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多家知名药企拆分业务

▍来源/思齐俱乐部 ▍作者/多肉君 跨国药企忙分拆,原因是… (一)默克 11月5日,默克集团(MERCK)发布三季报,其中披露了公司业务拆分的最新动态。默克未来会将女性健康、生物类似药及部分成熟药品剥离入新公司Organon&Co.(欧加隆)。成熟药品主要包括皮

来源/思齐俱乐部

作者/多肉君


跨国药企忙分拆,原因是…






(一)默克



11月5日,默克集团(MERCK)发布三季报,其中披露了公司业务拆分的最新动态。默克未来会将女性健康、生物类似药及部分成熟药品剥离入新公司Organon&Co.(欧加隆)。成熟药品主要包括皮肤科用药、非阿片类镇痛药、呼吸与心血管类药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Organon是一家荷兰的制药企业,2007年并入先灵葆雅,并于2009年随着先灵葆雅并入默克大家庭。


剥离预计于2021年二季度完成,剥离后,Organon将负责药品上市后生命周期的管理,而企业研发管线则由默克负责。在三季报中,额外强调了剥离后的女性健康、生物类似药等产品将列入中止经营,即这部分资产未来将不列入默克集团的财报。


这实际上是默克的战略转型,由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转为以研发为主的创新型企业,组织结构的简化将带来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将在下文进一步分析。






(二)GSK



说到GSK,不得不提及GSK与辉瑞的联姻。2019年8月,GSK与辉瑞达成协议,双方共同成立一家消费者保健公司,GSK持股68%,辉瑞持股32%,新公司以GSK Consumer Healthcare命名。理论上,由于GSK持股份额较高,新公司将并入GSK财务报表。


但迅速,GSK表示在与辉瑞业务整合后,GSK计划将合资企业作为一家独立的企业剥离,即GSK将分拆为两个公司,一个专注于处方药和疫苗领域,另一个则聚焦非处方药领域,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归属后者。


意味这新公司的销售额并不会并入GSK的财务报表,GSK依旧在药品和疫苗板块深耕细作。






(三)分拆意欲何为?



除了上文提及的默沙东和GSK,跨国制药企业均频频通过企业分拆,剥离非核心业务,如辉瑞将成熟药品放入普强。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于,企业为何不热衷于当一艘超级航母,却屡次反其道而行,拆分究竟意欲何为?


笔者认为,分拆的核心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需求更高估值和提升运营效率。正如GSK Consumer Healthcare执行官Brian Mrian McNamara所说,GSK计划在三年内将GSK Consumer Healthcare从GSK剥离,并在英国证券市场上市。


拓宽融资渠道。


从商业的角度,公司经营的核心目的是盈利,分拆可以将公司一分为二,当母公司存在维持其生产经营资金的缺口时,或者有更好的投资需求缺乏资金,甚至偿还债务时,两个公司独立上市便可成为企业缓解资金短缺的重要资本运作手段。两个企业上市后均可以独立在资本市场融资,为公司获得大量的融资现金流。


如2015年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2017年药明生物港股上市,药明康德一系列的分拆上市背后反映出巨大的资金缺口。


回看药明康德的财务报表,2010-2014年药明康德每年的投资和融资的现金流相差悬殊,反映出企业频繁的收购行为,通过分拆上市,企业可加速弥合资金的缺口,借力资本实现企业腾飞。


寻求更高估值。


在医药行业内,创新药的估值远远高于仿制药的估值,制药巨头通过将仿制药板块单独剥离,可以向投资者传递母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信息,吸引资金入场,实现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重塑。


这也解释了跨国巨头均倾向于将成熟仿制药剥离,这种剥离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默克、MSD将仿制药剥离入子公司,二是将成熟药品卖予其他企业,如礼来的万古霉素出走亿腾,阿斯利康的依姆多出走西藏药业等。


提升运营效率。


这一点较为容易理解,分拆后,各个营业主体专注核心业务,实现“术业有专攻”,增加了内部合作的正向协同效果,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精细化管理可以较好地避免母公司总揽全局带来的内部负协同效应,规避大企业繁文缛节的低效研发。这一点从目前跨国巨头的另一转型动向可以管中窥豹,近年来,跨国巨头不断关闭研发中心,转向与CRO、CDMO企业合作研发的模式,这反映出中小型制药企业研发效率更高。


美国Davide Chiaroni教授认为,中小型制药企业凭借其灵活性和聚焦性,在成长性和创造性上较巨型航母有显著优势,因此,衡量某地区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依据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数量。


数据来源:Davide Chiaroni, Vittorio Chiesa. Forms of cre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biotechnology.[J]. Technovation,2005,26(9).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