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业内普遍认为,2020年是互联网+医疗的爆发元年。尤其是近日,互联网+医保支付范围及方式的确定,更是将互联网+医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风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10月份国家卫健委透露的一组最新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已
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业内普遍认为,2020年是互联网+医疗的爆发元年。尤其是近日,互联网+医保支付范围及方式的确定,更是将互联网+医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风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10月份国家卫健委透露的一组最新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不管是医疗机构还是医药企业,必须积极投身其中,尽早布局。而且,随着VBP的常态化,药企在医院“主战场”的市场份额越来越窄,刚好可以转向互联网+医疗领域,去挖掘新的发展机遇。
国内顶级三甲医院的院长宁光指出,互联网医疗存在的三个痛点:患者的信任、政策的开放和技术的进步。
政策支持上,自2018年开始,我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密集发布,从总的指导性政策到规范管理办法,再到具体板块的指导意见,层层递推助力互联网+医疗步入快车道。
11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更是提出要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毫无疑问,互联网+医疗处于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是最好的发展时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患者信任上:医疗作为特殊的民生服务,其对安全性、专业性要求特别高,因此,线上的医疗服务无法得到患者的肯定。但这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上人们医疗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线上。
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提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患者对线上就诊、买药的需求持续高涨,用户的转化率大大提升。另外,今年互联网诊疗被纳入医保,相信未来用户线上诊疗行为会越来越多。
医疗技术上:互联网+医疗之所以能得以发展,首先得益于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发展。例如互联网远程会诊,就是通过云影像技术,只需把相关医疗图像上传到相关平台上,医生进行读片后,再结合在线问询患者的相关病史,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相应的诊断。
未来,随着各类互联网技术,尤其是AI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医疗得以发展的技术土壤会越来越“肥沃”。
除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巨头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外,医药企业也开始投身其中。下面是动脉网整理的2018年-2020年跨国药企在国内互联网的合作。
(图片来源于动脉网)
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
1、跨国药企的互联网医疗布局,主要集中在慢性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需要长期进行疾病管理的领域,为这些慢性患者提供相应的疾病管理服务。
2、医药企业在进行互联网+医疗合作时,其选择的合作对象,大多是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头部企业。
从大趋势来看,未来药企投身互联网+医疗领域会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
一方面,2020年疫情的突如其来,让互联网+医疗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不少药企凭借着之前在互联网+医疗的布局上也尝到了不少的“甜头”;
另一方面,医疗政策的步步紧逼,医保体制内药品盈利空间正迅速萎缩,为了更好地生存,未来药企唯有积极地布局互联网+医疗才能获得额外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对药企来说,布局互联网+医疗是优势多多,比如通过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可以维护目标医生,创造更多获益;提升患者治疗天数和依从性,减少脱落率;创新问诊路径,扩大治疗方案可及性;还能提前应对带量采购“4+7”等掉标影响。另外,互联网大数据还可以提供更多对医患行为的洞察,找到更多生意机会等。
除了药企要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外,医药人也要积极做入局准备,才能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早期受益者。那么医药人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呢?
首先,作为业绩执行者的医药代表,应对互联网+医疗,最关心的还是如何让手中的药品进入互联网医院?
目前来看,互联网医院是依靠于实体的医疗机构,也就是说,实体医疗机构有的药,才能进行线上处方。对此,大概有两个途径:
1、明确互联网医院所依托的实体医院后,用线下开发进院的方法,把品种列名进院。
但是需要注意,如果负责的是管理办法内明确禁止的药物,比如精神类药物、麻醉药物等,就算进入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还是不能开具处方。所以开发进院前,一定要衡量投入与产出是否匹配,不能因为实体医院加入了互联网医院,就盲目地列名进院。
2、如果互联网医院所依托的医疗机构是诊所,诊所内有的药也是可以在互联网医院处方,药物开发进诊所,难度可能会小一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医院所依托的诊所如果没有相关的诊疗科目,线上也是不能开具处方。举个例子,如果A诊所只有妇科诊疗科目,那么申请的互联网医院也只有妇科诊疗科目,如果您负责的是儿科药物,开发A诊所是没有意义的。
建议来源:
其次,对于医药市场人来说,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更多的是策略层面的规划。大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依托第三方平台,加强品牌影响力
未来,医药数字化营销更多是依托在专业的第三方平台上来做背书,加强品牌影响力,建立以品牌为导向的企业营销战略,逐渐减少在专家背书上的投入。一旦建立起第三方机构背书的模式就会将以往“请人”的局面转为“用人”,而且我们还将会要求第三方交付我们所期待的效果和数据。
2、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获得有效数据
增加在“互联网工具”上的投入,有效利用“互联网工具”分析记录每次“线上活动”的数据,从而根据相关数据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一线销售工作。
在每次线上活动之后提供完整的意向数据和跟进方案,在培训方面逐渐趋于简单化,建立良好的数据库模式,让一次培训可以转化为随时随地可交流的专业平台。
这样有利于增加客户与品牌的粘性,同时能够更好地记录客户的问题和对于产品的喜爱偏好,更好地提升客户活跃度与品牌的互动性,创造二次转化的机会。
3、利用互联网,不断调整产品策略
现在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不仅仅是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推广方法和模式同质化的也非常严重,所以差异化竞争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的定位、推广方式也都需要快速变化来去适应市场环境,所以市场工作里有一部分是需要和产品紧密相关的,比如产品的定位(包括成熟产品的再定位)、包装、市场策略、目标等都需要不断的去优化调整的,而互联网可以为产品经理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便于及时调整策略。
建议来源:
如今,政策导向下,“互联网+医疗”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对药企来说,尽早布局才能先人一步获得生意机会;而对医药人来说,原来的工作环境早已生变,转型势在必行,及时调整工作,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定位,才能行业动荡中不被淘汰。
思齐讲座之“互联网+医疗”话题征选:
12月,思齐将应势开展“互联网+医疗”系列讲座,邀请到多位互联网巨头大佬,一起来聊一聊“互联网+医疗”。
本次讲座主题,由你来定!赶紧在留言区写下你们想听的主题吧!互联网巨头聚集一堂,共话“互联网+医疗”,机会难得,抓住你就赚了!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付沛瑶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