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络病理论”的国际论坛为何吸引全球目光?
11月22日,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海外论坛在越南河内举行,此次论坛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越南南医协会共同主办,来自越南、中国、泰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围绕络病理论的临床应用以及科研进展进行交流分享,展示络病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的优秀成果,以进一步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据论坛透露,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出的17个通络药物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络病理论何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能在全球掀起医学界的浪潮?
络病理论学术研究组织在全球蓬勃发展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邬国权公参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人文交流年,传统医药交流作为两国重要的载体,以本次络病大会海外论坛为纽带深化合作,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非凡。越南传统医药与中医药源相近,中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带领科研团队通过40余年的潜心研究,将“络病”这一在中华民族医学史上绵延了近三千年的散落记载,整理、归纳、提炼成为络脉清晰、内容丰富、具有指导现代重大、难治性疾病治疗价值的系统理论体系,该体系被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为“中医络病学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近年来,络病理论相关研究在海内外搭建了多个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建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欧洲中医络病学会、美国络病学会、泰国络病分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动络病理论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与研究热潮。“国际络病学大会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多年来始终引领络病学研究前沿方向,推动着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越南南医协会主席张越平教授致辞中表示。
越南传统医药大学段光辉副校长在大会致辞中介绍:“络病理论日益完善,创新成果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不仅体现了络病理论的蓬勃发展,也为全球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贡献了巨大的科学潜力。越南传统医药大学始终致力于将络病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培养与科研体系中鼓励教师与学生深入学习研究络病学,为推动传统医学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围绕络病理论研究的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出版发行了《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三本专著,《络病学》英文版教材在弗吉尼亚整合医学大学、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新加坡中医学院等40余所海外教育机构开课。这些研究平台的搭建和理论成果的传播,不仅使络病理论走向国际,也更助力了国际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惠及全球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该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多个创新中药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从会上获悉,围绕津力达颗粒、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八子补肾胶囊等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 120.7)、《欧洲心脏杂志》《自然∙医学》《植物医学》等国际权威医学期刊。
这些研究不仅验证了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中药具有显著疗效与安全性,更将中医药的智慧以现代科学语言呈现于世界,让全球患者使用中医药、受益中医药。“我已经服用通心络很久了,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身边很多人也在服用。”一位越南冠心病患者说。
据了解,“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络病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转化”入选大国工程、“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脉络学说的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名列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的首位。
络病理论在国际医学界的蓬勃发展,使全球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认可中医药,可以说,络病理论为中医药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打通了“脉络”。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客服微v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