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全国范围内重点人群接种驶入快车道。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消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疫苗接种。据健康时报,12月20日晚,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师陶黎纳透露,据业内消息,我国首批新冠疫苗预计接种50

#新冠疫苗全国范围内重点人群接种驶入快车道。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消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疫苗接种。据健康时报,12月20日晚,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师陶黎纳透露,据业内消息,我国首批新冠疫苗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首针将于1月15日接种完成,第二针于2月15日完成。具体仍待官方发布为准。
导致伦敦圣诞大逃亡的新毒株,是否影响疫苗效力?
2020年12月19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证实,一种变异的新冠病毒正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迅速蔓延,其传播力比初始新冠病毒要高出70%。
为此,约翰逊宣布,从20日起,伦敦、英格兰东南部和东部将从目前的三级防控级别升至最高的四级,为期两周。
然而,该封锁令并没有挡住大批“钻空子”的英国人在新措施生效前逃离伦敦。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20日指责这些逃离的人不负责任,并称,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播已经失控,只有限制社交接触才能控制住(详见21新健康此前报道《》)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消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疫苗接种。据健康时报,12月20日晚,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师陶黎纳透露,据业内消息,我国首批新冠疫苗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首针将于1月15日接种完成,第二针于2月15日完成。具体仍待官方发布为准。
有专家指出,新冠病毒的实时进化比历史上任何其他病毒都更频繁。那么,该变异是否会影响目前研发的新冠疫苗效力呢?
01
同时出现17种突变?
当地时间20日,意大利报告1例从英国入境的新冠病毒新变种病例。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证实,英国以外至少已有三个国家发现了与这种变异新冠病毒相关的确诊病例,其中,丹麦出现9例,荷兰和澳大利亚各出现7例。
周日起,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宣布对英国断航,以期减缓病毒新变种在欧洲大陆扩散的速度。目前至少已有14个国家采取了行动。
北京时间12月21日,《Science》新闻头条也关注了此事。
不到两周时间,这种名为VUI–202012/01的变异株就给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造成了混乱。英国新冠病毒基因组学联合会(COG)表示,其传播速度超过了从西班牙传入英国、目前占感染大多数的主要毒株。
病毒传播速度通常用繁殖数来计算,繁殖数是指单个感染者继发感染的平均数量。英国政府表示,目前在英格兰,这一数字介于1.1至1.2之间,这意味着“平均而言,每10名感染者将会感染11至12人”。而由于新型毒株的出现,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0.4。
值得注意的是,据英媒报道,COG的科学家日前透露,他们在英国传播的变异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中发现了17种突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弄清楚这种新毒株是否真的更擅长在人际间传播,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进化得如此之快。同时出现17个突变,这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人员观察到,新冠病毒的实时进化比历史上任何其他病毒都更频繁。到目前为止,它已以每月大约1到2个变化的速度积累了突变。这意味着,今天测序的许多基因组与一月份在中国测序的最早基因组之间,约有20个突变点的差异,但许多变异较少的变体也正在流行。研究人员说:“由于我们对基因组的密切监视,因此几乎可以看到它的每一步变化。”
爱丁堡大学分子进化生物学家Andrew Rambaut指出,值得关注的一个原因是, 在这17个突变中,有8个编码了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蛋白),其中两个特别令人担忧。
一种名为N501Y的蛋白质先前已被证明可以与ACE2受体(其进入人体细胞的入口)结合;另一种名为69-70del的蛋白,可导致刺突蛋白中两个氨基酸丢失。 该突变已被发现存在于一些能够逃逸免疫反应、引发无症状感染的毒株当中。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说,VUI–202012/01首次出现于9月20日分离出的病毒中,占11月中旬病例的26%。他说:“从12月9日开始的一周,这些数字要高得多。 在伦敦的所有确诊病例中,超过60%是新毒株感染的病例。 ”
但柏林Charité大学医院的病毒学家Christian Drosten说,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未知数太多,目前还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会影响疫苗的效力吗?
此前,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新变种会导致更高的死亡率或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正是通过刺突蛋白附着在人体细胞上并引起疾病,因此在研的大多数新冠疫苗(包括已经获批的辉瑞/BioNTech疫苗)都是通过训练免疫系统来识别病毒的刺突蛋白,并在将来病毒试图感染时攻击它们。
如果刺突蛋白的形状通过突变发生改变,病毒则可能会绕过身体的自然防御系统。科学家表示,虽然突变不太可能使疾病恶化,但针对某一种病毒毒株开发的抗体可能对突变毒株不起作用。
抗体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物质,进入体内时会攻击并破坏新冠病毒。曾经感染过这种病毒(或接种过疫苗)的人会产生并保留抗体,以获得保护,一旦病毒再次进入人体,抗体可以清除病毒让人免于患病。
因此,新型毒株的出现可能导致疫苗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人们再次感染该病毒的风险更大。
但包括克里斯·惠蒂在内的科学家都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突变将对疫苗产生任何影响。在目前无法生产出对抗新型毒株的情况下,约翰逊表示,目前最迫切的工作仍然是确保不会出现更高的死亡率。
据财经杂志,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表示,此次新冠病毒在英国的突变中,其主要部分G614已经是主要流行株了,至于是否会影响目前研发的新冠疫苗的效力,“影响是有的,但不是很大”。
03
在我国,新冠疫苗全国范围的重点人群接种已驶入快车道。
据健康时报,12月20日晚,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师陶黎纳表示,据业内消息, 我国首批新冠疫苗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首针将于1月15日接种完成,第二针于2月15日完成。 具体仍待官方发布为准。
12月19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一份新冠疫苗接种指导意见中介绍,首批新冠疫苗于13日发往美国各州后,目前全美已有27.2万人接种,6人在观察期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得到了及时治疗。
美疾控中心提示,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人,不应再打第二针。所谓严重过敏反应者是指需要接受肾上腺素治疗或住院才得以缓解症状的人。
疫苗副作用也因此引发关注。陶黎纳表示,不必过分担心疫苗的不良反应。“疫苗与平时使用的化学药物不一样,化学药物的剂量较大,进入体内代谢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会造成肝肾损伤或影响胎儿等,而疫苗的剂量很小,并且只刺激免疫系统。不含活微生物体的疫苗最多只会出现与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面瘫、过敏等,这些都在预料之内。”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有5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灭活疫苗可以说是最成熟的疫苗技术,现在儿童接种的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都是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连孕妇都能接种。”陶黎纳表示,“重组蛋白疫苗已经非常成熟,包括乙肝疫苗(30年应用历史)、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也有几年的应用历史。”
“现阶段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陶黎纳说,“普通人群可关注居所附近的 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 ,有消息应该会第一时间公布。”
21新健康综合自:央视新闻、环球时报、海外网、健康时报、中国生物技术网、中国经济网、财经杂志、界面新闻
封面图源:新华社
本文来源:新康界 作者:21新健康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