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恒瑞平均每4.39天就能获得一条临床批准。 8月2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1年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报告期计提股权激励费用3.65亿元,剔除该项影响,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0.5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3.96%
今年以来,恒瑞平均每4.39天就能获得一条临床批准。
8月2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1年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报告期计提股权激励费用3.65亿元,剔除该项影响,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0.5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3.96%。
恒瑞对研发的重视一如既往,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9.41%,创历史新高。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整体营收约四成。

总体来看,上半年恒瑞业绩增长承受压力,但这种挑战是阶段性的。行业分析认为,集采的影响和高企的创新研发投入,短期造成了业绩承压;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以恒瑞为代表的头部药企扩大创新研发的领先优势。
面对当下的考验,恒瑞打出“组合拳”,通过持续加码研发投入、积极调整管线布局、推进运营改革提升发展合力,为恒瑞的长期发展提供充沛动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01 研发创新的强劲动能
对于创新药企来说,今天的研发投入,就是明天的发展基础。
半年报显示,恒瑞医药今年上半年共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5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9个,取得药品临床批件41个;取得10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完成2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报工作;有240多个临床项目正在国内外开展,其中创新药临床数十个,共开展国际临床试验23项,其中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7项,研发存量可观。
也就是说,今年以来恒瑞平均每4.39天就能获得一条临床批准,惊人的“恒瑞速度”背后正是强大的研发实力在支撑。
恒瑞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当作第一发展动力,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一直位居全国医药行业前列,且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恒瑞研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恒瑞方面表示,还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恒瑞目前打造了一支4500多人的规模化、专业化创新研发团队,先后在连云港、上海、成都、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同时加强了临床研发部以及海外研发团队的研发投入和能力建设,保证了临床研发策略前沿、市场准入时间缩短、执行质量水准提升。
截至目前,恒瑞已有8款创新药在中国上市,在新药研发上,形成了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已构筑起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02 试水新治疗领域
恒瑞医药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丰富研发管线,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糖尿病、传染病领域均有广泛布局。近年在集采、药审新政等政策影响下,恒瑞根据市场变化和趋势对管线进行梳理和调整,积极拓展新赛道。
随着集采常态化,仿制药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药企被倒逼创新,恒瑞过去以抗肿瘤药和麻醉药为主,目前也在进一步加快产品管线结构改革,拓展新治疗领域。
今年6月底,恒瑞子公司成都盛迪医药一款滴眼液产品获准开展用于防控儿童近视的Ⅲ期临床试验。如果该产品获批,将可能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首款防控儿童近视的滴眼液。
恒瑞方面透露:公司也在试水纯天然提取的鱼油产品。未来恒瑞将在其他更多治疗领域有新的开拓。
拓展海外市场也是恒瑞的发力方向,而且还将持续。今年上半年,恒瑞海外研发支出6.43亿元,共开展23项国际临床试验,卡瑞利珠单抗联用阿帕替尼、氟唑帕利等已在国际多中心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与此同时,恒瑞在欧洲、澳洲、韩国等有多个项目获批启动了临床试验,SHR-A1811、INS068、HRS4800、SHR-1819、SHR-1707、HR17031等多个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7月初,药审中心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被广泛认为将对中国创新药研发产生深远影响。
恒瑞医药高管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新政能有效防止内卷,避免资源浪费,对国家、社会、行业都是好事。同时有业内人士也认为,新政对恒瑞这样的龙头企业影响有限,甚至是利好更多。
03 运营改革的确已启动
面对市场竞争,医药行业的压力显而易见。今年以来,已有一批药企对产品线和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恒瑞也面临诸多挑战,网传公司已开始进行裁员。
根据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恒瑞的员工薪酬支出由去年同期的23.8亿激增至近35亿,上浮近50%,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另外,受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的影响,公司传统仿制药销售下滑,国家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
虽然恒瑞目前药品研发管线丰富,但创新药上市尚需周期。业内人士分析,在以上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恒瑞进行内部调整势在必行。
恒瑞半年报中也作出回应:公司围绕“精兵简政、资源整合、加强管理、提质增效”十六字方针,推进运营改革,加速转型升级。
恒瑞内部人士透露:组织结构进化其实从今年6月份已经开始。第5批国家药品集采失利之后,恒瑞已着手进行业务调整,结合公司各系统业务和职能需要,把优势资源和政策集中配置在重点部门、重点项目,还加速促进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业务板块赋能增效,通过“组合拳”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正在全方位发力的恒瑞医药将花多长时间度过眼下的“调整期”?这个问题让市场充满期待。
设计丨时光
运营丨莫羽汐
#恒瑞医药# #上市公司半年报#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