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靶向CD30创新抗体偶联药物中国开出首张处方

来自北京的患者小黄在2018年被确诊罹患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病情反反复复,令他饱受折磨。仅在2018年一年,小黄就做了两次手术、十多次化疗,二十多次放疗;但在2019年病情复发后,原来的治疗方案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病情进展极快。 “针对我的

来自北京的患者小黄在2018年被确诊罹患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病情反反复复,令他饱受折磨。仅在2018年一年,小黄就做了两次手术、十多次化疗,二十多次放疗;但在2019年病情复发后,原来的治疗方案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病情进展极快。

“针对我的病情,目前的治疗手段都不理想,但主治医生告诉我,国外在九年以前已经上市了一款针对我这种情况的靶向治疗新药,今年终于有希望进入中国,希望能早日用上这种新疗法 ,毕竟病情一天都拖不起。“小黄表示。

经过漫长的等待,包括小黄在内的众多中国淋巴瘤患者终于迎来了好消息——今年5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宣布,一款针对成人CD30阳性的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的创新抗体偶联药物已正式获批,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是获批适应症之一。获批数据的结果表明,通过治疗,复发或难治性sALCL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60% 。7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肿瘤内科主任朱军教授开出了新药在中国的首张处方,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终于迎来了新的希望。

首张处方

在中国,像小黄这样的淋巴瘤患者还有很多,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约40%~64%的sALCL患者经一线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 ,且复发后化疗预后情况较差。据朱军教授介绍,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生存期短、预后差等问题。据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复发难治的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化疗后,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8个月,中位OS(总生存期)仅为3.0个月 。因此,患者亟待创新好药革新传统治疗手段。

“过去数十年来,中国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案选择范围较窄,新的抗体偶联靶向药物的问世,将为这些患者的诊治带来新的思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表达CD30的淋巴瘤亚型,通过这种新的疗法,可精准靶向CD30,填补国内目前在该治疗领域的空白。”朱军教授表示。” 希望在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治疗方案进入中国,为中国的淋巴瘤患者带来生命新希望。”

参考文献:

[1] Pro B, et al.Blood.2017.21;130(25):2709-2717.

[2] Savage KJ, et al. Blood,2008;111:5496–504.

[3] Mak V,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1970–6.


医药代表 伴您成长!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MRCLUB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