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发生产的新型口服细胞毒抗肿瘤药物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全球研发代号:TAS-102,商标:Lonsurf®朗斯弗®)在中国正式开始销售。 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及其子公司大鹏药品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手复红康合医药江
2020年7月,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发生产的新型口服细胞毒抗肿瘤药物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全球研发代号:TAS-102,商标:Lonsurf®朗斯弗®)在中国正式开始销售。
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及其子公司大鹏药品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手复红康合医药江苏有限公司和江苏复星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携手进行朗斯弗®在中国市场的学术推广。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朗斯弗®进口总经销商及全国供应链服务商。
结直肠癌是中国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年新发病例388,000,年死亡病例187,000,其中60%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近二十年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由20个月左右延长至30个月以上,主要得益于多线药物的持续治疗[1]。
朗斯弗®是曲氟尿苷(FTD)与盐酸替匹嘧啶(TPI)以1:0.5的摩尔比组成的一种口服复方制剂,主要作用机制是FTD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取代胸腺嘧啶掺入DNA双链,导致DNA功能障碍发挥抗肿瘤作用;而TPI可以抑制胸苷磷酸化酶(TPase)对FTD的降解,使FTD高浓度进入肿瘤细胞。这种特殊的作用机制与氟嘧啶类、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明显区别。
为了验证朗斯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先后开展了两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国际RECOURSE和亚太TERRA,研究证实是国际RECOURSE和亚太TERRA的疗效和安全性一致。两项研究结果分别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和《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
基于以上两项研究结果,朗斯弗®被多项国际权威指南一致推荐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包括:美国《NCCN临床实践指南:结直肠癌/直肠癌》、欧洲《ESMO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管理指南》、《ESMO亚太地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管理指南》、日本《JSCCR日本结直肠癌研究会:结直肠癌治疗指南》。今年,朗斯弗®更是以最高级别1A类证据列入中国《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三线标准治疗I级推荐。
90年代后期,从一系列的临床前研究起步,到I期临床研究确立了朗斯弗®用法用量,再到II期对照研究(J003)首次证实了朗斯弗®对难治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2014年朗斯弗®在日本首选获批上市,随后2015年美国获批,2016年欧盟获批,2019年在中国获批,时至今日,朗斯弗®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
既往接受过氟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Taiho Pharmaceutical Co.,Ltd.)是一家集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是日本领先的抗肿瘤制药公司。
大鹏药品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TAIHO Pharmaceutical of Beijing Co.,Ltd., 简称TPB)是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在中国建立的全资子公司,TPB秉承“我们将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构筑到处充满笑容的社会做出贡献”的理念,先后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愛斯万®和朗斯弗®引入中国,为中国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携手消化道领域专家同道打造中日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提高胃肠肿瘤治疗水平。
关于TPB更多的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http://www.taihochina.com
参考资料:
【2】Mayer R et al. N. Engl. J. Med., 2015, 372(20): 1909-19.
Xu J et al. J Clin Oncol. 2018 Feb 1;36(4):350-358.
Yoshino T, et al. Lancet Oncology 2012: 13; 993-1001
END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发布
投稿邮箱:yiyao@yidu.sinanet.com ◆ ◆ ◆ 8月3日,CDE发布《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对阿达木单抗以及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的临床试验路径、临床试验设计要点等做了说明...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I5NzI4MA==&mid=2247508784&idx=3&sn=2aba4b2589794d5c7794c51910451f10&chksm=9bf41f1fac8396093b1155dcc15e9be36e2315a248f0b973b72076650c02ea0007085a76d264#rd
本文来源:新浪医药 作者:sinayiyao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