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动图,「星标」赛柏蓝器械,将自动成为VIP读者,定期有福利喔~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作者:IVD研究院小甲 01 只有同时满足三大要素的产品才会被集采。 1、量大,因为量不大,没有必要集采,医保省不了多少钱; 2、竞争激烈,独家产品是没法压价的,起不
跟着动图,「星标」赛柏蓝器械,将自动成为VIP读者,定期有福利喔~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作者:IVD研究院小甲
1、量大,因为量不大,没有必要集采,医保省不了多少钱;
2、竞争激烈,独家产品是没法压价的,起不到省钱的效果;
3、产品高度标准化,如果SKU太分散,集采也会无从下手;
之所以说IVD领域一定不会搞带量采购,主要是因为IVD的品类过多。
检测指标几百种,每个指标有着不同的方法学产品,每个产品又有不同的规格,对应不同应用场景,SKU至少几千种,严重不满足“产品高度标准化”这个条件。
同时,每家的产品又多多少少和自家设备绑定,五花八门的设备存在着封闭系统的问题,搞带量采购的难度实在太大。
IVD在医院内的资金属性,和药品、冠脉支架、骨科耗材是有本质区别的。
支架、骨科耗材和药品一样,直接用于病人,属于医保报销范畴,是医院的收入项,也是医保的成本项。
IVD设备与试剂,本质和大型影像设备比如CT、核磁共振是一样的,属于医院的成本项,采购这些器械的资金与医保没有直接关系。
只有使用这些设备或者试剂产生的检查费中,由医保报销的部分,才是医保的成本项,同时也是医院的收入项。
医保只会控制检查费用这一环节,一般不太会直接管控到IVD试剂的入院成本,这个属于医院自身成本管控的范畴。
所以,IVD厂商博弈的直接对象是医院,医院背后才是医保。
医院的手段也很简单:挂网阳光采购,医院或联盟二次议价。
之前IVD的采购模式是各家医院采购自己的,每家采购价格相互不知道。甚至会同一个产品在相邻两家医院价格相差悬殊,差价去哪了呢?可想而知这里面有很多可操作的灰色空间。
统一挂网以后基本是现有渠道的最低价,
相当于把价格上限定死并且公之于众
;各医院或者医院联盟再以最低价为基础进行谈判,基本上价格的水分就被挤得差不多了。
目前来讲大概有十几个省份已经开始挂网,其中有的挂网彻底,有的挂网不够彻底,但挂网已是大势所趋。
省级平台彻底阳光采购以后,很多试剂价格可以砍掉一半以上,灰色收入几乎完全被挤压。以浙江为例,目前该省的主要试剂已经没有回扣。
在两票制下,IVD试剂的价格分为出厂价和进院价,经销商从厂家拿到的价格是出厂价,出厂价基础上加上经销商的毛利卖给医院就是进院价。
头部的生产厂商很强势,假设A试剂是发光试剂来自某国产龙头,那么A试剂的出厂价估计能给你下调10%。
在浙江,某头部代理商在一些试剂产品上,从罗氏的进货价到医院的进院价,只有10%的差价,前前后后忙半天,赚了一个寂寞。
如果是严重依赖渠道的中小厂商,自己家销售连科室主任长啥样都没见过,可能对经销商就没有这么硬气了,降价幅度取决于双方之间的博弈。
甚至在有些地方的挂网采购中,已经拒绝经销商参与,只接受
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设立的仅销售本公司产品的商业公司、进口产品国内总代理
参与报价。
所以,挂网这事,短期对头部厂商影响不大,对于没有销售能力的中小企业是不小的考验。
所以,降低进院价不等于大幅降低出厂价,暂时只是动了经销商的蛋糕。
等到经销商环节基本出清,假如生产厂家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应该有动力来杀出厂价。
所有盯着医保的钱袋子准备大干一场的行业,最终无一例外会被医保大干一场。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