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医院 >
  5. 正文

张文宏论文调查结果公布!不构成学术不端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宣,认定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符合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附录综述部分存在写作不规范,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 作者|陈朝阳 肖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宣,认定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符合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附录综述部分存在写作不规范,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



作者|陈朝阳 肖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8月23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对张文宏医生博士毕业论文的调查结果,不出意外,张文宏医生再一次刷屏了朋友圈,并登上了微博热搜。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表示,委员会依据2017年《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试行)》的有关程序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根据原上海医科大学1999年1月修订的《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认定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符合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附录综述部分存在写作不规范,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



南京这一轮疫情爆发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因“与病毒共存”的言论而被推上风口浪尖。作为一位因疫情而爆红的临床医生,近一个月以来,张文宏究竟经历了什么?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抗疫名医


“在我的全国各地专家医生群里,所有人都坚定地站在了张文宏医生这边。”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表示。


事情缘起于这一轮南京疫情。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检出9例阳性病例,此后向全国多地蔓延扩散。7月29日,张文宏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对于南京疫情及新冠病毒变异株德尔塔的看法。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微博中,张文宏这样表示。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可“与病毒共存”这一观点,即便是同行。8月7日晚,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人类与病毒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旧的病毒消灭了,新的病毒还可能出现,但人类的目标始终是消灭病毒,而不是‘与病毒共存’。卧榻之侧,岂容病魔鼾睡?”


一时间,人类是否会“与病毒共存”成为两方的激烈交锋所在。有人认为,张文宏提及“与病毒共存”是投降主义,并抹黑了中国在抗疫斗争中所做出的巨大付出与牺牲。


但实际上,不止张文宏,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都曾相继在公开场表达过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的观点。


2021年5月,钟南山接受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专访时表示,如果新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慢慢降低的话,那么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那样,定期打疫苗。”


而早在2020年2月武汉疫情最为肆虐之时,王辰院士就驰援武汉,在一线连续作战,是提出并组织建设方舱医院的关键人物。2020年2月5日,王辰接受央视节目“新闻1+1”连线时表示,新冠肺炎可能转为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风口转向,批张文宏学术不端


本是就防疫抗疫和病毒进行的一场科学辩论,不过社交媒体上讨论着讨论着,慢慢演变成一场挖“黑料”的“批斗”了。


8月1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文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涉嫌学术造假”,称其2000年的博士论文《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突变与其耐异烟肼机制的系列研究》,其中部分内容与齐鲁理工学院黄海南教授的《KatG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与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文章相同。


一时间,关于人类是否与病毒共存的讨论逐渐平息,变成了对张文宏学术品行的关注。8月15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表示收到举报,同时也关注到网上关于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综述部分问题的反映,学校已启动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针对这一举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是“刻意混淆前言综述与正文研究主体的区别,也故意不谈20年前学术规范与今天的差别。正面驳斥不了对方的观点,就去挖他20年前毫不相干的论文的一点瑕疵。”


8月23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宣,认定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符合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附录综述部分存在写作不规范,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


这一调查结果,或许也为这一场纠纷盖棺定论了。


当好组长,也当好医生


实际上,这不是张文宏第一次因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被攻击。2020年4月,在一次视频讲座中,张文宏建议,孩子早餐一定要吃高营养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但是不能再喝粥。


视频传出后,一时间引起了网络热议,有人说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但实际上,不少营养学家对于张文宏的言论表示认可,认为张文宏是用一种能被普通民众听懂的语言进行科普,“针对病毒的抗体产生要靠什么?全部是蛋白质。重症转轻症最主要的一点要保证营养和蛋白质,这时候,靠粥和咸菜你就麻烦了。”


而这一次面临的舆论风暴,比以往任何一次尤甚。身处风暴中心,被戴上多顶“帽子”,每顶都千斤之重足够把人压死。8月18日晚间,张文宏医生更新微博向关注他的人“汇报工作”。


身兼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也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日常工作就是扮演好这“两个角色”。


半周时间里,张文宏参加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专家组查房,主要总结德尔塔病毒的诊治经验;周二,他一天看了两个门诊,有点累,但觉得对得起病人。他觉得医生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普通劳动者,要对得起自己服务的人,这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周三,他参与处置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出现的疫情。


张文宏是不是一位好医生?在他遭遇网络风暴后,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张文宏为自己或家属看病的经历。


实名认证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的傅蔚冈分享了自己10年前的一次看病经历。


“2010年体检的时候,我肝功能有好几个指标特别高,体检医生建议我去医院看看。我先找了一家医院,医生看到我的体检结果,给我做了一次检查就给我开了一种药,价格不菲,一个疗程下来得好几万。”傅蔚冈到华山医院,挂了一个专家号。接诊的是正是张文宏医生。


医生看了看各项指标后说,你这个指标,尽管高,但是你身体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反应,那就还在可接受范围内。我看你就是工作太累了,好好休息,三个月以后再复查。我将信将疑,不需要什么保肝药之类吗?他说,不需要,你回家好好休息。于是,这次看病我什么药也没开,他也没做其他检查。


从医院回来我休息了三个月后回华山医院体检,指标已经正常了。去年才发现,这个医生就是张文宏。我特别想对张医生说:谢谢!更为你的专业和坚守,加油!”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张文宏?


当媒体和公众已经习惯了“张文宏怎么看疫情”,张文宏在微博上的再次发声特别引人关注。


其实,单从微博流量上来看,张文宏并不算什么超级大V,最起码与其超高社会知名度不相配。张文宏的“火”,源于作为病毒学家对于疫情的理解和思考,弥补了舆论场上专业意见表达的空白,以至于张文宏只要更新微博,媒体就广泛传播。


张文宏是有资格、有能力在公众舆论场上解读疫情走势、表达思考,当然他也可以选择不高调表达,避免“祸从口出”、人红事非多,可是他选择站了出来。


张文宏发微博与个人心情无关,总是和疫情有关,关于疫情走势的预判和未来疫情防控的思考。有地方发生疫情,媒体和公众首先想知道的是“张文宏怎么看”?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张文宏的微博却不能一定带来安慰。面对国内疫情出现的阶段性胜利,他说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事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共存需要理性、科学、勇气和智慧。人类将在很长时间内不得不与病毒共存、与流言共存、与愚昧共存、与疾病共存!”在晒出合影表达对张文宏医生的支持时,张强医生曾这样表示道。


疫情走势,普及传染病学知识,这恰恰是大众媒体和公众所最需要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张文宏,关注张文宏?答案很简单,在没有真相、没有共识、没有确定性的病毒面前,人们需要的不是“鸡汤”也不是“口号”,而是建立在科学性、专业性上的见解,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告诉我们是什么、会怎么样,我们应该做什么。(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文来源:看医界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