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知名药企,注销子公司

▍来源/赛柏蓝 ▍作者/颜色 多家药企开始注销子公司、变卖资产、出售药品…… 1 盘龙药业注销全资子公司 昨日(4月13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注销全资子公司的公告。 公告称,公司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来源/赛柏蓝

作者/颜色


多家药企开始注销子公司、变卖资产、出售药品……


1

盘龙药业注销全资子公司


昨日(4月13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注销全资子公司的公告。



公告称,公司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注销子公司甘肃盘龙药业有限公司的议案》。


公告显示,根据全资子公司甘肃盘龙药业有限公司的实际运作及经营情况,基于公司现阶段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考虑,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公司同意注销甘肃盘龙药业有限公司,并授权公司管理层负责办理注销相关具体事宜。


据盘龙集团2020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005.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73%;实现营业利润 9046.5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15.5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0%,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无重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其子公司甘肃盘龙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总资产169639.07元,负债总额2529800.00元,营业收入3229318.00元,利润总额-670063.24元,净利润-670063.24元。由此可见,2020年度甘肃盘龙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但是,盘龙药业集团表示,甘肃盘龙的注销不会对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和盈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


赛柏蓝查询天眼查发现,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集团下设九家分公司。其子公司甘肃盘龙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要经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中药材种植、栽培与销售,中药材的收购,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中药材种植培育技术咨询与培训工作。


2

多家药企调整产业结构


无独有偶,用注销子公司的方式来优化药企发展结构的并非盘龙药业一家。近年来,受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少药企调整营销业务,收缩研发管线,减员降低成本、注销子公司、转让股权等,以此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药企业务更好的发展。


凯普生物注销子公司绍兴凯普医药检验所


2020年9月,广东凯普生物科技发布一则公告,称该公司已经在9月23日通过了议案,将注销旗下子公司绍兴凯普医药检验所有限公司,办理注销、清算等相关事宜。并称这是出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管理成本考虑。


海正药业抛售房产“回血”


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君悦大厦A座的5套公寓拍卖成功,成交总额为182万元。此外,在去年12月10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将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13.17亿元,并相应减少今年净利润。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年初至2010年初,海正药业通过出售资产回血37.71亿元。


东北制药7187万出售部分闲置资产


东北制药披露公告称,公司拟在辽宁省拍卖行以公开挂牌出售的方式转让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沈阳百万运输有限公司)部分闲置资产。此次资产转让将以资产打包方式进行,共涉及4391项资产,评估值合计7187.95万元,主要为制药生产及配套设备资产。


东阿阿胶转让华润昂德生物25%股权予华润生物医药


东阿阿胶发布2020年半年报称,将持有的华润昂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5%股权转让给华润生物医药。据称,本次关联交易对公司总体收益影响不大,且能够回收股权投资资金7440.8425万元人民币,增加公司现金流。


延安必康19.4亿元转让嘉安资产


延安必康召开2020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转让全资子公司资产等议案,相关议案获90%以上表决投票通过,延安必康将通过转让子公司徐州嘉安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部分在建工程获得19.43亿元的现金流,这部分现金流将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葛兰素史克出售2款抗癌药特许权


2021年4月1日,葛兰素史克将其Exelixis药物Cabometyx和Cometriq的专利权出售给了Royalty Pharma,获得了3.42亿美元的预付款, 并根据监管机构在新适应症中的批准,有机会再获得5,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GSK希望筹集超过22亿美元的现金来为拆分提供资金。


由此可见,在市场影响下,医药行业竞争加剧,药企纷纷调整发展布局,注销子公司、变卖资产等这些措施都属于正常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举措大多都是一次性收益,并不具备持续性。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药企才能更加聚焦核心业务,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3

剥离非核心业务进行战略转移


从行业发展来看,药企在各方面“做减法”,其实是普遍现象。在带量采购等新医改大背景下,不仅仅是国内企业,跨国公司同样如此,剥离非核心医药资产,持续优化业务、资本结构,本质上来说都是药企在进行战略转移。


2020年,九洲药业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于瑞博制药有限公司等相关项目发展,而瑞博制药就由其去年以约7.9亿元人民币自筹资金收购诺华投资所持有的剥离技术与药品开发资产后的苏州诺华制药100%股权后更名而来。此前,默沙东也表示,将会把女性健康、生物类似药专营权等剥离出来,成立一家独立上市公司。


此外,恒瑞医药同样表示会砍掉仿制药管线,专注于创新药领域;而过去积极进行海外并购的复星医药也开始剥离一些非核心资产,公司在出售和睦家医疗时就表示,后续还会继续剥离非核心资产。


除了业务调整以外,国内医药政策调整也使药企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例如,诺华的白血病药物在“4+7” 带量采购中未中选,其CEO表示对华策略将作出调整,把工作重心从成熟药品业务转移到上市新产品上。而伴随着业务调整、营销模式的调整,带来的还有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总的来看,在全球药品市场快速发展,以及医药环境、政策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剥离非核心业务单元,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业务,既可以满足当前经营环境下公司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助力药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