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挂牌!国家疾控局成立,疾控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疾控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月13日10时,北京知春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 地理位置上,这里正好处在中国疾控中心南纬路办公区和昌平新址的中间,颇有“一局管两处”的意味。事实上,新成立的国家疾控局正是要整合中国疾控中心的职能,建成更强大的

5月13日10时,北京知春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

地理位置上,这里正好处在中国疾控中心南纬路办公区和昌平新址的中间,颇有“一局管两处”的意味。事实上,新成立的国家疾控局正是要整合中国疾控中心的职能,建成更强大的疾控部门。

疾控中心是事业单位,而国家疾控局是副部级单位,由国家卫健委直接管理——在知春路的国家卫健委办公楼外,国家疾控局和国家卫健委两块牌子分别挂在大门两侧

图片源自中新网

新成立的国家疾控局设置了“一正三副”的班子。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兼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沈洪兵、孙阳为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的归属尚未明确。高福作为现任中国疾控中心的主任,行政级别为厅局级。从职级就能看出,今后疾控体系的主要工作都将在国家疾控局的指导下进行。

按照职能划分,国家疾控局将承担制订传染病防控及公共卫生监督的政策,指导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指导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导疾控科研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等五大职能。

 

01 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成立,意味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

钟南山院士非常支持并看好国家疾控局的成立。他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一些不足:突发性事件逐级汇报机制繁琐,容易耽误时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成立意味着防控战略前移,有利于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从而补齐公卫系统的短板。

钟南山院士希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未来能够做到两件事,一是能够将被判断为“突发性事件”的紧急状况直接上报给国家,节省因层层汇报而产生的时间成本;二是对一些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尽可能避免误判发生。

“一正三副”的班子值得这样的期待。

局长王贺胜经验丰富。此前,王贺胜于2018年3月担任国家卫健委副主任,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政医管、宣传等方面工作。2020年2月,王贺胜火线赶赴湖北,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出任湖北省委常委、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后兼任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职务。

三位副局长此前在疾控领域各有建树。公开资料显示,常继乐是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也是去年疫情时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成员。

沈洪兵是流行病学家,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0年,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

孙阳曾任中日医院院长,此次履新前,是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主任。

“一正三副”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卫生行政领导,又有院士级专业人士,还有兼具疾控、医院管理、卫生应急经验的管理者,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合理的组合。

业内专家认为,疾病防控需要行政管理与专业指导双重支撑。新的组织架构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医防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为改革联动探索新的模式和经验。

 

02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倒逼医疗机构治未病

 

新成立的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控中心,三者之间到底将形成什么样的关系?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属于司局级机构,成立于2006年前后。当时的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更名为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调剂80名事业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职能包括拟订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承担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工作

可以看到,不论人事或职能,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都与新成立的国家疾控局高度重合,后者的行政级别更高,为副部级。未来,两者整合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或形成业务指导乃至垂直管理关系。不过,目前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上,疾控局依然是委机关之一。

中国疾控中心则是国家卫健委的直属单位。从职能角度,国家疾控局主要负责政策与管理,疾控中心则主要扮演专家角色,负责技术和业务。

一个是行政权力,一个是专业力量,都很重要,既需要保持各自权威性,又必须紧密联系。这其中,负责代管国家疾控局的国家卫健委将扮演重要角色。

 

新冠疫情将我国的公卫短板暴露出来,此后,对于疾控体系改革呼声不断。毫无疑问,一个新的副部级机构的成立,充分反映了中国对公共卫生的重视,中国的公共卫生也就此在体制方面迎来重大改革。

这一变革,为健康中国战略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高层领导在《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一文中提到,在特大疫情面前,疾控体系“暴露出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要求“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此后,疾控改革方案一直在讨论和推进中。如今,随着国家部委层面的改革启动,地方改革也将迅速跟进,预计今年年底前就能进行。省市级大概率也会成立疾控局,省市卫健委和各个处室中与疾控相关的职能,可能也会归并于各省级疾控局。

业内专家分析,国家疾控局职能将更加强大、更加独立、更加系统集成,能整合内部分散在其他处室的相应资源。应对重大疫情与突发公卫事件时,可以更迅速高效地反应,减少内部协调的消耗,促进医防协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此前对媒体介绍:“我国的疾控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医改的重要内容。”

沿着这一思路,未来,各级医疗机构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也会相应加强,随着政策大方向的引导,医疗体系将越来越重视“防”的工作,这也对现下公立医院的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更高要求。

· END ·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张铃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