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当学术活动变成跑龙套的鸡肋......如何见招拆招?

  专栏作者/熟远厚苁  从【无知】到【自知无知】。 区域产品经理Amy清晨准备开启今日的工作。 前段时间医保谈判刚结束,朋友圈公众号每天都在铺天盖地刷屏,夹杂着裁员并购的焦虑贩卖,想想之后马上到来的第四批带量采购,一种壮志未酬、怒问苍天的悲怆之感,


 

区域产品经理Amy清晨准备开启今日的工作。

 

前段时间医保谈判刚结束,朋友圈公众号每天都在铺天盖地刷屏,夹杂着裁员并购的焦虑贩卖,想想之后马上到来的第四批带量采购,一种壮志未酬、怒问苍天的悲怆之感,心欲静而风不止。

 

虽心乱如麻,但工作还是要继续,于是深呼吸打开电脑,一条条待办工作扑面而来,刚才的悲天悯人一扫而光,也许立足当下,打磨出强大自我或许是应对不断变化外界环境的不变之法。

 

几场地区会议申请、总结报告,一步一个雷点却又将情绪引至内火中烧:

1、目的背景,套话连篇:借助/搭建学术平台,提升产品影响力,建设品牌.......

 

Amy一丝苦笑,如今但凡有点小圈子的专家,都要加入或自创协会,然后搞几场会议,内容无非是炒冷饭凑数,地区做个赞助或者插个讲课就自诩是建设品牌?

 

2、大谈政策环境,泛谈套路:因受各种大环境影响,如医保受限、医院限量、巡查组入住、医保飞行检查,推广受限,为了后期工作顺利开展,提升临床用药信心,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但见牛皮天上飞,一个报告背景复制粘贴用一年。每个市场活动一定有其个性化微环境,目的也应具备针对性,如此敷衍了事,不是工作不到位就是态度有问题。

 

3、效果承诺,套词泛滥:有利于产品准入进院;促进销量提升;提高客户对产品认可程度,增进客情关系……

 

消耗大把资源,得到的只是有利于进院?通过哪些方法组合,拟在何时进院?没有明确承诺,资源投入就是笔糊涂账。促进销量提升?如何量化?如何验证评估?没有这些系统检验,资源投入仍然是只看起来很美好,难以进行推敲。

 

4、被拒后套路满满:销售业绩好的地区会理直气壮怼你,业绩差的地区会上演苦肉计,但话里话外意思是一样的——已经和客户谈妥了,报告不通过,得罪客户,影响销售。

 

这些“吴三桂们,无视公司流程设置对活动质量进行把控的重要作用,乾纲独断,将领导们视为签字的工具。

 

以上一系列操作下来,本是组合解决销售问题利器的学术活动,彻底变成了跑龙套的鸡肋。如何见招拆招,重塑市场活动的价值?

 

0 1
明晰学术目的,明确过程动作

会前探寻:目前客户产品学术认知情况,本次活动要达到的学术目的。

 

会中工作:会议设置的讲课题目及邀请讲者,是否能针对客户会前探寻的盲点进行讲解,代表在会议期间是否与客户就讲课内容进行讨论。

 

会后跟进:客户对活动有何意见建议,其产品认知是否改变,进而其处方行为是否改变。

 

以上均是明晰学术目的,并评估是否精准覆盖的要点。除此之外,还要进行过程动作的跟踪,比如采用APP等销售过程管理软件,查看代表日常拜访行为中是否有相关活动的会前探寻、会中工作及会后跟进,是否与总结报告中相符。

 

0 2
量化销售目的,合理评估投入产出比

邀请的目标客户,其销售潜力、目前分级如何,综合这两个因素后,其可分配的资源有多少,再评估本次会议的应投入资源量。

 

投入资源后,预估销量是多少,是大客户的维稳,还是潜力客户的增量,其以上销售目的必须进行量化。

 

定期进行综合评估,一般配合过程动作,活动后一个月左右效果即能体现。但客户纯销没有客观数据,应以地区客观的进院数等进行转化评估。

 

比如地区进院增量之和,不应低于所有活动一个月后所有活动涉及客户的销量增量的总和;地区所有客户的销量之和,与地区总进院销量的比值,应大于60%。

 

如何让学术活动回归资源合理使用的本质,摆脱跑龙套的角色,是一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持久战。

 

正如医疗领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不管在哪个国家,医疗服务的低价、高质、便利,三者无法共存;学术推广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不管在哪个地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充足性、广覆盖三者无法共存

 

也正是如此,不断清空库存,以空杯心态,我们仍将义无反顾的投入学术推广的浪潮中,后浪轰鸣,前浪更需奋进!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思齐专栏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