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从“学术系”化身“表演系”!药代的专业之路千万别走歪了

日前,据中国医药报报道,南通市某医院保卫处在疫情期间,“捉留”了3位违规人员,当事人为某医药公司的经理和2位员工。保卫处人员指出,在院内他们穿着白大褂开展业务,该事件引起医院方重视并通报

文/曼城坎特


日前,据中国医药报报道,南通市某医院保卫处在疫情期间,“捉留”了3位违规人员,当事人为某医药公司的经理和2位员工。保卫处人员指出,在院内他们穿着白大褂开展业务,该事件引起医院方重视并通报了涉事企业。

之前,有关媒体报道,某地警方在医院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与多名病人家属搭讪,形迹可疑,便上前盘查核实其身份。该男子先是自称医院副院长,准备了白大褂,还有自制的副院长的牌子。

2020年6月5日,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该办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的通知》,来规范医药代表的从业行为。 《办法》指出,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不得有下列情形:鼓励、暗示医药代表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向医药代表分配药品销售任务,要求医药代表收款和处理购销票据。
医药代表,终于在企业销售任务的压力与医药政策的双重压力下,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前不久,笔者陪亲戚去医院就诊,在排队时发现一些在诊室门口闲聊的人,一般他们背着双肩包,没有病历本,也不关心叫号,只玩手机。只要大夫一出现,他们就会尾随其后。作为一名医药人,笔者想对这些年轻的药代说:这都什么时代了,与医生交流也得分时间和场合,药代不要饭碗不要紧,医生的饭碗可还是得要的。

药代转型,的确是刻不容缓。针对目前少数药代仍在医院聚堆的现象,笔者只有一句话想说:少数人的行为败坏了医药行业,让很多医药人一屁股坐在黄泥汤里……很多事情,完全是药企的行为逼着决策者痛下杀招。

前不久,某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畸高被业内曝光,更是坐实了现在的医药行业,虽历经整顿,但仍乱象丛生的现状,这也难怪药品招标痛下杀手,大幅降价。
从4+7开始的国采,再到某省两病的一分钱中标,包括医药企业、招标部门的医药人惊奇地发现,几十个点的降幅,有的药企仍然活得好好的。
笔者听到一个段子,某地负责招标采购的医保局人员在乘坐高铁时,听到前排自称某药企销售人员大声在打电话向代理商炫耀“不用怕,虽然我们在X省降了30个点,但您放心,我们仍然有40个点的市场费用!”世界真是小,这位医保局人员就是X地主管招标的,他本以为已经降价够狠了,没想到还有的企业这么高调。

看到此情此景,笔者十分同情地想对那位药企负责销售的朋友说一句:你走运了,下次估计你们的产品估计得再降30个点。
在这种一边强力降价一边仍然有企业到处炫耀有费用的背景下,可以料想,下一步降价的幅度与速度会很高、更狠。有的企业整天高呼活不下去,说自己是弱者。

笔者认为,是因为他们过去的时间里,享受了太多该享受和不该享受的红利,现在政策一收紧,很多活在阴影中的医药行为就没办法在阳光下进行,于是就难受得很。

纵然,药品政策的密集出台,会令医药界的从业人员感到不适应,那是因为之前在带金环境下的“舒适区”呆得时间太久了,现在市场已经不是当年的市场了,再以药贩子的思维去从事医药行业,甚至再以伪CSO的名义去开张发票证明自我销售行为真实的举动,无疑就是自我引爆。
药代变身“医生”甚至“副院长”,那是因为药代本身就不专业,却错误的把医药推广“学术系”理解成了“表演系”,真正的医药代表所起的作用,应该是传递产品知识,为准确合理的用药和医生之间构架起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而不是用费用铺路,用客情开道。

2020年,对医药企业来说很难。但再难,也要学会闷声发财、低调做人。药企现在关心的应该是想办法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有效的药品,从以医生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中,提供适合病人需求的产品,帮助他们治疗。

学术对药企来说,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不仅是单纯的个人情感营销能力,还有和医生沟通、选择产品和方案的整体能力。只有加强这方面的业务水平,产品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本文来源:新浪医药 作者:曼城坎特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