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四问中国超声医学

中国超声医学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有何发展趋势?

相海泉 / 健康界
A-
A+

中国超声医学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有何发展趋势?

发展态势良好、科研和转化两张皮、在疾病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在受到挑战和威胁……这些看似彼此无关的评价,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中国超声医学。

中国超声医学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有何发展趋势?

11月9日-12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在海口举行。国内外超声医学顶级专家齐聚一堂,展示与总结国内外超声医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临床发展动态、共商学科发展大计。

期间,健康界对多位专家和产业人士进行采访,并对其发言进行梳理,试图通过对此次会议的“断层扫描”,窥见中国医学超声本来面目,传递专家们之于学科发展的好声音。

受访专家包括:

梁  萍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医学科主任

李建初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主任

郑元义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

尹立雪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主任

何绪金 迈瑞医疗医学影像事业部总经理

陆兆龄 迈瑞医疗医学影像首席临床科学家

于  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介入超声科主任医师

问题一:我国超声医学取得了哪些成绩?

从1958年我国研制第一台医学超声诊断仪算起,我国超声医学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程。经历一代代专家的传承,取得了诸多成就。尤其是在2020年,从“影像学与核医学”专业分离出来,超声医学成为独立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对超声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学科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对临床工作极有价值,是专家们对我国超声医学的普遍共识。

  • 超声设备发展迅速

国产超声医学设备的快速发展,被很多专家提及。健康界研究院《2022中国医用超声设备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医学超声诊断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65%。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医学科主任梁萍表示:“过去大家都愿意买进口设备,就像买电视机一样,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我们国产的超声设备已经追上了欧美先进的设备。”她认为,这正是以迈瑞医疗为代表的国产化的超声设备,能占到整个国内高端超声设备市场30%~40%的原因,“这是很大的一个跃进。”

梁萍特别提到,近几年,我国超声医学取得了重大进展,过去是跟跑国外,而现在在个别领域已经实现并跑甚至领跑。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医学科主任 梁萍

  • 助力临床

超声技术对临床诊疗工作的助力,同样被多位专家提及。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元义,介绍了超声聚焦在子宫肌瘤治疗和帕金森治疗上的应用,尤其是后者,“效果令人震撼”。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主任李建初,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超声在临床诊治中的重要价值:“超声医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大背景下,超声影像更多地贴近临床,并与外科、内科有机结合,被誉为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和内科医生的‘听诊器’。”

问题二:我国超声医学面临着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作为临床医学的学科之一,超声医学有着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如区域、院间发展不平衡,人才储备和培养不足,科研转化不充分等;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超声医学也面临着独有的问题。

  • 规范缺失

首先,与CT、核磁等检查手段不同,限于技术特性,超声医学目前在全国尚缺乏统一、标准、合理的操作规范,这也是导致超声诊断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这种局面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得以解决。

郑元义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了一款超声断层成像设备,一旦该设备广泛应用,就解决了超声检查的标准化,基层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像CT一样实现标准化扫描。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 郑元义

  • 专业挑战

其次,由于超声是一个常规的检查手段,很多临床科室都有超声设备,完全可以自己操作为病人检查,从这个意义上讲,医院超声科无疑面临着专业上的挑战和威胁。如何提升超声科的地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介入超声科主任医师于杰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超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经从“看结构”发展到“看功能”,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无疑能打造超声科的“高度”;此外,超声科更能做到检查的规范化,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做到了这两点,“必将能守住超声医学的阵地”。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主任尹立雪看来,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专科分工,疾病诊治需要系统、完整的支撑,而超声只能提供有限的支持。但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超声医学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更大的价值,“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用纠结以谁为主。”

这个观点与迈瑞医疗医学影像事业部总经理何绪金不谋而合。临床科室用超声做基础的诊断引导,辅以技术解决质控问题,这对于患者本身是有益的。他说:“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寻求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

问题三:我国超声医学发展趋势何在?

  • 新技术引领未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声医学将有更多的可能性。

梁萍在会上分享了《超分辨微血流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她介绍,显微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能够突破深度局限,显微成像能够显示大于200px深部肝占位微血管,其6~200px深度处分辨力仍可达128μm左右;二是能够实现在可视化肝占位性病变的微血流形态学信息和功能信息;三是能够量化分析微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为肝占位病变的诊疗评估、治疗决策预测以及演进转归基础机制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她说:“显微造影将引领超声医学的新未来。”

郑元义对超声技术的发展做了整体回顾,并介绍了超分辨造影成像、三维超声、探头技术、超声仪器平台、多模态弹性成像技术等超声医学新技术。“扫描速度更快,超声设备更小,高分辨率看得更清,从结构成像到功能成像,这些都是超声医学发展的趋势。”

“从灰阶成像,到彩色多普勒,再到超声造影,超声医学已经经历了三次革命,第四次革命很可能从功能成像、AI+超声等领域产生。”郑元义判断。

作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军企业,迈瑞医疗在本次会议上发布了首个自主研发国产超高端影像设备——超高端超声系统昆仑Resona A20(下称超高端A20),填补了该领域的国产超高端空白。

据了解,超高端A20从预研到上市经过了8年的时间,是迈瑞医疗研发团队基于多年自主创新的沉淀和积累、紧密结合临床需求推出的超高端超声系统,从系统架构、成像算法到成像技术的多个核心技术环节都取得了“超高端”的突破。

何绪金表示,团队经过多年打造的“无极”声学智慧平台,在超声成像的各个关键环节都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得益于此,开发出中国首台超高端超声Resona A20,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高清晰度的图像,帮助临床实现疑难病症的进阶诊断,助力专家学者探索临床科研的新方向,助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 临床化

技术的进步突飞猛进,带来了超声器械的更新换代。学科的发展,同样成效显著。上文提到超声之于诊疗的推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

梁萍介绍,该院介入超声科设病床100张,开展在超声引导下原位热消融治疗肝、肾、肾上腺、甲状腺、乳腺、子宫、甲状旁腺等多脏器实体瘤、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我们学科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诊断性学科,升级成了诊疗一体化的学科,医院甚至把我们当作临床科室来考评。”

这种超声的“临床化”已经不是个案。梁萍正在做超声科的调研,据初步了解,我国目前有100多家医院设置了介入超声病床,尽管这些病床目前可能还隶属于各个临床科室,但成立介入超声病房已经是一个显见的趋势。

问题四:对我国超声医学学科发展有何建言?

  • 融入疾病防控体系

尹立雪和迈瑞医疗医学影像首席临床科学家陆兆龄都非常关注超声医学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应用。

超声在前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能发挥重要价值。“如果能在治疗过程中,用超声对疗效进行早期评估,效果不佳就赶快改变治疗方法,疗效好就继续治疗。”

尹立雪表示,我国医疗资源紧缺,医保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科学的疾病防控治疗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太多的资源用在了后端的疾病治疗上,而没有充分重视防控的价值。“如果能在更高层面普及超声诊断和疗效评估,建立相应的体系,无疑能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生率,造福百姓。”

陆兆龄介绍,超声在治未病上可以“出很大力”。比如在包括基层医院在内整个公立医院体系里,普及超声对肝纤维化病人的检查、疗效监测,就能大大降低我国肝癌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主任 尹立雪

  • 规范超声诊断路径

陆兆龄还建议规范超声诊断的路径,比如胆囊结石或息肉病人,每个礼拜都要去医院复查,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只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标准,规范路径,让基层医院规范地做好基础工作,让国家队的三甲医院有更多的时间做创新的科研。”

参考资料: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健康界、人民网等。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迈瑞,超声

本文来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