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医药职场现形记(14)

▶ 以下为第十四篇详细内容,阅读全文约5分钟 职场现形记(14) 文/小李外企的35岁现象 猎头发了一个朋友圈,知名外企招聘地区经理,要求年龄不得高于35岁,截图发给好友老张,他们公司也在招人,我问他有年龄要求吗。 有,经理不得超过36岁。啥意思,像我们这种30来岁的在外企是不是都算半截入土?差不多吧,我领导90后。

▶ 以下为第十四篇详细内容,阅读全文约5分钟

 

职场现形记(14)

        文/小李        


外企的35岁现象

猎头发了一个朋友圈,知名外企招聘地区经理,要求年龄不得高于35岁,截图发给好友老张,他们公司也在招人,我问他有年龄要求吗。

“有,经理不得超过36岁。”
“啥意思,像我们这种30来岁的在外企是不是都算半截入土?”
“差不多吧,我领导90后。”

老张,男,36岁,10年外企销售,未富先秃,领导90后,马上面临36岁门槛危机。

“慌不?”
“还能离咋地?先干着吧,合同3年后才到期,我还有点时间。”
“未来咋想呢?”
“先干着吧,努力存钱。”

不知何时起,35岁成了外企销售的一个槛,35岁以前奋力拼搏,35岁以后突然变成老人了,新入职如果36岁,签个合同就到40了,40岁似乎是化石一样的存在,年龄越大,HR思考的时间越久,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条抛物线,35岁到达顶峰,之后的行情似乎每况愈下、逐年下滑,但人总是要工作的,那些35岁以后的年轻人都去了哪了呢?

老李 男 37岁 
外企离职后创业两年,
如今回归国内某制药公司担任地区经理

“外企还是好,就是报表太多了,我是被裁的,拿了十几万赔偿做了医药代理,挣了一点钱,哪知道代理的产品被4+7了,没办法,重新回归职场,我觉得还是打工稳当,至少找个公司交社保,你说咱们怎么聊起社保了?年轻时咱们什么时候聊过社保?你拿过失业金不?我拿过,一个月国家给1600,还让我每天打卡,和很多一起失业的人一起上厨师班,好笑不,不过当时我心请很愉悦,我拿了赔偿嘛。未来没想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等等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老谢 男 36岁
外企4年后转入竞争更惨烈的电商,
刚离职

“外企的套路我很早就摸清了,没啥新鲜感,我们都是其中的螺丝钉,品牌才是最牛逼的,客户看的是品牌,而非我个人的能力,从管理培训生到全国KA经理,我只花了四年时间,幸运是最关键因素,并不是我实力多强,28岁高龄加盟知名电商公司,看着他们从零到上市,这段时间对我的磨练是巨大的,但最近公司嫌我冲劲不足,刚好我也想休息一下,索性给自己一个Gap year,好好思考一下未来。”

老王 女 35岁
外企10年经验,创业两年半

“其实我还可以再干几年外企的,离开的时候公司正准备给我升职加薪,并不是看不到希望选择离职,刚好有个机会,加上冲动,于是莫名其妙创业了。大公司的光环,有时还挺怀念,那些五星级酒店、培训、旅游,会给人一种错觉:我和世界的中产阶级同频共振,全世界的中产团结起来吧!一起买房、买车、买基金、养狗,这不是中产标配嘛?人到中年,就是这么稳重。创业之后,控制成本是第一要素,住宿都是挑一百多的快捷酒店,每天灰头土脸的很焦虑,我好久没穿那种长款大衣了,今年一直穿巨丑的羽绒服过冬,暖和、出差方便,不那么讲究了,以前的我比较爱美。不过不后悔,迟早都要面对离开这件事,早点经历挫折也许更好一点。不过我也不是鼓励大家离职,年轻人要多点积累,不要轻意创业,不要网贷,多存钱,多思考,想清楚了就好好做。”

老郑 女 37岁
外企12年经验
创业两年后转型奢侈品销售

“你是知道的,离开外企后我开了一家韩国小餐馆,亏惨了,赶紧打工赚钱,奢侈品刚开始挺难的,因为代购、海淘的量巨大,2020年全球疫情,国内奢侈品不降反增,因为大家都不出国了,生意回流,全年增长达到历史最高峰,以至于在2021年全国各行各业都普看衰的情况下,我司要求增长接近50%。对比过往苦哈哈的销售,外企奢侈品的销售环境好很多,我还是非常幸运的,人到中年,不进则退,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那就风雨兼程。”

曾经想把这个小标题写为“35岁中年危机”,写着写着,发现不少人的35岁相当滋润,对于优秀的人而言,到哪都可以发光发热,只有浑水摸鱼、一无所长的人到了中年才会面临真正的“危机”,为了避免职场“危机”,从现在开始,你会做哪些改变和努力呢?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十年前或者现在。

40岁的“老”代表

朋友被公司裁员了,年过40的医药代表,听起来好像混得不怎么样,实际上业务能力不错,因为学历较低,又定居在十八线小城市,所以她要求不高,代表的工作也算做得有滋有味,说是代表,承担的其实和主管差不多,该带的人、该谈的客户、该走的门店、该做的报表,一个都不能少,大公司福利好,她本打算干到退休,结果政策风向改变,远离核心市场的她难逃裁员命运。

好在朋友也多,无缝对接了下一家公司,然而HR因为她年纪大就把面试之路卡死了,和年过40的她相比,仿佛刚毕业的00后就是希望、冲劲、爱学习的代名词,但是实习生真的都便宜好用吗?

许多公司以为实习生便宜,一天100-150元,一个月满打满算3000出头(当然还有抠门公司给几百的,那是真便宜,但实话实说,就这点钱,大概率能留住什么样的人?),这是表面成本,实际上还有大量时间和机会成本,实习生都是白纸,除了书面知识外一无所知,要靠大量的培训和实地操练才能出师,从无到有带一个人出来至少一年,成本这么大,还不一定能留住,很多年轻人眼界比天高,招10个最后能留住2个就不错了,这样的成本低吗?一点都不低!

有时“老人”更好用,尤其在非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特点是生意量不太大,偏远,大概率养不起主管,基本只给一个代表编制,远离核心城市,没有团队归属感,小城市甚至还有语言歧视(方言更容易做客情),这样的区域白纸不好用,优秀的实习生都想往大城市跑,剩余的小伙伴多半也忍受不了一个人工作的孤独,除非有较大的意愿和学习能力,否则成长十分缓慢,这时一个优秀的土著老业务就十分好用,他们熟悉江湖规则,人情练达,客情稳定,只要人品没问题,基本就能马上交出合格甚至优秀的业绩。

但HR不相信,觉得这些老业务油腻滑头,不好使唤,宁可使用看起来安全,实际上成本更高的实习生,唉,有理说不清。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小李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