharma乃至Big Pharma的关键所在。


(赛柏蓝摄于现场)


兴业证券不完全统计,2020年初至今中国药企自研产品成功License-0ut数量明显增加。2020年单年高达21起License-0ut合作,包括小分子、单抗、双抗、CAR-T平台。其中,百泽安的首付款金额为目前所有中国药企License-0ut合作中金额最高,首付款高达6.5亿美元,总金额高达22亿美元。


另据《构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报告统计,目前中国已上市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平均每年的研发成本投入超过10亿元。


君实生物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质量官王刚在上述会议中分析道,出海面临困难,FDA对PD-1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CDE也是一样,对于药企在研发端的临床数据、对于药品的质量把控严格逐渐成为趋势。没有好的数据,没有好的质量,企业是走不出去的。药企出海也需要以临床效果为基础。


License-0ut的首要条件是产品必须具有创新点和差异性;而License-in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中国市场空间和特点的深刻理解是主导BD的黄金准则。


博安生物CEO姜华表示,做BD一定要看公司的战略,而且这个战略可能周期会比较长。她分析道,现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药企都必须关注政府的政策,以此来考虑医保的负担程度,从而来决定产品线。“治大国如烹小鲜,像诺华做了超过200个精准的BD,实现了一个大象的转身。”姜华在会议中说道。在她眼中,开展BD合作对拓展药品商业价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在药企出海的过程中,BD的战略和能力建设、合作框架,药品的临床效果,都是公司整体实力的拼板,企业亦不可不重视。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