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斯拉/作者:joe 又到年底了,Joe哥知道很多小伙伴又要坐不住了,想要动一动。 但今年坑实在是多,有的代表刚从一个坑爬出来,接着又掉了另一个坑,排队当坑长,倒霉的都能当坑皇...... 说实话,现在选品能在大方向预判的太少了,99%的产品都要具体情
又到年底了,Joe哥知道很多小伙伴又要坐不住了,想要动一动。
但今年坑实在是多,有的代表刚从一个坑爬出来,接着又掉了另一个坑,排队当坑长,倒霉的都能当坑皇......
说实话,现在选品能在大方向预判的太少了,99%的产品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市场,看库存,看市场格局,再看看老板。
但下个月的国谈是一个机会,一个大家眼睁睁,肉眼可见一个产品变态发育的机会,国谈的产品绝大部分可以定性选择,大方向预判,毕竟有红头文件加持......
放量快
进入国谈的产品,一旦国谈能成功,大部分都会进入一个快速上量的阶段,这是以价换量的结果。
临床上由于价格大幅下降,患者可及性也大大增高,而且还能报销,客户使用产品的意愿度也在升高。
同时很多产品进入国谈以后,资源并未减少。所以降价加资源,很多产品可以快速放量。
但这里面有一个坑,好上量和好赚钱,这个不一定划等号。
机会多
一般要进国谈的产品,在成功前就会展现出势在必得的态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提前扩张,招兵买马。
这种产品就是进也得进,不进也得进,死活都要进的品种。比如今年的K药,国谈还没有开始,市场布局就已经开始了,代表扩充也跟上了。
你说万一真要没国谈成功,尴不尴尬.....
大部分国产品种,都是国谈成功以后快速扩张。比如去年国谈成功的修美乐和信迪利。
有的代表说现在团队一半以上的人他都不太熟,因为很多代表都是今年新来的......
团队扩大后,原来的管理架构肯定会不适用,就会产生新的管理岗位,那么代表们升职的机会就多一些。
现在外企销售队伍的规模都在缩小,尤其是老产品,带量采购产品都不能缩小来形容了,有的直接灰飞烟灭。
想多点机会升职,就去那种正在上升期的产品线,比如新上市的产品,有这种进国谈的产品。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扩张占领市场,抢占市场份额,那么销售团队的扩大就是必然趋势,
奖金不错
这一点Joe哥不敢保证所有进国谈产品都这样。但我知道有一些产品,之前奖励政策比较一般。
后来进了国谈,为了刺激代表达成,奖金政策还不错。尤其在增长奖这方面,由于进了国谈,开始放量增长,增长奖也是很客观的。
这种国谈产品第一年是最好赚钱的,第二年应该也还可以。但是对于好岗位来说,决定赚多少钱的不是达成奖和增长奖,而是封顶奖。
有的时候好多代表都能拿到封顶奖,但是封顶奖太低的话,即使热卖,赚的钱也不会太多。
代表还是趁能赚钱时就多赚钱,谁知道明年公司又是什么政策呢。现在很多公司都是一看卖的好了,就改奖励政策。
所以代表都别控制,用力卖,谁知道自己明天还在不在......
最后,Joe哥温馨提示,如果同类型产品好几个进国谈,看看这些产品是否是同一适应症进国谈,比如PD-X。
虽然PD-X今年可能很多产品都能国谈成功,但大家批准的适应症可能不一样。
所以在具体的细分领域,可能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Joe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客服微v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