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李聪医药行业可复制领导力的创建者。 前面,我们讲到管理的一些知识: 如何连续3年把湖北市场干到全国排名第二的?(三)如何连续3年把湖北市场干到全国排名第二的?(四)作为管理者,培养员工的成长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培养员工的成长,我们有没有很好的方法呢?思考一下,我们平时在家里是如何培养孩子
医药行业可复制领导力的创建者。
如何连续3年把湖北市场干到全国排名第二的?(三)
如何连续3年把湖北市场干到全国排名第二的?(四)
作为管理者,培养员工的成长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培养员工的成长,我们有没有很好的方法呢?
思考一下,我们平时在家里是如何培养孩子成长的?在工作中,又是如何培养员工成长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以说教的方式告诉他们,遇到什么情况我们该怎么做,把我们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
对于职场小白,我们这样做当然可以。但对于职场有一定经验的员工,这样做效果反而会打折扣。原因是:
1、当对方教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的时候,会有种被指责的感觉,会让你反感,对抗。
2、一般情况下,当别人给你建议时,你都会下意识拒绝。因为你要保护自己,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是我们的原始基因决定的。
3、即便领导给我们的建议和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不会遇到困难?当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
我们会很容易放弃,因为这些方法是领导给的。责任不在于我们,我们会很容易推卸责任。
相反,如果这些方法是你本人想出来的,当执行时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
我们肯定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责任在我们自己身上。
记住:
1、如果一个人做事不需要承担责任,他就不会用心去做,也不会得到成长。
2、我们只会对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有更强的责任感,执行意愿才更强。
刚做管理时,我也犯过很多错误,认为只要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复制给下面员工,就完成了管理工作。
我做夜访很有效,就要求团队所有人必须做夜访,我做小型学术活动很有效,就要求团队所有人必须和我一样来做。
为什么很多管理者喜欢犯这种错误:
因为,我们大部分管理者是因为自己的经验丰富,才被提拔到管理岗位的。所以,我们认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是放之四海都行得通的。
我们不曾想过,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自己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启发,但不要简单的复制。有时,员工自己的方法比我们的更好,更有效。
我发现工作中非常厉害的TOP sale,他们的方法很少是靠领导教出来的,大部分是自己摸索的,而且他们的方法还在经常变化。
那么,有没有很好的方法让我们来培养员工的成长呢?当然有。这次我们就谈谈高绩效辅导这个工具。
在培养下面员工的时候,这是我现在常用的工具,效果非常显著。因为是工具,所以完全可以学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高绩效辅导起源于英国,这门课程的开创者是惠特曼博士。
他当年在英国创办了一个体育俱乐部,俱乐部里面网球学员很多,所以教练不够。但滑雪教练有多的,惠特曼就勉强安排不会网球的滑雪教练,来教授网球学员。
令人意外的是:一段时间后,滑雪教练教出的网球学员,比网球教练教出来的成绩更好。惠特曼博士按照这个方向来观察和研究,就发明了高绩效辅导这门工具。
澳大利亚游泳冠军伊恩.索普,有一次获得冠军后,兴奋之余,把自己的教练丢到游泳池里面庆祝,结果发现他的教练根本就不会游泳。
为什么不会网球的滑雪教练可以带出成绩更好的网球学员?为什么不会游泳的教练可以培养出世界冠军的游泳健将?
因为他们不会,所以他们就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员自己找出问题,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告知学员你该怎么做。这样反而更加有效。
所以高绩效辅导的GROW模型就产生了。

高绩效辅导的前提是:必须相信他人的潜力。
前面我们讲过,人的潜能无限大。只要他完成目标的意愿足够强烈,就一定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GROW辅导模型就是通过问一系列有效的问题,提高员工的觉察力和责任感,让员工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高绩效。
它可以快速培养员工的成长。责任的主体在于员工,而不在管理者。
这样做的好处是:
1、员工有被尊重的感觉,因为老板会征求他的意见。
2、当员工自己想出来的方案被采纳时,他有被信任的感觉。
3、建立员工的责任感。让他知道,解决问题的主体是他本人。
4、可以激发他的潜力,大大提高了执行的意愿度。
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作为管理者也同样会获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这就是领导力。
所以说,高绩效辅导不但可以快速培养员工成长,也可以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

1、 G:Goal(目标)
当员工过来征求我们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第一件事我们应该问他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直接进入问题解决方案的讨论。
在工作中我经常问的两个问题:
A.关于客情方面,你的目标是什么?
B.关于学术方面,你的目标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可能要帮员工解决两个问题:
A.当他的目标不清晰时,我们要帮他理清目标;
B.当他很茫然,没有目标时,我们要激发他建立一个目标。
当然,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这个很简单,这里不做过多说明。
关于目标,我们经常问的有效问题是:
你要实现什么目标?
具体目标是什么?
有什么具体指标吗?
打算什么时间实现?
有两点我们必须注意:
A.不要评价他人的目标
一旦我们评价目标,他可能就会让我们帮助他定目标,这样的话,责任又回到管理者身上;或者他不认同我们的观点,就会发生争执。
B.目标一定是经过他本人认同,而不是管理者强加给他的。
只有他自己制定并认可的目标,他才会有意愿去达成。
当然,如果员工制定的目标过于保守,我们可以激励他,
让他的目标更具挑战性,但必须经过他本人认同。
2、R:Reality(实际情况)
就是通过问一系列开放式问题,让员工认清目前的现状,并让他清楚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关于弄清楚实际情况,我们经常问的有效问题是:
目前现状是什么?
哪些事情让你困惑?
你都做过哪些努力?
效果如何?
都和谁与此相关?
他们都持什么态度?
你如何知道这是事实?
这里有两个问题很重要:
A.你都做过哪些努力?
让他自己分析,我们不要来评价说他不努力,如果他自己意识到努力不够,这比我们指出来意义完全不一样,因为人通过自己反省,才会更加愿意改变。
B.你如何知道这是事实?
因为有时候人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个问题,可以让他反思,找出真实的事实。
G和R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搞清楚自己所处的状态,提高觉察力。
3、O:Options (选择)
选择就是让员工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方案执行,而不是我们直接告知他应该怎么做。
关于选择,我们经常问的有效问题是:
A.你有哪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对方能想出方法来,这很好。
如果想不出方法,我们可以给他提示,比如:
B.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情况下,你听过或者见过别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个问题可以让他扩展思维,还可以启发他向优秀的人学习。
C.还有吗?再想想看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在开会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一旦前面有人提出1-2个还不错的方法,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跟着说:不错,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办。这就是思维的惰性。这个问题可以克服我们思维的惰性。
可以让员工穷尽各种各样的想法。有时候,最佳的方案就是这样思考出来的。
D.如果你怀疑对方的方法有问题,记住:千万不要评判。
一旦你评判了他的方法,他就会把责任推给你,让你帮他想办法。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问他:如果按照刚才你的方案执行的话,你觉得结果会怎么样?
让他自己分析,如果他自己分析后放弃该方案,和你直接让他放弃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整个过程,我们要让他意识到,他才是责任的主体。
如果对方想不出方法,总是让你给建议,你该怎么办?记住,这个时候,他想把责任推给你。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问:
E.再想想你的目标,是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他想达成目标的意愿很强烈,就一定会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前面讲过,辅导的前提是:相信他人的潜力。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鼓励。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员工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当员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后,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赞美,在这里可以用二级反馈的工具,塑造员工的正确行为。比如:
你真棒!你想到的方案我都没要想到,如果效果好的话,到时让你在团队做个分享。
我在《医药行业可复制的领导力》课程里面讲到过这个工具,最重要的是: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我们一定要把成就感给到对方,因为方案是他本人想出来的。这样,他才会更加有信心,有动力来执行方案,达成目标。
4、W:Will(意愿)
解决方案确定了,就需要执行。意愿就是我们执行的意愿程度。关于执行意愿,我们经常问的有效问题是:
你打算怎么做?
你打算什么时间做?
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让他把开始执行的时间,具体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落实到日程表中。
最后一个问题很重要:在执行过程中,你还需要谁的帮助和支持?
这个问题可以让他把想到的困难和需要的支持都告诉你,你们就可以一起沟通,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为他的未来执行扫除障碍,增加他的信心和执行意愿。
杰克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里面说过,领导者就是要帮助员工扫除前进中的障碍。
通过这四步,我们就完成了辅导的整个过程。
高绩效辅导的核心就是通过GROW模型,问一系列开放式的,有效的问题,提高员工的觉察力和责任感,从而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来达成绩效的。
高绩效辅导是快速培养他人成长的有力工具。
(PS:文末有关于李聪老师《可复制的领导力之高绩效辅导》的课程,里面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扫二维码,先免费试听哦!)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思齐专栏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