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虚拟代表来了,外企已经在尝试了

来源:药斯拉/作者:joe 你们知道虚拟代表是什么吗?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是机器人,或者是之前S司招聘的MCL。 其实不是,Joe哥目前认为那种机器人代表不适合医药这个行业,毕竟一线推广是重沟通的,频繁沟通需要感情的。 对于一线推广来说,人工适合,智能适合,人工智能暂时不适合。 Joe哥要说的是一家国内第三方企业做的虚拟


来源:药斯拉/作者:joe

你们知道虚拟代表是什么吗?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是机器人,或者是之前S司招聘的MCL。

其实不是,Joe哥目前认为那种机器人代表不适合医药这个行业,毕竟一线推广是重沟通的,频繁沟通需要感情的。


对于一线推广来说,人工适合,智能适合,人工智能暂时不适合。

Joe哥要说的是一家国内第三方企业做的虚拟代表。

但主要还是人工打电话,他们的模式是在三四线城市招聘,因为这样人力成本很低,还不需要办公室。

Joe哥了解到,有一些人底薪加奖金大概在6-7K,这个钱招临床代表几乎招不到人。

但这个薪资在三四线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而且这些人之前可能也不是做代表出身。所以在三四线城市又这种工作机会,她们积极性很高。

相比线下代表,学习态度更积极,更努力。临床代表都老油条了,这点钱哪看得上。

其实这个事也没什么,电话销售早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这个时代的虚拟代表,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他们每次打电话,电脑屏幕会自动提取客户说的关键词,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数据沉淀。

打了几次以后,基本就能统计出这个客户的处方习惯,客户的关注点。

通过大数据分析,把每个客户的具体的客户画像给做了出来。之后在打电话的时候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同时他们有少量的线下代表,但是应该不是负责去推广,可能负责开发医院。

他们现在帮助药企主要负责三、四线城市或者是非核心市场以及带量采购产品的电话推广。

很多代表觉得电话销售效果不会很好,医药代表是一个重沟通,需要线下接触的这么一个岗位。


但是实际的数据告诉我,我们高看自己了,Joe哥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

实际结果啪啪打脸,这种方式不仅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销售结果外企非常满意。

目前有一家德国药企已经试用了,我所知道的还有另一家欧美企业,也非常认可这种销售模式,也准备尝试。

Joe大胆推测一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带量产品,采用这种call center 的销售模式。

咱们不要把自己想的太专业,地位想的太高。其实很多外行人士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做这行的销售基本是可以的。


医药代表这个工作真的不难,这就是一个流水线的工作,和上个世纪的纺织女工差不多,干不动了就下岗。

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业内的竞争,是跨行业的竞争。

比如倒逼银行改革的是互联网支付,倒逼出租车提升服务的是出行软件。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认知来衡量这个行业,殊不知别的行业已经破圈了。


我们的感觉不重要,实际的结果才重要
,现在药企认可这种销售模式,也在慢慢尝试,现在只是试行三四线城市以及带量采购产品。

未来会怎样现在还不好说,取代医药代表短期内看是不可能,但是这种商业模式的确会缩小医药代表群体这个规模。

从应用效果来讲,我们认为的虚拟代表,无法取代线下这个事情是成立的。

但它会影响医药代表群体这个规模,也会影响医药代表群体的属性。

短期来看带量采购产品以及三、四线城市,市场会给虚拟代表来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那么留在核心市场的人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发核心市场的深度。

这个人可能要兼具市场属性,销售属性,医学部属性。有点像现在罗氏生态圈改革的方向,而且从实际效果出发,外企越来越认可这种方式。

与传统的线下代表相比,无论从运营成本还是收益来看,已经满足了外企的要求。

从应用场景来看,目前看主要还是区县市场以及带量采购产品。

短期分析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外企刚尝试这个模式,不会拿核心市场来做实验,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第二核心市场的客户要求比较高,细分需求也比较多,需要高频次、高密度、高质量的接触,这个电话销售很难满足。

核心市场的销售岗位是一个高黏性的岗位,同时面对竞品的激烈竞争,所以线下代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客户体验来说,大部分客户比Joe哥想象的更容易接受这种模式,而且会聊很多。

但目前客户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客户较核心是市场客户相比,时间相对充裕。

一个问题,虚拟代表通过电话沟通,增加对客户的了解,描绘出客户画像。

但是实际线下代表沟通,除了专业的学术沟通以外,很大部分时间是非专业学术沟通。

比如有利于增进感情的沟通,有利于工作发展的沟通,但非学术沟通。

甚至是有的时候是唠家常,聊天。那么虚拟代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非专业的沟通对工作发展非常的重要,但虚拟代表总不能跟客户打电话闲聊扯家常吧?

而且一个产品的信息量和关键信息大概就那些。和客户接触一段时间以后基本就说完了,那么之后的沟通聊什么?

Joe哥个人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问题有点多,但是不能否认这个模式,比较适合现在的药企环境,而且最起码它现在被验证了可以一战的。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Joe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