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Grace 医疗行业生态及人性观察家。 客户管理是医药公司商务管理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终端用户对厂家所给予的服务能力、学术支持度、产品核心技术等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营销的成功与否,业务的持续长度。 在业务部门中,最专注在客户服务工作的
客户管理是医药公司商务管理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终端用户对厂家所给予的服务能力、学术支持度、产品核心技术等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营销的成功与否,业务的持续长度。
在业务部门中,最专注在客户服务工作的肯定是销售团队,他们作为一线兵,直接对应客户需求,处理各种异议。
而作为给予产品商业策略和销售工作方向的市场部人员,应该如何做到更精准和有效的客户管理,通过增加客户粘度来直接扶持业务,支援一线销售呢?
客户分层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据对业务的贡献量来分、根据学术抬头来分,根据友好程度来分,根据购买能力来分,根据所在医院等级或所在地区医疗水平来分......
产品经理可以依据公司业务特点,用自己的一套逻辑来做分类。把所有使用客户、潜在客户、接触中客户去做一个归类,有条件的用系统,简单的用表格管理定期与相关人员复盘,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外企有很奇怪的现象,比如公司合规部为了规避商业风险,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地系统,根据客户的学术背景来做区隔,目的是付合理的劳务费。
但当问到产品经理,客户如何分层,他们往往只能模棱两可地表示,公司的分层是根据业务贡献量,给一个大致的区间范围。再往下问,每个区间有多少客户时,往往只对个别正在投资源的客户比较熟,却没有一个系统甚至都没有一个表格来通盘看看全国的数据。
分类的意义在于总结归纳,专家库的建立、学术投入管理的合理计算、向上汇报时清晰的逻辑、销售KPI的设定、都与客户分层的逻辑有强烈的连接。
一旦有意识开始做客户分层,客户管理才算真正的启动。没有细致客户分层,销售报需求就去盲目投预算,行业在投谁就跟风去投谁,这样的策略没有思路也必不长久,
在详细的客户分层后,就要去了解、挑选能合作的客户去接触。
面对面的拜访是需求探寻的基础,如果客户愿意直接提出具体的要求,产品经理合理地去执行,那么合作就达成了。对于一些比较特别的客户,想要进行学术合作,仔细分析他的个人背景、履历、发展方向、甚至兴趣爱好,了解他目前的痛点,给予帮助,这是比较难的。
器械产品经理Jeremy今年的客户管理目标之一,就是把李主任从普通使用者转化为忠诚使用者。
李主任是某大省内甲状腺外科手术量第一人,在很多学会都有任职,名利兼有了。主任平常习惯用2-3家的产品,基本上一大半的量都给了一个大厂家,10%的用量给了Jeremy的产品,他对产品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合作习惯的问题。
几次拜访下来,能投给主任的大会讲课机会,日常的学术培训班,主任都愿意定期合作,但没有感觉特别能直击主任内心的感觉。
Jeremy在一次其他KOC的拜访中,认识了省内一家二级医院的王主任,得知王主任是李主任的大学同学。李主任而今是外科界的佼佼者,虽然已经身居省内一把刀,但特别重视同学情谊,对于其他也选择了甲状腺外科的同学,日常碰到什么疑难杂症,要把病人往李主任处送一送,他也是能帮则帮。
Jeremy立刻想到了办法,首先通过热心的王主任,了解到大致李主任目前在从事甲状腺外科的同学名单。以扶持基层医疗为出发点,举办以观摩李主任手术、聆听李主任讲课,顺便又可以追忆同学情的“甲状腺精英大师班”。
这样的提案汇报给李主任后,他非常感动和惊喜,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准备培训班的资料和课件。
对于Jeremy来说,此法一石三,目标客户李主任是绝对增强了客户关系。同时也最快速度,网罗了省内一群KOC。对于他自己,也走进了一个更深关系网络的甲状腺外科关系圈,圈子进对了,业务就顺了。
所谓的战略合作,就是有战术和策略,无论接触客户分类的哪一级专家客户,都要有逻辑的去和客户交谈,有计划性的去让客户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
产品经理与KOL的合作,最忌讳有一搭没一搭,有事求人巴巴去等去跑,没事的时候不把别人当一回事。
另外是做学术没有持续性和规划性,所有的合作不以品牌活动去推进,今天搞一期,明天搞一期,最终自己也计算不出来投入了多少资源。
客户管理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有意识的开始做细做精去管理,有逻辑的开始有条有理规划,有目标的开始一步一步做客户升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一起努力!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思齐专栏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