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21-02-26 20:55 | |
功能穿刺针 | 其他类别国产 | 器械类别三类医疗器械 |
进口品牌椎间孔镜、国产品牌椎间孔镜器械产品说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后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和腰腿痛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 诸多痛苦,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腰突症为多见的疾病之一,西方国家发病率 1.6%~2.2%,美国因此病住院达 110—125 人/10 万人/年,国内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唐天驷教授统计 14 个省 608 所医院,推断全国 每年需手术者约上百万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部位,90%以上在 L4-5 和 L5-S1(腰 5 骶 1)节段,L3-4 椎间盘突出占 2%,2 个节段同时突出占 6%~19%,而高发的 L5-S1 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普通经皮介入方式很 难到达。按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又可分为:
1、膨出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隆起,但表面 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出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 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
3、脱出与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但可引起 神经根症状,还易压迫马尾神经,一般非手术治疗无效。
膨出 突出 脱垂 游离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一般是指不采用开刀或微创等侵入、介入方式治疗,而是采用物理、 药物等治疗方法,只能对于极轻度的椎间盘突出症状有一定效果。
2、开放手术:通过表皮、肌肉、筋膜等开一个十几厘米的切口,避开神经和血管到 达病变处,手工去除腰椎间盘突出组织,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传统的椎间盘摘除术有开 窗法、半椎板切除以及全椎板切除等方法。
3、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在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可视设 备的帮助下,通过微创手术器械进入到体内疝出部位,并通过消融椎间盘组织或摘除髓 核以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创口从几毫米到十几毫米。间接减压的介入治疗(臭氧、激光、射频、等离子、胶原酶、切吸等)因效果不明确而逐渐落后,而直接减压的内镜下摘除术(椎间孔镜、椎间盘镜、杨氏镜、腹腔镜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其中最先 进的椎间孔微创手术效果已与开窗等传统手术相当。
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对比
方法 | 保守治疗 | 介入治疗 | 微创手术 | 开放手术 |
适应症 | 极 轻 度 症 | 包容性、轻度的膨出和 | 各型突出症,马尾综合 | 须符合开放手术标准 |
状 | 突出 | 征 | ||
治疗原理 | 物理,药物 | 间接减压,靠自然回缩 | 直接减压,摘除突出物 | 直接减压,摘除突出物 |
效果 | 不明确 | 不能彻底清除疝出和修 | 彻底去除压迫原因,效 | 彻底去除压迫原因,效果好, |
复组织,效果不明确 | 果快速,明显 | 明显 | ||
组织损伤 | 如注射不准或剂量过大 | 创口小,基本不刺激神 | 创口大,要剥离肌肉和韧带, | |
时有较大损伤 | 经,保持脊柱结构和稳 | 切除椎板,破坏脊柱稳定性, | ||
定性,瘢痕很小 | 干扰椎管和神经,较大瘢痕 | |||
感染风险 | 低 | 低 | 高 | |
并发症 | 复发率高,术后疼痛时 | 并发症较低,复发率低, | 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后遗症,比 | |
间长,且有不可预知的 | 部分设备有神经损伤的 | 如长期疼痛和部分功能障碍 | ||
后遗症 | 风险 | |||
操做控制 | 不可视,操做盲目,治 | 内镜下可视,避开神经, | 开放下可视,直接摘除疝出物 | |
疗无明确评价标准 | 直接摘除疝出物 | |||
手术时间 | 短 | 较短(1 小时内) | 较长(数小时) | |
技术要求 | 较简单 | 较高 | 较高 | |
麻醉风险 | 局麻或无需麻醉 | 局麻,病人保持清醒, | 全麻,不能得到病人反馈,有 | |
可以反馈手术感觉 | 神经损伤时无法得知 | |||
再次修复 | 可微创或开刀手术翻修 | 可开刀手术翻修 | 再次手术非常困难 | |
术后恢复 | 靠人体自然吸收,术后 | 当天可出院,恢复时间 | 住院数天,恢复时间很长 | |
疼痛时间长,恢复慢 | 短 | |||
门诊手术 | 可以 | 可以 | 不行 | |
手术费用 | 低 | 中等 | 很高 |
注:微创与介入治疗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直接减压,是否直接彻底地清除压迫神经的组织。
不同微创手术技术比较
方法 | 椎间孔镜 | 侧后路椎间盘镜(YESS) | 后路椎间盘镜(MED) | 前路腹腔镜 |
适应症 | 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症,包 | 包 容 性 椎 间 盘 突 出 或 部 | 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 | 退变严重,脊柱 |
括游离,巨大,伴椎间孔狭 | 分 后 纵 韧 带 下 型 椎 间 盘 | 出,包括骨性狭窄及黄韧 | 不稳,需行固定 | |
窄以及马尾综合征。 | 脱出,无法处理游离脱出 | 带肥厚。极外侧型和椎间 | 和融合的病例 | |
或巨大型和 L5-S1 型。 | 孔狭窄为相对禁忌症 | |||
手术入路 | 经皮侧后经椎间孔入路,由 | 经侧后路经 Kambin 安全 | 经后路椎板入路,咬除部 | 经腹部进入,摘 |
外到内(Outside-In),直接 | 三角区进入椎间盘,由内 | 分椎板及黄韧带,类似于 | 除椎间盘组织, | |
在椎管内到达疝出位置进行 | 到外( In-Outside),行 | 开窗手术 | 大部分行置入物 | |
摘除,也可以进椎间盘减压 | 椎间盘内减压 | 融合与固定 | ||
手术目的 | 直接减压,摘除疝出物 | 间接减压,轻度包容型可 直接减压 | 直接减压,摘除疝出物 | 直接减压,融合 |
手术切口 | 8mm | 8mm | 20mm | 10mm |
效果 | 各 型 突 出 尤 其 对 游 离 脱 出 | 包容型效果较好 | 效果与开放手术类似,疗 | |
型,L5-S1 型效果快而明显 | 效确切、稳定 | |||
临床应用 | 最新的微创技术,2008 年后 | 应用时间较早,90 年代末 | 开始于 90 年代,购买医 | 学术争议大,开 |
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期 | 发展,技术相对成熟 | 院很多,但开展并不多 | 展早但应用少 | |
说明 | 适应症广,各型突出,经扩 | 适应证相对狭窄,难以取 | MED 切口大,出血多,要 | 前路腹腔镜不干 |
大后的椎间孔进入椎管,工 | 出脱出型和游离型碎片, | 剥离肌肉和韧带,咬除部 | 扰椎管神经,不 | |
作套管容易置入,不经过狭 | 对 中 央 椎 管 和 侧 隐 窝 狭 | 分椎板,影响脊柱稳定 | 影响后柱稳定, | |
小的 Kambin 三角区,避免了 | 窄,髂嵴较高的 L5-S1 突 | 性;手术会干扰椎管和神 | 但技术复杂,创 | |
穿刺与置管过程对出行神经 | 出极难处理。穿刺和置管 | 经,术后可能会带来不可 | 伤大,住院时间 | |
根和神经节的损伤。不破坏 | 需通过狭窄的三角区,易 | 预知的后遗症,比如长期 | 长,并发症发生 | |
脊柱稳定性;术后不会形成 | 刺激和损伤神经,严重时 | 疼痛和部分功能障碍,手 | 率很高,甚至远 | |
瘢痕组织,造成神经粘连, | 可 导 致 神 经 根 功 能 永 久 | 术留下瘢痕较大,再次补 | 远 高 于 开 放 手 | |
后遗症和并发症极低。最微 | 损伤。开展较早,技术成 | 救手术将变得困难。 | 术。 | |
创的手术,局麻,恢复快, | 熟,操做简单 | |||
可门诊手术,远期疗效确切, | ||||
稳定 |
FIEGERT椎间孔镜手术系统产品介绍
德国费格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是一种非常安全而且高效的手术器械系统。通过皮肤表面小切口可以温和的扩开肌肉和组织,感染的风险极低,使用Fiegert手术器械,隔离的椎间盘物质能直接完全的被清除,并且复发率极低。Fiegert椎间孔镜系列产品经过近几年的推广,手术量每年成倍增长,经过各专家对椎间孔镜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骨科大夫已经熟练掌握此技术,造福于广大病患。
主要附件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主 镜:借助影像系统观察镜下组织
扩张器: 用于扩张软组织
定位器: 用于安全地进入与定位
安全骨钻:在引导线引导下,逐级扩大椎间孔
镜下环锯:用于打磨小关节突、去除增生及钙化组织
调节器: 用于调整定位点
工作套筒:放置在突出物顶部,保护神经及软组织
抓取钳: 用于摘除疝出的髓核
骨引导丝: 用于引导器械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