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政策法规 >
  5. 正文

研发负责人接连离职!赛诺菲遭遇转型震荡?

“中国各领域的产业资本积累越来越多,生物医药领域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全球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众多在国外拥有丰富经验的生物医药人才回到中国,国内大型跨国药企也给中国制药产业生态和人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值得赞叹,近年来国内医药监管制度

“中国各领域的产业资本积累越来越多,生物医药领域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全球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众多在国外拥有丰富经验的生物医药人才回到中国,国内大型跨国药企也给中国制药产业生态和人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值得赞叹,近年来国内医药监管制度体系创新改革,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到来,我自己说不准什么时候也会蠢蠢欲动呢?”  

  两年前,赛诺菲全球研究院签约落地苏州工业园区,彼时担任赛诺菲全球研究部负责人的刘勇军,在接受专访时活跃气氛的轻松玩笑,现在看来却一语成谶。  

  今年10月初,业内已有消息传出,赛诺菲首席科学官(CSO)Gary Nabel宣布辞职,其职位由Frank Nestle接任,同时,Frank Nestle还将接替刘勇军担任全球研究部负责人,而刘勇军则将前往中国。此前,《医药经济报》曾就这一职务调整求证赛诺菲,公司方面并未给出明确回复。  

  10月15日,信达生物官方宣布人事任命消息,确认刘勇军正式加盟信达生物,担任集团总裁,负责集团全球研发、管线战略、商务合作及国际业务等工作,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汇报。    

顶级专家引发震动  

  刘勇军于1984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取得内科医学博士学位,并在1989年获得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接受了两年的博士后训练。在此之后,刘勇军进入产业界,先后在先灵葆雅与DNAX研究中心从事研发工作。  

  2002年,刘勇军重新回到学术领域,出任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系主任,2011年担任贝勒研究所副总裁与首席科学家。学术领域深耕多年,他在Nature和Science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超过260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94000次,这些研究为免疫学和肿瘤学领域提供了多个关键的药物靶点,在肿瘤学、免疫学的基础研究上做出了卓越成果。  

  不仅如此,作为世界级的肿瘤学和免疫学专家,刘勇军还携手刘阳、陈列平、陈建柱、付阳新、程根宏和苏立山等几位顶级学术“朋友圈”好友,在21世纪初共同参与组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建立免疫研究团队,为国内免疫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科学支持。  

  2014年,刘勇军被阿斯利康旗下全球生物制药子公司Medimmune聘为首席科学官和全球研究负责人;2016年,刘勇军加入赛诺菲,担负起企业从研发1.0向研发2.0转变的重大责任。 

  显然,跨国药企每一个重要人事变动无不牵动产业神经。刘勇军作为横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杰出科学家,有着极为过硬的专业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产业实战经验,“自带流量”的行业属性,其个人选择和去向不仅备受瞩目,而且充分反映着产业发展的风向。  

  在此前《医药经济报》的采访中,刘勇军对中国创新研发First-in-class创新药物满怀信心。“我是一个科学家,深刻理解中国科学生态,对中国优秀科学家也非常熟悉。很多人到现在也不相信在中国做First-in-class可以成功,其实能不能真正成功谁也不知道,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只要迈出步子,行业就会有很大的希望。”  

  对于刘勇军而言,从跨国药企迈向本土创新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全产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殊时期迈出的关键一步,是否就是他坚信的“天时地利人和”,行业对此充满期待。  

  刘勇军曾经告诉《医药经济报》:“跟着感觉走很重要。当你觉得在一个地方没有了新鲜感,没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了,没有新的事情值得做了,那就是自己需要换地方的时候了。”  

  对于刘勇军而言,新的选择意味着新的开始,同时或许也意味着一段告别。    

赛诺菲研发或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接替刘勇军操盘赛诺菲全球研发的Frank Nestle,是在刘勇军加入赛诺菲之后不久加入公司,此前作为北美波士顿研发中心的负责人,主要牵头肿瘤、免疫、神经性疾病、罕见病等领域的研发项目。在加入赛诺菲之前,Frank Nestle曾担任伦敦国王学院皮肤病学和免疫学教授、英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近年来,赛诺菲处在研发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刘勇军和Frank Nestle加入赛诺菲之前,公司新产品中有2/3源自于和外部企业的合作研发,仅有1/3是内部研发的成果,这种策略虽然节省了大量早期研究成本,迅速提升了研发效率和成功率,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自身核心研发能力的打造。

  赛诺菲也认识到了这一风险,尤其面对各大跨国药企大举布局肿瘤和免疫治疗产品创新的国际医药大环境,在围绕肿瘤和免疫这两个生物制药核心领域,公司早期研发管线(Pipeline)近乎枯竭,调整公司结构并积极发展内外部创新以实现研发创新转型迫在眉睫。

  刘勇军和Frank Nestle加入赛诺菲之后,对肿瘤和免疫领域的早期项目进行了充分优化筛选,砍掉了70%~80%的旧项目,并且引进了一批新项目,将产品线丰富延伸至7大核心治疗领域,进一步夯实了肿瘤和免疫治疗产品早期研发管线。

  不过,伴随赛诺菲经营管理和研发创新战略转型持续向好,架构重组引发的裁员也引发了行业关注。去年6月,赛诺菲宣布将在法国和德国裁减466个职位,目的是将重心聚焦至癌症、免疫学、罕见病、疫苗领域,同时放弃一些不再适合其重心的研发项目。

  事实上,在赛诺菲德国和法国的研发中心,糖尿病、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均是其主要的研究领域,裁员引发的行业对赛诺菲将彻底放弃糖尿病和心血管领域的猜测,在短短半年之后得到印证。

  去年12月,赛诺菲首席执行官韩保罗(Paul Hudson)正式对外宣布,公司将退出在糖尿病与心血管药品这两个曾经关键的治疗领域的研发和投入。前不久,赛诺菲再次宣布裁员,计划在欧洲裁减1700工作岗位,其中未来三年内在法国将裁减约一千岗位,即每年平均350人左右。

  在中国,赛诺菲于2018年相继投资5亿元在成都高新区落户“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及“赛诺菲全球研发运营中心”,并在苏州工业园区投入建设赛诺菲全球研究院,以每年2000万欧元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加码中国研发。

  然而,据了解,全球研究院及全球研发运营中心的建设进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其中全球研究院如今仍然处在推进建设的阶段,人员招募和运作都尚需时日。尤其在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关项目进展不容乐观。

先后担任赛诺菲中国及亚太研发的管理者 王劲松、张愚、刘勇军、江宁军(从左至右)

  在此之前,原赛诺菲亚太研发中心总裁江宁军离职创办基石药业,原赛诺菲中国研发中心总裁王劲松离职创办和铂医药,此次刘勇军去职加盟信达生物,研究和开发团队负责人接连离职,也让行业对于赛诺菲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和本土创新不无担忧。  

  对于刘勇军去职全球研究负责人的具体原因,以及赛诺菲中国研发管理架构和本土创新即将发生的变化,中国本土研发团队是否裁员等问题,截至发稿,赛诺菲方面对于采访并没有做出回复,《医药经济报》将持续关注。

■记者 张蓝飞 编辑 陈雪薇

本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