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药企出售交易尤为频繁,大到整个公司,小到一个产品项目。可以说,在“瘦身”赛道上,不管是跨国药企还是本土药企,都越涌越多。 对跨国药企来说,关闭或者出售业务是常见的“瘦身”方式,而对本土药企来说,最常见的“瘦身”模式是转让出售旗下资产
近年来,药企出售交易尤为频繁,大到整个公司,小到一个产品项目。可以说,在“瘦身”赛道上,不管是跨国药企还是本土药企,都越涌越多。
对跨国药企来说,关闭或者出售业务是常见的“瘦身”方式,而对本土药企来说,最常见的“瘦身”模式是转让出售旗下资产或股权。
至于药企为什么要“瘦身”?这是否意味着药企不行了呢?
对此,有业内专业人士表示:药企之所以要“瘦身”,最根本的想法就是可以快捷实现成本压缩,同时还可以获得大笔现金,加速公司内部资金流动,并使得账面业绩更加好看。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个药企不行了,很可能是其在“调头”,做发展上的战略调整。

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很多药企面临资金挑战,“瘦身运动”更是一个接一个的发生。而刚进入11月,就又一家药企启动了“瘦身”模式。
4亿!知名连锁药房卖掉14.75%股权
11月2日,奥美医疗发布了《关于收购四川正和祥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部分股权并增资暨签署投资协议的公告》。

公告内容中指出:奥美医疗拟2.3亿元受让(接受别人转让的物品、权利等)四川正和祥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以不超1.7亿元向该公司进行增资,合计取得该公司不低于14.75%股权;此外,公司参与设立的产业基金拟不超4亿元取得四川正和祥健康药房不低于14.75%股权。
简单来说,即奥美医疗与其他几个主体通过受让增资获得了四川正和祥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近15%的股权。目前四川正和祥股份结构如下:

四川正和祥作为知名的连锁药店品牌,在2019年全年营收15.5亿元,其公开的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 7 月 31 日,四川正和祥7个月营业收入为970846060元,营业利润32900259(未经审计);据天眼查公开资料显示,其有连锁门店153家,大部分为存续状态,营收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此次奥美医疗和四川正和祥开展合作,接下来将加速国内 OTC 渠道的布局,以“工业+流通+品牌”的竞争思路深度参与国内市场,促进两方国内业务的发展。
对药企来说,出售的业务或者股权能卖掉还算好的,如果想卖却卖不掉,那真的是有点惨了。比如前段时间,知名上市药企——莱美药业,经历了8次挂牌,仍然没有卖出去。
8次挂牌!莱美药业转让4家子公司
10月14日,莱美药业发布公告,披露公司公开挂牌转让4家子公司的进展。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12日,标的股权公开挂牌期满,本轮挂牌转让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也就是说,经历了8次挂牌,莱美药业转让子公司股权仍然难觅买家。
被转让的标的股权分别为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2亿元;四川禾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1.1亿元;重庆莱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60%股权,转让底价0.0001万元;重庆莱美金鼠中药饮片有限公司70%股权,转让底价为1255万元。
莱美药业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减少24.%;归股净利润亏损810万元,同比大跌115%。莱美药业十一家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中,仅有三家净利润为正。
今年的特殊事件,不少药企的业绩都下滑了,马上年底了,有些企业会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来扭亏或者增加企业利润,修饰财务报表。当然,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鼓励创新药发展等医药行业政策的推进,国内药企调整自身步伐,也会开始“瘦身”计划。
但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的“瘦身”,接下来“瘦身”赛道上的药企会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这种“瘦身”的背后将会是行业变革加速产业集中的一种表现,是大势所趋。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思齐圈社区】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付沛瑶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客服微v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