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器械 >
  5. 正文

国务院发布会:这些人群,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来源:人民日报 / 新华社 整理:赛柏蓝器械-米克 疫苗安全性与有效性如何?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权威专家解读新冠疫苗研发与接种有关问题 1 6万多名疫苗接种者 12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我


来源:人民日报 / 新华社

整理:赛柏蓝器械-米克


疫苗安全性与有效性如何?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权威专家解读新冠疫苗研发与接种有关问题


1

6万多名疫苗接种


12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我国开始对部分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生鲜市场、交通运输、医疗疾控等工作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疫苗研发工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截至12月2日的统计,目前我国有15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款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已经涵盖我国布局的所有技术路线。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说:“在全球,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我们是最多的,我们国家新冠疫苗的研发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疫苗接种是否安全?有无严重不良反应?郑忠伟介绍,如接种后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则疫苗是安全的。


“根据我国新冠疫苗开展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以及我国已开展的近百万剂次的疫苗紧急接种来看,我国新冠疫苗非常安全。”郑忠伟表示,虽有一些轻微不良反应,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紧急使用新冠疫苗过程中,有6万多名疫苗接种者去过境外高风险地区,没有严重感染报告。”郑忠伟介绍,有关疫苗的有效性数据,还有待Ⅲ期临床试验终点或中期揭盲结果分析。


但Ⅰ期、Ⅱ期的临床试验数据提供了一些有效性的参考指标,如中和抗体等,能够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详细介绍了疫苗接种后发挥作用的免疫机理:新冠疫苗能够特异性识别侵入的病原,形成免疫记忆,在遇到相同病原时便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原,达到预防效果。


2

这些人群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接种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王华庆表示,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公众应当首先了解疫苗说明书中的事项,包括禁忌内容与其他注意事项。同时要了解接种流程,具体包括当地接种点的预约方式、接种准备等内容。王华庆提示,不建议发热患者、慢性病发作期患者、急性病发作患者、孕妇等群体接种新冠疫苗。


由于新冠疫苗研发时间较短,还没有针对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研究结果,无法确定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免疫效果。因此,王华庆不建议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类型的疫苗。


据介绍,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受种者需要携带身份证、接种证等身份证件,协助完成疫苗接种记录。同时,受种者需将自身健康状况如实报告给接种医生,由接种医生来判断是否能够接种疫苗。


专家指出,在疫苗接种后,要关注自身身体有何异常情况。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受种者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留观无异常后,方可离开。若离开后,受种者出现了高热超过38.5摄氏度,或局部红、肿大小超过2.5厘米,需及时向接种医生报告,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3

张文宏:病毒变异不意外


12月22日零时,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微博上发文,认为“英国突变株并不意外,疫苗接种有条不紊推进即可”。据新华社消息,12月20日起,伦敦及周边地区,已从三级防控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别四级。、


张文宏表示:英国新冠研究机构(COG-UK)的科学家Sharon Peacock表示目前在S蛋白中大约有4000个突变,(中国的国家生物信息库检测到了2900个),突变可用作病毒的传播路径和疫情爆发的监测,和致病性或者传播力是否增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目前只能说这个新出现的N501Y与新近出现的英国东南部爆发有关,也没有发现感染后的疾病更为严重。采取更为严格的防疫等级,还是为了避免医疗挤兑的发生。


在疫苗出来之前就发生对疫苗无效的变异可能性不大。
在全球逐渐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全球疫苗逐渐普及到位的情况下,中国在高危人群做好疫苗接种后,随着大众对疫苗的疑虑逐渐缓解,接种率也会随之上升。将来在疫苗接种到达一定水平后,新冠会成为一个和流感接近的季节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据悉,英国正在和世卫组织积极联系,密切关注英国疫情变化,以便采取更为急迫的措施。英国广播公司在21日早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数据,英国政府承认变异后的新冠病毒,传播速率提高了70%。


而在《金融时报》最新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表明该变种增强传染性的一个事实是:自9月20日在肯特郡(Kent)出现后,到11月初,该变种在伦敦造成了28%的感染;在12月9日结束的那一周造成62%的感染。”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从我国所获得的病毒序列来看,不管是输入人员、货物还是冷链产品等,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病毒,都没有发现我国已有变异病毒输入。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