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罗湿兄 ▍作者/XX 医药代表选产品,刚进医保的,反而更谨慎了... 以前自己选产品,一般都是先看新品,再看老产品,现在选产品,同样优先看新品,但刚进医保的新品会更谨慎选择了。 坑实在是太多了,一不留神,就坑飞自己。 1 整体来说,新品的选择优先
▍来源/罗湿兄
▍作者/XX
医药代表选产品,刚进医保的,反而更谨慎了...
以前自己选产品,一般都是先看新品,再看老产品,现在选产品,同样优先看新品,但刚进医保的新品会更谨慎选择了。
坑实在是太多了,一不留神,就坑飞自己。
1 整体来说,新品的选择优先级还是要大于老产品的,现在老产品,尤其过专利期的,不管进没进医保,进带量采购的风险都很大,新品一般不用过于担心带量风险。
2 老产品奖金比较稳定,而且挣钱不一定比新品少,但新品胜在拿高奖金的概率更大,很多人都是奔着这一点,新品往往受公司重视,投入的资源也更多,奖金政策可能也更好,可以多劳多得。
3 以上是新品比较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在产品进医保前,是非常明显的,进医保后,反而被弱化了。
4 新品进医保后,也有带量风险,第四批带量采购,好几个新品就不幸被带量了,默克负责推广的怡可安,勃林格的欧唐静...第三批AZ的倍林达,都是刚进医保还没怎么上量,然后就被带量了。
5 这些新品,往往都是快过专利期才引入国内(欧唐静专利无效),然后仿制品上得特别快,还飞速过一致性评价,一进医保,带量的风险就大了,甚至还有些产品,国内仿制品都上了,原研的还没引进。
所以选新品,不仅得看什么领域,还得看看是否过专利期,对于一些生物制剂,多看看竞争情况,尽量别选竞品太多的。
6 现在新品上市快,同类新品一下就上好几个,独家新品很少了,而且进医保的速度特别快,进医保前的推广时间特别短,有些产品甚至是同一年上市和进医保,第二年执行医保。
我自己负责的产品,上市不到两年,降价三次,然后进的医保,现在进带量...病人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们家产品现在还降价么?
7 进医保了,又准入了,基本能大挣,准入不了,基本都比较麻烦了,以前产品进医保指标增长还挺温和,现在是纯销几百,指标大几千都不觉着意外了,不准入就只能拿底薪。
8 能安稳拿底薪也不错,但没啥人拿得稳,一些公司没啥资源,天天盯准入,不行就让代表自己花钱买药,准入了就压货,没准入就买药,好些公司买到飞起,就差底薪没贴进去了。
9 现在准入是一年比一年难,大医院都有固定流程,不开药事会,也是挺无奈,尤其部队医院,这几年准入更费劲,而小医院准入了,也完不成高额指标。
10 准入不仅是看代表,也看公司KA、商务等部门,像一些公司KA部门没几个人的,也不受公司重视的,基本准入这块,好不到哪去,除非公司特别舍得砸钱。
11 奖金政策不给力,现在不少公司,新品奖金政策稀巴烂,季度达成奖几千,一万多的越来越普遍,而且,进医保后,奖金政策都是向准入的代表倾斜,没准入都喝西北风。
12 对于进医保的新品,医院没进药,进药难度又大,自己还没准入这实力,还是悠着点去,不是谁都玩得动。
13 以前代表挣钱都是在产品进医保后,现在进医保前反而更容易挣钱。
现在新品,尤其刚进医保的,真没以前好做了,代表一波一波地换,想去?一定要了解奖金政策,指标纯销情况,费用,是否专利期,仿制品情况,竞争是否激烈,最关键的是准入情况以及准入难度。
做医保新品,不打无准备之战,不然容易玩脱。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