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资讯 >
  4. 快讯 >
  5. 正文

从落标企业,看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的洗牌

▍来源/赛柏蓝 ▍投稿作者/张自然博士 中选药企以头部企业为主,带量采购提高行业集中度效应初显 昨天(6月28日),第五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下文简称“国采”)结果公布。 中选者多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少了些往期惨胜的无奈。 对中标者分析的文章已经很多了

来源/赛柏蓝

投稿作者/张自然博士


中选药企以头部企业为主,带量采购提高行业集中度效应初显


昨天(6月28日),第五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下文简称“国采”)结果公布。


中选者多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少了些往期惨胜的无奈。


对中标者分析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本文仅对落标者作一分析,尽管国采降幅趋缓,但品种失标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且失标的多是中小企业,集采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分化加剧。


一、失标品种


第五批国采共有355个品种参与投标,251个中选,104个失标,失标率为29%,较第四批26.5%的失标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


失标率最高的是第三批国采,也恰好是355个品种参与投标,只有194个中标,失标率高达46%(图一),成为国采以来失标率最高和失标品种最多的一次。


第四批后国采失标率的降低,与总理提出的“兼顾企业合理利润”是分不开的,前五批国采共有304个品种失标,占1089个投标品种总数的28%,而面对已经付出的数百万一致性评价费用,失标企业更是无奈,院外难以销售的注射剂的失标则对企业打击更大。



二、失标企业


从企业角度而言,第五批国采共有201家企业参与投标,148家企业有品种中标,53家企业颗粒无收,占参与投标企业总数的26.4%,第四批国采有34家企业无品种中标,企业失标率是国采以来最低的一次,为22.4%,和品种失标率一样,第三批国采失标企业数最多,共有69家企业铩羽而归,企业失标率为36%。


前五批国采企业共参加投标795家次,失标267家次,总体失标率为33.6%。(图二)



三、向头部企业集中


除在国采之初,华海、京新等原料药企业有上好表现外,随着国采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已越来越力不从心,中标者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 刚公布结果的第五批国采,除成都倍特系黑马外,中标品种数最多的齐鲁、中国生物制药、科伦和扬子江等都是老牌大型企业。


除扬子江中标10个品种外,上述前4家都各有11个品种中标,这与历次国采整体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一致,纵观前五批国采,齐鲁、中国生物制药、扬子江和科伦中标的品种总数最多,前两者各有34个品种中标,后二者分别有31个和26个品种中标。(图三)



除已中标的情况外,企业进行一致性评价的情况也是类似。到本月初,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品种数量最多的也还是这几家企业,齐鲁最多,共有72个品种过评,正大天晴系、扬子江、科伦和石药等的过评品种数分别为65个、64个、53个和49个(图四)。



除医药工业外,带量采购也促使医药商业向头部集中,以第三批至第五批国采中选品种在上海配送企业的分布为例,上海市的配送基本由上药系和国药系瓜分,形成了市场的高度集中(图五)。



2019年11月29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药品生产、流通格局”。


可见,医药行业正按文件指导的方向前行,努力了20多年未能实现的淘汰小三乱、提高行业集中度的重任也许最终由带量采购来完成。


注:文中将4+7和4+7扩面失标的品种和企业数进行了简单相加。


转载务请标明作者!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