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政策法规 >
  5. 正文

“三结合”审评推进!中药“人用经验”路径如何走?

2020年1月1日-2021年9月14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天津东方华康医药科技的益气通窍丸、石家庄以岭药业的益肾养心安神片、连花清咳片及北京五和博澳药业的桑枝总生物碱片等多款中药新药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益气通窍丸、益肾养心安神片均为在临床治疗过程

2020年1月1日-2021年9月14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天津东方华康医药科技的益气通窍丸、石家庄以岭药业的益肾养心安神片、连花清咳片及北京五和博澳药业的桑枝总生物碱片等多款中药新药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益气通窍丸、益肾养心安神片均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人用经验方基础上研制的中药新药复方制剂。此外,无论是桑植总生物碱应用于糖尿病,还是益肾养心安神片用于治疗失眠症,都是通过严谨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的现代循证证据,获得了药品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不难看出,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推动建立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体现其作用特点和优势的疗效评价标准,用“现代语”诠释中医药,正在成为新时期中医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路径。   

“人用经验”引发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围绕传统植物药领域的监管,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布了针对人用历史的新药研发政策法规。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为例,2016年12月《Botanical Drug Development Guidance for Industry》颁布,对植物药上市前审批进行指导,要求在申报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时提供人用经验资料,以便对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提出监管要求;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围绕传统植物药、汉方药、古典医书处方也有特殊的审评审批监管政策。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系列政策文件指导中医药工作,明确将中药新药创制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特别是2020年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中药新药传承创新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也为中药新药研发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今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配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继续完善中药的审评审批改革,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中药产业发展。中药审评审批、新药研发将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推动建立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体现其作用特点和优势的疗效评价标准,鼓励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效评价。

  短短一个月后,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袁林介绍,国家药监局正在研究制定中药人用经验收集整理技术指导原则,加快推进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技术要求。 

  在日前举行的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峰会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创新大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王海南强调,新时期中药创新需要与中医药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特点紧密融合。“以‘人用经验’为例,概括定义为基于中医药长期临床实践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律性、可重复的关于中医药诊疗经验的概括。换言之,无论研究是采用回顾性还是前瞻性方法,收集的数据必须通过研究分析上升为证据才能用于药物申报,这是中药科学研究和临床价值发现的系统过程。” 

  一直以来,中药人用经验的主要来源是古籍医案、医疗机构制剂及名老中医等专家经验方。随着中药创新监管政策实践落地,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人用经验”不直接等同于“人用数据”,更不是简单的堆砌病案资料,而是需要通过严谨的论证总结为“人用证据”。 

  某企业研发负责人表示,新时期中药创新必须聚焦解决临床问题,也就是能够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围绕这个关键点来评估和判断产品是否真正有效。“从目前的监管政策导向判断,不仅要看经验方治疗了多少病例,有效的有多少,以怎样的标准判断有效,还需要提供无效的病例情况分析。这显然不是简单的病案数据堆砌,数据必须要完整,而且必须要把数据上升为证据。”   

经验数据提炼“证据”

  无论是挖掘中医古籍,还是聚焦医疗机构制剂,收集和总结人用经验资料,形成数据和可用于评价的证据,是中医药创新发展新时期落实“三结合”审评审批体系的重要环节。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中药审评机制,遵循中药研制规律,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特色审评证据体系,重视循证医学应用,探索开展药品真实世界证据研究。完善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遵循中药研制规律,建立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体现其作用特点和优势的疗效评价标准,绝不等于放松审评审批监管门槛,基于“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物研发基本要求,人用经验资料必须全面展现处方产生、使用、发展、变化的面貌,并且基础的药学内容,诸如药材基原、产地、炮制、煎煮制备、剂型等信息,也必须完整详尽。

  更进一步,对于中药人用经验评价的主要考虑要素应当包括临床定位与适用人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三个方面,只有临床定位精准、目标人群清晰,中药新药疗程才能有依据,评价中药人用经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才有标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忠奇教授等专家在《试论中药人用经验资料收集、数据质量与证据形成》一文中指出,人用经验资料主要通过文献记录和师承授受两种载体保存下来,并通过访谈、临床经验资料收集、病案资料收集、数据挖掘、文献综述、真实世界数据、观察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方式,进行整理和总结。

  针对人用经验数据质量,专家认为真实、准确、可靠是关键,从数据收集、处理、统计分析报告全过程,数据的可溯源性、完整性、异质性及准确性等指标,对于人用经验数据质量尤为重要。同时,人用经验数据并不等于人用经验证据,人用经验应当具有代表性的目标人群、合适的对照、效果评价、偏倚控制等,通过严格的数据处理、正确的统计分析以及多维度的结果解读,才能产生人用经验证据。

  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中药研发必须坚持中医理论下的科学临床定位。以益肾养心安神片为例,该药是根据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理论指导失眠症病机治法并在临床经验方基础上研制的中药新药复方制剂,针对该药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在可明显减轻患者入睡困难、睡而易醒、早醒、睡眠时间短等失眠相关症状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多梦、心悸不安、健忘、头晕、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且临床应用安全,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  

“现代语”诠释中医药

  随着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意识开始不断觉醒,不少国家都兴起了对中医药学等传统医学研究的重新关注。如日本在禁止使用汉方药80年(1896-1976年)后,于1976年重新恢复了其法定地位并列入了医疗保险。美国FDA在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外用植物药—Veregen,又在2012年批准了第二个植物药产品Fulyzaq,开辟了混合物作为药物应用的新时代。

  中药复方制剂产品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按照现代循证医学原则提供的临床试验依据来对传统中药产品的功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例如日本早在1988年即开始采用循证医学(EBM)原则对汉方药/中药方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价。

  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及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姚新生公开表示,中药复方制剂要走出国门,首先要按照现代循证医学的理论进行评价,应对中药产品防治疾病的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开展科学、有效的研究,并改变现有质量监控方法,确保其功效及安全保障的普遍适用性。 

  “说起双盲随机对照研究(RCT)评价中医药,就有声音批判‘以西律中’,然而,近几年受到中医药行业推崇的真实世界研究(RWS),就没有声音质疑‘以西律中’了。”某医疗机构资深中药研究者在采访中坦言,研究方法只是一种工具,无论是RCT还是RWS,都不是西医专属的研究方法,仅仅是一种统计验证的工具,不应该因为某种方法或工具对自己有利就有所偏向,应当选择客观、严谨的研究方法,用“现代语”“普通话”去诠释传统中医药。

  作为国家十年之间批准的唯一一个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桑枝总生物碱的成功研发,就是“守正创新”的典型代表。Ⅱ、Ⅲ期临床试验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完成,采用国际公认的“糖化血红蛋白”金指标,不仅完成了“与化药阿卡波糖头对头比较的随机双盲相对疗效研究”,还开展了“与安慰剂比较的随机双盲绝对疗效评价”,无论单独使用还是用于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联合治疗,均显示中强度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效果。

  临床疗效始终是评价中医药优势的“金标准”,传统认为中医药理论是个“黑匣子”,中药临床疗效用现代RCT研究验证是违背中医药发展规律的观念,显然是应当翻过去的“老黄历”。

  无论是最新获批的中药新药,还是上市多年仍积极采用现代研究方法进行上市后二次开发和再评价的经典中药品种,诸如坚持勇闯美国FDA的复方丹参滴丸、历时十年完成国际标准大型“MUST研究”的麝香保心丸、历时7年完成CCSPS研究的血脂胶囊、全国首个基于家庭医生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的橘红痰咳液......坚持守正创新,用“现代语”诠释中医药,都将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根基。

记者:张蓝飞

编辑:陈雪薇

本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