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一则阿斯利康欲并购吉利德的消息就开始刷屏了。这源于彭博社的一篇最新的报道,报道称有知情人士表示阿斯利康上个月联系了吉利德,以寻求可能的合作。知情人士补充说,尽管吉利德公司已经与财务顾问讨论了这个想法,但目前还尚未决定,两家公司也
传奇生物在美上市:首日股价暴涨60%,市值近50亿美元
美东时间2020年6月5日,传奇生物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证券代码为"LEGN”。本次上市发行定价为23美元/ADS(美国存托股份,每份ADS代表8股A类普通股),总计发行1842.5万ADS,总募资金额超4亿美元。 根据此前招股文件,传奇生物母公司金斯瑞将以首次公...
6月7日下午,一则阿斯利康欲并购吉利德的消息就开始刷屏了。这源于彭博社的一篇最新的报道,报道称有知情人士表示阿斯利康上个月联系了吉利德,以寻求可能的合作。知情人士补充说,尽管吉利德公司已经与财务顾问讨论了这个想法,但目前还尚未决定,两家公司也没有进行正式谈判。
如果消息属实且达成最终交易,这将超过去年BMS对新基740亿美元的收购,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制药企业交易。
阿斯利康的发言人表示,公司不会对猜测发表评论。而吉利德方面目前暂时未回复。
两个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目前市值为1400亿美元,是英国最大的制药商,业务涉及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而吉利德市值960亿美元,今年凭借瑞德西韦打响了全球知名度。
目前来看,关于这项交易或许只有2个人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一个是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另一个是吉利德首席执行官Dan O’Day。巧合的是,他们之间有着微妙的渊源,都曾在另外一个制药巨头罗氏工作过。
Pascal Soriot曾是一名兽医,拥有MBA学位,他有多年制药行业工作经验。此前,Pascal Soriot在罗氏制药担任高管,并促成了罗氏全额收购基因泰克公司。2012年Pascal Soriot开始担任阿斯利康CEO。
2014年,Soriot成功阻止了辉瑞制药公司试图以1200亿美元收购阿斯利康的计划,他的目标是靠自己的力量扭转公司的颓势,并且凭借此事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
6月3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显示,百济神州1类创新药泽布替尼(商品名:百悦泽)正式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资料...
因此,针对此次交易传言,也有网友评价:阿斯利康曾经拒绝别人(辉瑞)的追求,现在开始追求别人(吉利德)了。
Dan O’Day则是从2019年3月开始担任吉利德CEO。早在1987年就加入罗氏制药美国公司,在罗氏已经服务近30年,职业生涯跨越了北美、亚太和欧洲三十年的不同领导职位。
Daniel O 'Day加入吉利德之前,吉利德已经连续三年营收下滑,2018年营收221.27亿美元,同比下滑15.2%,跌出了从2014年开始就坚守的全球顶级制药Top10榜单。为了让吉利德重回赛道,Daniel O 'Day带领吉利德从调整高管团队到研发管线等等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值得一提的是Daniel O 'Day上任后不久即将前首席商务官Andrew Dickinson提升为首席财务官,这不难看出“并购和合作可能对于吉利德的资产配置战略至关重要”。
在全球制药市场,阿斯利康近一年来可以说风口正盛。2019年,阿斯利康凭借243.84亿美元营收,首次闯入全球TOP 10行列。并且,其多款重磅药物增长势头迅猛,去年阿斯利康还被国外生物制药网站BioPharma Dive被评为2019年度制药公司。
而吉利德自2016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业绩下滑,2018年开始甚至跌出了从2014年开始就坚守的全球顶级制药Top10榜单。2019年吉利德全年总收入224.49亿美元,同比增加1.5%,虽然止住了下滑,但是由于其核心药物丙肝药的近年来的业绩衰退,吉利德亟需寻找下一个重磅现金牛产品。
不过也有人质疑该交易的时机。如果与牛津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可能会对阿斯利康的股价产生潜在的影响,它不需要去追求创纪录的交易,特别是现在出差限制,面对面的交谈不太方便的时候。
吉利德也一直是COVID-19治疗的先锋,其瑞德西韦抗病毒药物是第一种可改善COVID-19患者的药物,并且已批准在美国和韩国等国家/地区的COVID-19患者中紧急使用该药物。如果政府寻求储备该药物以应对未来新冠的爆发,到2022年瑞德西韦的年销售额估计可能超过70亿美元。
伴随着BMS 740亿美元收购新基、艾伯维630亿美元收购艾尔建等巨额交易,2019年成为了生物制药并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0年我们还会见证新的历史吗?拭目以待。
生物科技上市热潮又起?这三家公司逆势“闯关”纳斯达克
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药物研发的临床进展,但生物技术公司的上市步伐,却未因此而暂停。 首先港股市场显示出了极强的韧性。自疫情爆发以来,诺诚健华、康方生物、沛嘉医疗、开拓药业4家生物科技公司相继登录港交所,可谓备受市场追捧。...
本文来源:贝壳社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