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由MRCLUB网友“小李”原创投稿,行走于医药江湖,小伙伴们应该都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说不定会有某一幕让你感觉似曾相似~ - 医药职场现形记(1) - 医药职场现形记(2) - 医药职场现形记(3) - 医药职场现形记(4) - 医药职场现形记(5) - 医
该文由MRCLUB网友“小李”原创投稿,行走于医药江湖,小伙伴们应该都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说不定会有某一幕让你感觉似曾相似~
▶ 以下为第十一篇详细内容,阅读全文约5分钟
许多年前,应该是2009年,小刘和波哥走在代理商办公室门口,当时她已经知道,尽管她的业绩最好,但因为是公司第三方员工,只能拿4500工资,其他人出身管培生,天选之子,比她多一倍工资,忘记说什么事,突然触发哭点,小刘当场崩溃:“为什么别人业绩比我差,工作没有我做得好,工资却是我的一倍?合理吗?为什么?” 为什么?这几年,小刘一直在追问各种为什么,当时唯一念头就是一定要潇洒地离开这家公司,让他们挽留我而不得,让他们知道因为不合理的制度失去一个优秀的销售,是多么遗憾的事。 肯定会有人说:别自以为是了,公司少你一个不少,少了你,世界正常运转。这样的人压根不懂得尊重员工的真正价值,小刘不会因为他们的冷眼嘲笑就自我否定,因为她很清楚:发现、培养、留住一个优秀的人才多么重要!别人对你不公平,自己可不能真的认了命。 2009年年底小刘终于离职,离职之前,公司对她进行转正考核,底薪从1800提高到2200,鼓励不到位、不及时,约等于没有鼓励,她要的是一样的待遇,而非一样的岗位。新公司月薪15000元,当时她只有一个感觉:爽!这是她人生中最“解恨”的一次跳槽。 张文宏医生在新冠初期讲了一段话:“不要欺负老实人。”我觉得他是一个好领导,一个很有技巧的管理者,老实人可能会埋头苦干,因为不擅长提要求,需求反而经常被忽略,领导总是优先满足那些难搞的人,求和谐、怕惹事,但这是对的吗?一个团队的和谐如果以牺牲老实人为代价换来,那是否应该调整一下管理方法?我们管理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管理,在管理中,一定不要忽略,许多事情其实非常透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如何确保公平?如何保证公平的有效性? 在一个团队中,或许很难做到人人满意,因为公平有主观成分,我们认为的公平和对方理解的公平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做为管理者一定要清楚,什么人值得公平的最大化,应该优先满足谁?那个人要的公平是什么?合理吗?如果合理我该如何满足?如果不合理,不合理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否应该释疑? 公平是什么?公平肯定不是一视同仁,50%、120%达成的人如果享受同样提成,是否就一视同仁地公平了?公平应基于个人的实际贡献进行判断,我且引用德鲁克的工作贡献论:“直接成果;梳理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中心确认;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这是一个人对团队最重要的三个贡献,直接成果毋庸置疑排在第一,销售尤其应该把业绩放在第一,那么工作标准如何制定才合理?成熟市场和新开发市场背同样增长率显然不公平,平衡一下增长率,再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单项考核,开发奖、增长贡献奖、优秀执行奖等?成本不高,个性化定制激励方案,稳定团队,提高集体向心力,保证每个基本盘的增长。公平有时就是因地制宜,量身定制。 但规则是最难制定的,考验的是领导者的管理智慧,规则再完美,总有人不满意:你的客户生意比我大,凭什么指标比我低;这是我的老客户,你有什么资格坐享其成?我的业绩好,所以赠品、促销都必须我先挑;这个月的活动档期不合理,一切必须听我的;我才是最准确的,谁叫我是销售冠军? 有时我们会误入业绩第一的陷阱,业绩当然重要,但除了业绩,还有许多考量,正如德鲁克所说,我们还有“团队价值观”、“人才培养”、“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非显性考核因素,倘若一个人业绩很好,但他的存在严重打击了团队士气:比如争夺客户、压榨团队资源、不服从公司管理,那么他追求的“公平”是绝对的真理吗? 有些人喜欢一碗水端平,但团队内部发展不均,一碗水往往无法端平,公平的机制应该是鼓励优秀,确保强者恒强,同时给予弱者尊严,激发弱者潜力,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而非一味扶强凌弱。 前阵子《演员请就位》,郭敬明把珍贵的S卡给了众所周知的差演员,激起演员和观众的一片声讨,诚然郭敬明巧舌如簧,依然改变不了最重要的事实:我们为什么愤怒?什么才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哪些人才是真正应该奖励的人?节目组已经强调了S是“super”演员,每个导演只有两张S卡,可见S之珍贵,郭敬明偷换概念,把S理解为Student、Seed、Special(扣字眼比英语四级词汇呢),把底线以下的的“潜规则”(导演只选自己个人喜欢的,而非实力最强的)做为“明规则”(话术“存在即合理”“百花齐放”,“差生我就不教了吗?”)进行倡导,让观众对结果质疑,对游戏规则质疑,如果导演不倡导优秀(也就是考核标准不公平、不明确),剩余的39个演员,是不是就要随之改变工作标准,不走优秀路线,直接比差呢?“百花齐放”的前提是首先得是一朵花,我们允许不同优秀的类型存在,而非奖励差生,以次充好,毕竟这是比赛(绩效考核)。 好的规则使“坏人”变好,坏的规则使“好人”变坏,错误的规则会带来的无穷无尽的问题,在制定规则之初,一定要想明白,我们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在正确的路上,哪怕走得慢一点,也比在错误的路上狂奔要好。 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每个人的立场、目标不同,正因为此,现实没有绝对的公平,或许我们在追求绝对公平的同时,同时正在制造另一种不公平,有时不仅要对规则负责,还要对人负责,不能只周全了自己,还要彼此互相周全,切勿走入思想的牛角尖,以为怀抱一个自私的“真理”便可无视其他人的需求。 尤其在员工离职时,自我怀疑到达顶峰,忘记哪个成功学大师说的:员工不是离开一家公司,而是离开一个领导。 所以,员工离职,好像错在领导,许多主管都这么PUA自己:打工还是要打的,至于给谁打,不给谁打,所有责任都在领导。 “优秀”的员工离开,谁的错更多一些?你看,我又陷入了某种情绪,讨论对错,我们有时就要一个心安理得:通过证明“我对了”,逃脱“管理无能”罪名(这个指控许多时候甚至是自己给自己下的)。 近来老刘挺糟心,给器重的老员工放了三个月带薪假期让其全身心备考执业药师,许多人说:她肯定不来了,都考了职业药师,谁还回来?老刘说:我相信她,她说回来,就一定回来!集体团建欢庆她回归岗位的第三天,他被员工炒了。 老刘挺委屈:如果这样,还不如三个月前果断告诉我要离职,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待遇不比别人差,客户资源给到位,从不要求员工加班,该休息就要休息,一切从员工角度出发,难道做得还不够? 老刘实在无法淡定,即便如此,他还是提前、足额把月薪奖金结算给她:跟过自己两年,也不容易,外面的世界比我这里凶险许多,还是要多出去闯荡一下,才能明白他的好。 明白你的好之后,难道还回来吗?这样的人,还能用吗? 这样的情况,娜姐也遇到过,她是业内大咖,在行业TOP10的公司担任大区,我曾以为她刀枪不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平台好,待遇佳,应该没有老刘的苦恼。 “也有啊,当时我们校招了一个重点大学本科生,能力很出众,我想她学历还不错,人也聪明,愿意做事,有意培养她,她从实习生做起,转正后想做业务就做业务,想做内勤就做内勤,想转培训就转培训,她说什么我都同意,总觉得不能怠慢她,毕竟她条件好,那就迁就一下咯?结果,转正不到两年就走了,白培养了!刚开始我还劝呢,后面不劝了,让她走,我们公司又不是招不到人,她离职很久后,给我寄了一件芒果,当时我还好奇呢,谁这么不会送礼,地址都写不完整,原来是她送的,还给我发了微信,说还是我们这里好,离职后的这两年,她换了三家公司都不适应,浑浑噩噩的,这时才念起我的好,但我已经不稀罕了。” 大公司可能没有这种苦恼,平台好,员工再怎么想离职,心里都要掂量几分,再说HR和猎头强强联手,每当有人提出离职,马上着手招聘、培训,确保人员不断档;小公司不一样,没有那么强的背书,一无法吸引优质人才,二难以留住人才,刚培养好的人,做得稍微有点眉目就走了,所以团队的稳定已经成了制衡小公司的最关键因素。 怎么发现、培养、激励、留住人,是管理者永恒的话提。对老刘而言,要做的不是自责,而是尽快调整心态,人来人往,不是日常,但也不应过度沉浸在自我怀疑中,对员工好没错,但有些人并不珍惜“好”,甚至从骨子里认可管理“强权”,仿佛霸道总裁才是真正有“本事”,人和人不同,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老刘应了解员工离职真正原因,判断其真假对错,看看团队是否存在调整机会,和大家开诚布公地沟通,稳住人心,招聘新人,入职培训,完成交接,跟进工作,然后心态平衡地迎接下一个离职,希望这个下一次不要来得太早。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小李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