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大健康产业投资并购动态周报Vol.25

西恩投资专注于大健康领域的并购,以业内的优秀产业方为服务对象,立足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判断,利用自身拥有的大健康领域数据、产业资源以及专业并购团队,结合投行、投资和产业咨询等多种业务工具,让优秀的产业方成为我们的客户,也让我们的客户成为更优

西恩投资专注于大健康领域的并购,以业内的优秀产业方为服务对象,立足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判断,利用自身拥有的大健康领域数据、产业资源以及专业并购团队,结合投行、投资和产业咨询等多种业务工具,让优秀的产业方成为我们的客户,也让我们的客户成为更优秀的产业方。

作者:西恩投资并购团队
邮箱: sien@siencapital.cn
Vol.25:2020.11.02-2020.11.09

 一、行业并购动态

1.康龙化成(03759.HK)拟总价不超1.375亿美元收购Absorption Systems 100%股权

简述:11月6日,康龙化成发布公告,公司的间接全资子公司Pharmaron Lab Testing(作为买方)与Absorption Holdings及目标公司订立成员股权购买协议,据此,Pharmaron Lab Testing同意自Absorption Holdings收购Absorption Systems及ASC的100%股权及自Absorption Systems收购ASB的100%股权,总对价不超过1.375亿美元。完成收购事项后,目标公司将成为公司的间接全资子公司。Absorption Systems是一家美国药物实验室服务商,为大分子小分子药物、基因治疗、细胞疗法及医疗器械产品提供非临床体外和体内实验室分析、生物学测试和动物测试服务,以支持相关药物、疗法及医疗器械产品的发现、开发和审批。

2.东吴水泥(00695.HK)拟3250万元向控股股东收购创新药公司东方恒康

简述:11月6日,东吴水泥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熙华(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买方,拟人民币3250万元向卖方东方恒信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公司控股股东蒋学明直接控股)购买目标公司(东方恒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恒康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要从事用于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创新药物及治疗技术的研发及商业化。目前开展的主要项目包括CAR-T细胞疗法技术、TIM-3抑制性抗体药物开发项目、维他命D抗体试剂、NMN抗衰老项目、PD-L1抑制性抗体药物及IL-6 中和抗体药物项目。董事会认为,收购事项为集团提供向大健康、生物制药领域拓展的机会,借此可多元化集团的业务并提升股东价值。

3.普门科技(688389.SH)收购京渝激光股权

简述:11月4日,普门科技与重庆京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举行股权投资签约仪式。普门科技成为京渝激光绝对控股股东。通过此次收购,普门科技将京渝激光旗下全线激光治疗产品融入到普门科技现有国内外营销渠道中,使普门科技治疗与康复产品线更加丰富,为客户提供更为完整的皮肤和创面治疗解决方案。普门科技成立于2008年1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市场营销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主要生产光子治疗仪 洁肠水疗仪输液泵、注射泵等临床治疗设备,2019年11月5日在上交所上市。京渝激光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激光医疗设备研发商,旗下拥有YAG激光治疗机、脉冲激光治疗机、红蓝光治疗机等产品,可应用于皮肤科、美容科、普外科、烧伤科、肿瘤科等领域。

4.新宙邦(300037.SZ)拟22.27亿元收购江苏九九久科技74.24%股权

简述:11月3日,新宙邦发布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延安必康(002411.SZ)持有的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九九久科技)74.24%股权。据初步研究和测算,此次交易价格初步确定为22.27亿元。锂电池电解液领域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还在加码布局上游原材料产能,实现成本优化。九九久科技是国内锂电材料、药物中间体行业龙头生产企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专业化生产工厂。公司生产的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原材料之一,产能为5000吨/年,位居行业前列,2019年实现净利润1.09亿元。另外,延安必康与九九久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周新基签署协议,拟向周新基转让九九久科技13%股权,交易对价约3.9亿元,上述交易完成后,延安必康将不再持有九九久科技股权,延安必康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将有助于公司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公司医药主业。

5.南新制药(688189.SH)拟26.7亿元收购兴盟苏州

简述:11月9日,南新制药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Synermore Company Limited、曹一孚等6名交易对方购买重组后兴盟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截至预案出具日,交易各方初步商定兴盟苏州的资产预估值不超过267,150.00万元。同时,南新制药还计划向兴盟苏州分期提供2亿元借款,用于本次重组过渡期内兴盟苏州的正常研发、经营。不过,该借款协议需经公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批准后生效。公开资料显示,兴盟苏州成立于2016年8月10日,主营业务包括高端生物药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并向医药公司提供制研发与生产服务(CDMO服务)。产品管线包括4款生物创新药和5款生物类似药,覆盖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其中,有5款产品在国外开展临床试验,3款产品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另有4款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SYN023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人源化抗狂犬病毒组合抗体。

6.重药股份(000950.SZ)以5,955万元收购长圣医药51%股权

简述:11月6日,重药控股发布公告称,重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重药股份于2020年11月3日,与天圣制药签订《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重庆长圣医药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合同》,约定重药股份以5,955万元购买天圣制药所持长圣医药51%股权。重药控股主要从事医药分销、零售业务。公司主要深耕西部地区的医药批发市场,旗下的“和平药房”是重庆地区知名老字号零售连锁品牌。长圣医药则主要负责ST天圣的医药流通业务,向重庆地区的各医院销售、配送药品。据ST天圣年报显示,2019年长圣医药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11.23亿元和1.05亿元,是ST天圣的主要盈利来源。长圣医药的业务区域与公司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在重庆区县区域地区,公司与长圣医药可以通过资源互补实现较大的协同效应,以巩固公司在重庆市场的优势地位。

7.优锐医药$5300万引进Neumentum公司NTM-001镇痛药中国区权益

简述:11月3日,优锐医药宣布,公司已与Neumentum达成了许可协议,获得在中国研发和商业化Neumentum新型静脉输注酮咯酸(NTM-001)的权益。根据协议条款,优锐医药将支付Neumentum300万美元的预付款,后续最高将支付5,000万美元的额外潜在研发、监管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净销售额的低两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此外,根据协议中规定的条款,优锐医药获得非排他性的选择权,能够在中国以外的一些亚太国家和地区进行NTM-001的研发和商业化。Neumentum是一家致力于改变非阿片类药物的疼痛治疗方式的制药公司。据悉,NTM-001是一种全新的不含酒精的酮咯酸制剂,可通过易于使用的预混合袋进行连续24小时静脉输注。该药通常在术后环境中使用,用于治疗原本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的中度严重急性疼痛。NTM-001没有阿片类药物相关风险,也无大剂量短效酮咯酸的缺点。

二、最新政策法规

1.冠脉支架国采结果出炉,中选均价700元

简述:11月5日,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第一单”正式开始。此次带量采购,冠脉支架首年意向采购总量为107.47万个,采购周期为2年。当前,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出炉。文件显示,10个产品拟中选,涉及山东吉威、易生科技、上海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中外8家企业。据央视新闻报道,中选产品中位价700元左右。国家组织的药耗带量采购堪比“双十一”大型团购。有媒体初步统计,高值耗材集采“第一单”中,医疗机构临床常用的主流产品基本中选,覆盖意向采购量的70%以上。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按意向采购量计算,预计节约109亿元。

2.十四五规划:产业转型新风向

简述:近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第十五条为“加快数字化发展”。以医药产业为例,今年3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6月16日,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10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卫生健康行业电子证照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的同时,药企也积极在数字化浪潮中加速奔跑。例如,GSK、罗氏等传统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总的来说,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是持续性的动向。短期内看来,数字化升级转型会帮助药企缓解订单以及供应链的压力,减少运营成本;中长期看来,数字化升级转型将企业内生动力,赋能中国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

3.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注册管理及高质量转化要素分析

简述:古代经典名方是指“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作为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是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锤炼而沉积下来的最精华部分,也是我国防治复杂性疾病的重大战略资源。经典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在新的药品注册管理政策下成为解决中成药质量问题的突破口之一,被赋予了“精品传承经典、价值驱动市场”的核心理念,“高标准、先示范”,引领中成药高质量发展。因此经典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政策的制定既参考了国际上对传统植物药的管理办法 “流程要简化”;也考虑了当前中成药市场的质量缺陷问题,故制定技术要求的原则 “不能简单”。由于技术指南的制定几乎覆盖了整个中药产业链,与过去中药新药研发有本质的区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目前虽然技术要求正式稿尚未出台,但方向和政策引导是明确的。

 

4.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简述:近期,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意见》共包括9大政策,涉及38条举措,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医疗器械生产制造投资,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应用。

三、技术前沿进展

1.《自然》子刊:新型表观基因组平台或有望诊断早期胰腺癌

简述: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蓝星基因公司(Bluestar Genomics)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了其所开发的新型平台在检测早期胰腺癌方面的强大潜力,这或有望帮助解决目前仅在美国每年都有超过6万名被诊断为胰腺癌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的需求;这种新型的表观基因组平台能通过分析简单的血样,并诊断患者机体血液中循环的DNA中是否存在胰腺癌细胞的DNA信息,从而就能实现对疾病的非侵入性精准检测,并能够更加及时地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FDA计划发布CAR-T治疗产品制造指南

简述:美国 FDA 生物制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BER)主任 Peter Marks 表示,FDA 正在制定关于 CAR-T 细胞疗法生产的新指南以提供更清晰的监管期望信息。但他表示尚不确定指南什么时候会发布出来。日前,在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新闻(GEN)举办的题为“生物制造在细胞和生物治疗产品中起核心作用”的网络研讨会上,Marks 分享了 CBER 计划如何在生物产品的关键开发和制造阶段以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监管这些产品。关于 FDA 如何监管在护理点生产的细胞和基因疗法的话题,Marks 表示,FDA 有可能监管制造治疗产品的设备,而不是对每个拥有该设备的场所都要求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将有两种可能的监管模式,一是许可单个护理点;二是有一个持有许可的主要申办人,而护理点设施成为该许可下的“制造子场地”。

3.Nature子刊:青光眼新希望!基因疗法:有效再生神经元

简述:11月5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疗法使眼睛中受损的神经纤维再生,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青光眼的新疗法。青光眼是全球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视神经会逐渐受损,这通常与眼睛内部压力升高有关。而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轴突通常在受伤和患病后不会再生,这意味着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及早诊断,青光眼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衔接分子Protrudin通常位于内质网内,与中枢神经系统轴突的修复有关。经过初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Protrudin的m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但在外周神经系统(PNS)的再生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并且该蛋白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未成熟的再生轴突中,但会随着轴突的成熟而耗尽。因此,研究人员从Protrudin着手进行受损神经元再生的研究。

4.Nature:中国肿瘤药创新趋势

简述:11月5日,清华大学陈晓媛研究员团队和吴一龙教授合作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杂志(IF=64.797)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rends in oncology drug innovation in China》的文章,对中国肿瘤药物研发创新趋势进行了分析。从2018年至2020年8月,中国批准的44款肿瘤新药中,有12款由中国本土开发。虽然大多数是已有类似上市产品的me-too药,但first-in-class的候选药物也正在涌现。在中国的first-in-class产品管线中,免疫肿瘤(immuno-oncology, IO)领域有大量的候选药物。细胞疗法尤为突出,在224个FiC IO药物中占67%(150个),且占据了FiC药物的Top 10靶标(例如BCMA、CD22、CD123和GPC3)中的主导地位。这反映了就在研数量而言,我国在全球细胞疗法领域的优势,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

附录:产业内投融资

本文来源:新康界 作者:西恩投资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