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一批药企裁撤员工

▍来源/思齐俱乐部 ▍整理/Janessa 内资外企扎堆裁员,市场与政策双重阻碍 多家药企爆出裁员传闻。据FiercePharma报道,葛兰素史克(下称“GSK”)决定关闭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制造工厂,裁撤156名员工。而早在2011年,GSK便开始精简消费者健康业务,应对业绩

来源/思齐俱乐部

整理/Janessa


内资外企扎堆裁员,市场与政策双重阻碍


多家药企爆出裁员传闻。据FiercePharma报道,葛兰素史克(下称“GSK”)决定关闭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制造工厂,裁撤156名员工。而早在2011年,GSK便开始精简消费者健康业务,应对业绩连年受损的境况。


无独有偶,雅培也于7月8日宣布,其在缅因州的两个生产基地裁员400人;罗氏诊断部门的部分产品线调整,削减医药代表人数;诺华将Aimovig业务线转交安进,裁员波及销售、营销和医疗支持职能;此外,晖致、费森尤斯卡比、礼来等多家外企也对产品线与战略架构进行了调整。


反观国内,同样裁员“扎堆”。恒瑞近期多条产品线出现变动,部分省份和区域的产品销售交由影像事业部负责;“老牌药企”以岭药业和哈药集团由于业绩亏损,进行了规模性裁员。


1

集采常态化,“以价换量”竞争激烈


受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药企利润空间遭到挤压,只能不断调整产品线与组织架构,导致震荡不断。


上月,第五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其中61种拟采药品采购成功,平均降价56%。根据国家医保局中选规则,企业报价不超过最低价的1.8倍,或者降幅超过原价的50%,皆可中选。而外企开始活跃在第五批集采中,加剧了市场竞争。


国家带量采购的实施与推进成为了企业裁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未进局的药企,需要削减支出;而对于中选的药企,因为市场得到保障,销售岗位也就相应地失去作用,最终面临团队调整。


可以预见,伴随着国家集采常态化,未来还会有更多药企裁员的消息传来。


2

赛道拥挤,业务线调整为保利润


2015年,中国开始药审制度改革,建立了创新与药品审评人沟通机制,加速新药研发和境外新药国内上市进程。根据7家外企公布的2020年财报来看,除赛诺菲之外,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制药业务收入均超过10亿美元,收入同比增幅均达8.0%以上。


专利过期药物利润的下滑,以及仿制药品市场的瓜分,让药企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创新药市场。


早在2015年,罗氏宣布战略转型计划,增加生物制剂的生产规模。在出售三家小分子产能后,罗氏宣布斥资8亿欧元扩大德国、瑞士和美国工厂的生物制剂生产能力。而在明年,罗氏计划关闭其位于爱尔兰的一家小分子药物工厂,并裁员132人。


未来,在市场增速放缓以及疫情的持续影响下,药企的研发、临床和销售阶段均受到波及,裁员难以避免。但是如何平衡业务线调整与人才流失,更是药企需要在这一阶段中重点思考。


3

总结


综合来看,裁员计划是企业出于经营效益考虑的决定,除了考虑削减成本之外,还需要调整产品线聚焦优势业务。这就意味着,人员调整或许将会是行业未来的主要策略。而对于身处行业漩涡之中的医药人而言,若不被市场所淘汰,则需要适时根据市场调整自身能力。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