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由MRCLUB网友“小李”原创投稿,行走于医药江湖,小伙伴们应该都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说不定会有某一幕让你感觉似曾相似~
▶ 以下为第九篇详细内容,阅读全文约5分钟
不知从何时起,流行通过举报排除异己,不少公司的地区、大区甚至总监因为被人举报而被拉下马,里面涉及好几个问题。
哪些问题常被举报?举报者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被举报?该不该鼓励举报?被举报者真的该死吗?举报者就是无辜的吗?谁从中得利?公司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没有为任何人开脱的意思,只想看清事情的真相,发现它,解决它。
举报他人,小西轻车熟路,他是一名资深商务,在东家干了十几年,原本打算干到退休,哪知公司“抽风”找了一批销售切他市场,而且放话要砍商务团队,自己干得好好的,指标每年都达成(要分析完成的原因),未来如何生存?感觉公司这次要动真格了,怎么办呢?新来的销售太爱表现了,风头过盛,居然连我的一级商都敢直接对接,怕不是要换掉我吧?还是多留心他们的小辫子,伺机而动,不搞他们一票还以为老子是好惹的。
倘若你想“搞”一个人,世界都会为你“让步”,何况新来的销售指标又重,活动也多,想抓住他们的猫腻太容易了。只要不做事,永远不会有猫腻,倘若要好好做市场,一定有很多需要灵活处理的地方!越灵活、越高效,小问题就越多,只要留心,一定可以的。
积极和老上级表忠心,增加零售商拜访频率,“老板你看,我也在做事的。”(别人对接一级商是为了发货,你对接连锁是干嘛呢?)实际上只做几件事:查费用、看库存、看陈列,把自己化身为市场督查,一有问题立刻上报,不断瓦解老板对新人的信任,直至让他滚蛋。事实上,销售帮他出货、他可以更好地和一级商沟通进货回款,对他的工作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他总觉得别人好了,他就一定不好,把销售团队逼走,自己又变成孤家寡人,业绩还要靠自己分销完成,是否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呢?公司始终是要组建零售队伍的,何不顺势而为,改变过往的工作模式,体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举报他人套费用似乎更简单了,我见过真实套费用跑路的人,公司已十分谨慎,费用从商业公司票折,哪知他们也可从中受益,有些套了走了,留下一个烂摊子,有些套上瘾了,从此留下不走了,这些人中饱私囊,当然可恶可恨。
还有一种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些公司只给三种费用:1、年底返利 2、陈列费 3、新品费。如果客户有个性化的需求呢?拓展费、团建费、旅游费、团购费、销售竞赛、我还见过中秋月饼费?怎么办?
1、发现流程中的卡点,改善他们,使其顺畅,而非徒增核销难度,增加销售不必要阻力;公司的目的永远不是“程序正义”,而是为了实现生意健康发展,让“程序简单”,一家“流程准确”重要性大于天的公司一定会困于流程,止于流程。
2、部门之间互相监督没错,但应有大的优先级方向,各打五十大板一点用处没有,一定要明确公司的核心导向,明确哪些是主力部门,哪些是服务部门,最后的价值导向应向谁倾斜,缺少倾听一二线的耐心和智慧,制定的政策也一定无法落地。(大多数公司总部极其自负,根本看不起一线,更别说耐心倾听了。不过这也和销售长期无底线迎合有关,也算求仁得仁吧!)
销售有意愿改善流程,行政部门没有动力,经常用“公司流程如此”、“老板就是这么交代的”把你打发回去,无非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得配合和改变罢了。最可恶的是部门领导如果也缺乏这方面的洞察,不仅浪费团队时间,而且还消磨集体意志:“反正做什么都不对,干脆不做。”
举报和流程繁冗的共通点都是消磨团队意志,让人丧失工作热情,但举报比流程更恶心在什么地方?
许多时候灵活和“程序正义”是一对反义词,为了合理报销某些费用,销售会不由自主寻找证据使之完全符合部门要求,这样错了吗?程序当然错了,但只惩罚当事人吗?如果严格按照要求,估计许多人要被下岗,只要想查,每个人都有问题,每个销售似乎都背着污点上班,查费用、查流向、查会议,查打卡,实在不行,查价格和分销嘛,看谁不爽举报谁,即使没问题也把你在放大镜下,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当举报成为一种风气,人人自危,公司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吗?如果举报变成排除异己的利器,谁还敢开放透明、直言不讳。不正之风一旦开启,谁还能专心工作?谁还会以业绩为导向?这就是一家公司的胸怀和眼界?管理者的眼界和能力很容易成为一个团队的最大瓶颈。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二线的人管不了那么多,每个人想的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员工如此,企业如此,如何吸引优秀人才?眼睛“雪亮”的人一看这公司鼓励混日子,便跟着摸鱼,既然不鼓励积极,那我就自动消极,十几年温水煮青蛙,谁把温水端走,老子立刻和他拼命!如此反复,老又有新,新又变老,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能不能换个行为模式?在举报之后,对内部流程多一些反思,对生意模式多一些思考,努力把坏事变成好事,急销售之所急,急市场之所需,而非把枪口对准自己人,盯着内部斗争,不如盯着市场,销售份额每况愈下,尽快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这才是真正应该着急的事情!
我和猫哥认识的时间不久,但直觉上认为此人可以深交。
猫哥和我说起他离开上一家公司的原因。“年初白纸黑字写的返利,到了第二年不认账,拒绝兑付给客户,我直接拍着桌子跟老板说:你不要脸,我还要在圈子里混!第二天我就走了,这种人不值得追随。”
“不是酷,这是我做人的底线。”猫哥一如既往认真解答。“有时要自私一点,自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因为老板的不诚信,影响了你个人后续的发展,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我找他答疑过许多次,他都非常有耐心,有一次下雨,只好坐在车里把事情聊完,还有一次是站在B2停车场,车来车往,尾气很多,我们站着聊了快一个小时,我把当下的困境告诉他:“这是我的想法,但是领导并不支持。”
猫哥却说:“事情的细节我不清楚,但是你做了这么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你值得相信,并且要坚定地让老板相信你,并且是独一无二、非你不可的那种相信。因为领导根本不了解市场现实,你的判断很多时候比他们更对,唯一要做的就是整理思路,好好表达清楚。”
我不由对他竖起大拇指,大道至简,有时我们确实容易因为上级/同事的否定而自我否定。但是,谁能比我更了解市场?我是懂王。
做销售这么久,很少有人文绉绉地鼓励我:“相信你自己。”更多时候是端来一碗含糊不清的鸡汤,但猫哥给的永远都是干货。
当天和他告别后,我立刻给领导打了电话,一如既往的否定后,我重新调整话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领导果然被我说服。
大家都是讲道理的成年人,很多时候不仅要做对事,更要把对的事情讲清楚,获得别人认可的前提是:找到对方的需求点,找到自己的需求点,从中寻找平衡,如果你是乙方/下属,请保持低调和适度妥协的态度,站在大局/对方的角度进行沟通,从简单到困难,程度加深,慢慢达成你的目标,难办的事情多跑几次,多给领导反馈,不要奢望一蹴而就,一招制胜。
那天一个兄弟告诉我:“一个只给你结果,不给你过程的下属也是不能用的。”有点道理,反馈过程很重要。沟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最难的我认为是:一、找到对方需求点;二、找到自己需求点;三、有效的跟进和反馈。
如何找到对方需求点,很多人凭感觉:肯定是想要钱啦!肯定是要低价啦!肯定是……千万不要以己度人,多问几句,甚至可以很直接:“公司对你要求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最看重的是……?”“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把**事情搞定了,咱们的项目就可以正常推进?”“王总对此事的想法是什么?他觉得项目达到什么程度算成功?”等等,诸如此类,问对问题,一定有人会告诉你答案。
聪明人我见过许多,但他们总是眼高手低,无法做到有效跟进,谈一个项目,永远都在谈判和沟通阶段,一直在熬煮,永远无法沸腾,缺的就是打开word把方案做出来的那个动作,把方案做出来,打印、修改、再打印、再修改、双方签字、落地,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人做一个月,有人三天做好。命运或许是不公平的,但给每个人的时间却是平等的,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更多的事,影响更多的人,那么你就比别人成功一点点,做销售一定要学会趁热打铁,在项目谈得最火热的阶段,立刻签约、执行、跟踪、反馈、调整、总结。环环相扣,刻不容缓。
“高不高,他有他的判断,1、我如果告诉他,你给高了,首先他很好面子,会觉得下不来台;2、他很多疑,合作费用这么私密的事情,为何我能知道别人给低了?难道我背着他还有其他小圈子?既然有小圈子,为何不早点传递信息?是不是想背着他搞点其他小动作?3、这个费用他评估过,不仅在预算内,而且还低于他的期望值,最重要的是能达到他想要的目标。这笔钱他给得很开心,让他去反悔这笔费用,对他没好处,也不利于他和别人的合作。”
“我跟他太久了,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呀。始终要明白,我只是帮他打工,做好我该做的、能做的。他对我还不错,我好好回报这份工就好。”
MRCLUB原创作者招募中
数十万精准会员每日阅读,助您快速提升个人品牌,扩大在医药行业及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力!(详情请访问网站http://wemr.club)
医药代表 伴您成长!
诺华中国总裁尹旭东离任!
最近外企高管变动很频繁,今天大咪再分享一个很重磅的人事变动消息。 今日下午,诺华公司向员工宣布,在诺华任职 10 年后,诺华制药亚太、中东及非洲区域(APMA)总裁兼诺华集团中国总裁尹旭东因个人原因决定离开诺华。 尹旭东是中国医药界比较知名的一位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