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武汉博激世纪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20-10-29 18:05 |
产品用途
- 主要技术参数
激光类型:半导体激光器(进口医用)
波 长: 980nm
光学技术:光学耦合技术
输出功率:1-30W ,连续可调
输出方式:连续脉冲
重复脉冲:脉冲宽度0.01ms-1000ms, 脉冲频率 0.5Hz-10000Hz
单脉冲:脉冲宽度0.01ms-1000ms
传输系统:带SMA-905标准连接器的400μm,600μm,1000μm 接触式及非接触式光纤和探头
指 示 光:激光二极管635nm(±20nm) ≤5mW 亮度可调
出光定时:0—9秒,连续可调
操作方式:高档精密彩色触摸液晶屏
电源输入:220V ,5A,50Hz
冷却方式:风冷
激光类别:4类激光
分类:Ⅰ类B型
尺 寸:41×33×20
产品说明
- 下肢静脉分深浅两组,深静周围有肌肉支持,很少发生静脉曲张。而浅静位于皮下组织内(如大隐、小隐静脉) ,周围缺乏坚韧组织支持,容易出现曲张。国外统计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占总人口10 % ,国内为8 %~9 %[1 ] 。对下肢静脉曲张经典的治疗有三方面,即姑息疗法、硬化疗法和手术疗法。而手术疗法主要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或分段结扎术。近年,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和新的手术器械的不断问世,使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化成为可能。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EVL T) 技术20 世纪90 年代在美国率先应用,2001 年进入中国,迅速在全国各地大、中型医院推广应用。笔者总结2005年在某院进修学习时所遇28 例32 条肢体应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共计28 例32 条肢体(4 例为双下肢静脉曲张) ,男18例,女10 例,年龄27~68 岁,平均45 岁,病史为2~35 年,平均22 年,**病例存在下肢活动后酸胀感及下肢乏力,中重下肢静脉曲张畸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大隐静脉重度返流,深静脉正常。多数有下肢小腿皮肤轻度色素沉
着,无下肢静脉性溃疡。
1. 2 术前准备
①标记曲张静脉的走行和大隐静脉入股静脉入口位置;
②手术前1 d 晚上八点后禁食、禁水。
1. 3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或腰麻。平卧位,于患侧内踝上方切开皮肤,游离出大隐静脉主干后横断,远端结扎,近端插入0. 035″超滑导丝至大隐静脉入股静脉处,沿导丝置入5F 静脉导管,使导管顶端距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入口处1. 0~1. 5 cm;撤除导丝,沿导管插入直径600μm 光纤,使光纤头
端与导管头端平齐,末端与激光治疗仪连接,打开激光治疗仪,设定发射功率为12 W ,每个脉冲持续时间为1 s ,间隔为1 s ;再次确认光纤头端位于大隐静脉内,以0. 5 cm/ s 速度均匀自近端向远端撤出导管与光纤,助手用手沿大隐静脉行程压迫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使静脉壁收缩闭合,内踝上方切口缝合后用消毒纤块覆盖。
1. 4手术后处理
除4 例双下肢同时手术延期下床活动外,其余均术后1d 下床活动,口服或注射广谱抗生素3~4 d。术后3 d 打开弹力绷带,更换切口部覆盖纱块,并改穿医用治疗型弹力袜,切口缝线10~14 d 拆线,定期随访。
2 结果
2. 1手术结果
本组28 例32 条肢体在内踝上方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2 例2 条肢体术后3 d 发现沿大隐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硬块,均在2 周内消失。
2. 2 随访结果
随访3~5 个月,收集的**患者下肢曲张畸形静脉消失,下肢活动酸胀、乏力感消失;术后1~3 个月复查血管多普勒超声,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无血流信号,无常规手术较常见的隐神经损伤造成的小腿足部皮肤感觉麻木现象。**病人均无深静脉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治疗效果均满意。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病,传统手术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分断抽剥术,广大患者意识形态中认为是“抽筋”不愿接受。**新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EVL T) ,由美国血管外科医师Robert Min[2 ] 于10 率先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较短,患者痛苦少,不留手术疤痕。符合21 世纪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趋势。
招商政策
- 及时提供货源,确保全国范围内2~10天内到货。实行区域保护代理,确保代理商权益。提供合理的运作空间,持续稳定地为代理商做全面服务工作;完成任务年终返点。提供合法的经营手续。
代理要求
- 有长期合作的决心,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信心。完善的销售网络。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具有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
客服微v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