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带量采购及目录调整背景下,医药市场书同文、车分轨

文/码万祺 投稿邮箱:yiyao@yidu.sinanet.com ◆  ◆  ◆ 第三批药品国采结果,吓到了不少医药从业者。目录调整正在进行中,又似乎给一些人以保住存量份额或进入存量生态的希望。殊不知,带量采购以及目录调整都将步入存量改革阶段。 本文,我们针对医药商业

文/码万祺

投稿邮箱:yiyao@yidu.sinanet.com

    

第三批药品国采结果,吓到了不少医药从业者。目录调整正在进行中,又似乎给一些人以保住存量份额或进入存量生态的希望。殊不知,带量采购以及目录调整都将步入存量改革阶段。

本文,我们针对医药商业、零售药店、辅助用药、保健品等相关主体,谈一些冷酷无情的分析观点。可以肯定,这几个主体都将在大健康时代存活下来,但无一例外先经一番寒彻骨。

辅助用药该是什么价格?

谁又是辅助用药?

以笔者吃早餐的经验来说,豆浆、油条、包子都对应售价,但咸菜、纸巾是不收费的。这样一类比,是不是冷酷无情?辅助用药就不该收费,这是理想情形,也可以有理论支持。

但是,有人提出:辅助用药一则有营养保健作用,二则有一定临床治疗作用。这样的声音把问题带向复杂了,也带向进一步辩证讨论的实质内容。首先,辅助用药与保健品是要有界限的,这直接决定了相关产品能不能、该不该在院内销售、使用,我们建议将保健品式的辅助用药“一刀切”地从院端清退,或者起码要列出重点监控清单,必要由医院医生向患者给予知情提示。其次,对于医院医生认为有一定临床治疗作用的辅助用药,当然不适合直接采用行政干预的强制措施予以清退。

但医改相对通透、彻底的一些地区、一些医院应该自发地有所作为。譬如围绕低价药、带量采购药,加强临床治疗路径和处方审评管控,去推荐标准、建立机制。一旦出现辅助用药明显价格虚高,存在比价关系矛盾,又明显具有不合理的使用量、使用场景时,不管是否具有一定临床治疗作用的辅助用药就进入了监管部门及举报事件的狙击范围。

保健品该是什么价格?

哪里可充当渠道?

保健品的价格不存在虚高定义,假如以奢侈品的概念来看待,一些保健品价格完全可以推高到天价,这里面不是简单的成本审计问题,而是市值市价流通的问题。也不是价格监管部门的问题,而是消费愿者上钩的问题。

当然,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及同行举报、群众举报仍十分有必要、有权利盯紧不法者作奸犯科,比如质量安全、经营资质、侵权侵占、经济贿赂等方面的问题。而保健品相关从业者因为相对宽松的从业环境,可以能动设计、自主发展,为自己的所有决策及行为负责、筹划。

乙类非处方药仍是药品范畴,但再往外扩展,则是保健品巨大、复杂的生存竞争业态。这既体现保健品与药品的不同轨,也体现为保健品内部的复杂分层、分类。

零售药店作为保健品的天然合作方,就必然要应对两种经营模式的保健品:一种是效率为先、敢于杀价进入市场争夺的保健品企业、产品,虽不适用药品带量采购,但相关企业、产品就在奉行“量价挂钩”,以量为零售药店带来丰沛客户;一种是概念为先、敢于保守制定较高售价的限量不限利润型企业、产品药店在受到药品带量采购、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医保基本用药严格管理等多种政策打压下,完全有理由、有权利拥抱较高提成的后一类保健品代售,祝愿它们生意兴隆。

零售药店以及医药商业

面临艰苦时期

假如零售药店把带量采购药耗引入经营,为了保证利润,做一些价格加成(目前一般为15%),将来可能围绕15%或者在15%以下浮动。因为有加成,带量采购药的用药患者选择去零售药店购买的人数又少了,但这种流量减少不关医保部门的事,药店的一切行为都要自生自灭。

在医保支付标准尚未确定的今天,我们又看到建立药店对带量采购药品加成标准的迫切性。15%其实是拍脑袋取过来的值,从逻辑上并不匹配药店利益诉求,从技术上也缺少细分类别和模型计算。随带量采购覆盖范围激烈扩大,我们预见院端药品的处方外流要适用这一标准。

医药商业在中国岂止配送药品那么简单,还涉及垫资、控销等复杂、负责的作用。带量采购机制既然已无视医院、药店的统治地盘,当然也不把医药商业视为一段不可攻破的堡垒。换句话说,医药商业作为商业堡垒的时代,已经随着大后方被釜底抽薪,而丧失了垄断优势。

在带量采购的战略购买服务中,医药商业巨头的服务也被相应集采了。这意味着:医药商业对一笔大宗药品的配送,不允许少提供服务量,也不允许私自增加服务内涵,需提供标准接口的优质服务。这意味着:医药商业巨头与医药商业的地方、中等规模企业有相似竞争地位。

医药市场或迎来重大洗盘

缓解外忧内患

在医药商业、零售药店、辅助用药、保健品这些带有快消概念的主体之间,医药电商是一个不可阻挡、不可逆的搅局者。医药电商为医药商业带来新竞争、新内涵、新效率,逼迫所有担当通道、渠道地位的医药商业要么扩大垄断链条,拥有纵深;要么迅速截短,做效率转型。

零售药店或将成为长期的香饽饽,因为零售药店在老龄社会、社区医疗方向上掌握着不小的现有流量,在带量采购、保健品遴选上将具备更高的效率、更多样性的战场。随着大家一边吐槽零售药店,一边发现零售药店不唯守成做出适应时代的改变,零售药店“船小好调头”。

医药电商、医药商业的最大优势无非就是组织力、复制力。在零售药店不断展现自我个性、可用性、通用性的背景下,所有医药商业都值得担忧,因为内有新势力的横向竞争,外有上下游的利益博弈。包括医药电商在内,医药商业唯有向最终端提供服务、效率才值得尊重。 

END

推荐阅读

速读社丨罗氏血友病新药4项NDA拟纳入优先审评 嘉和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

整理丨Aimee ◆  ◆  ◆ 共计  22  条简讯 | 建议阅读时间  2  分钟 政策简报 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增设无锡航空口岸、江阴港口岸为药品进口口岸 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关于增设无锡航空口岸、江阴港口岸为药品进口口岸的公告》,称增加无锡...

本文来源:新浪医药 作者:码万祺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