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因疗法备受关注。2017年,诺华自主研发的Kymriah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为首个基因疗法。之后经过3年多时间的发展,基因治疗领域已经出现了多个治疗产品及技术。 2020年10月,两位女性科学家发现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
近年来,基因疗法备受关注。2017年,诺华自主研发的Kymriah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为首个基因疗法。之后经过3年多时间的发展,基因治疗领域已经出现了多个治疗产品及技术。
2020年10月,两位女性科学家发现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因剪刀,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这一事件顺势将基因疗法推向了疾病治疗的投资风口,也再次点燃了大型制药企业布局基因治疗领域的雄心。其中,并购和合作基因公司成为药企布局基因治疗领域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基因治疗在罕见遗传病、癌症和病毒感染等适应症上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再加上国际医疗领域创新趋势的加码,越来越多的大型制药企业,如罗氏、诺华、礼来、拜耳、渤健等,正通过收购基因公司的方式,布局自己在基因治疗领域的业务板块,不断提升在该赛道的竞争力。
礼来收购基因治疗公司Prevail
2020年12月15日,礼来宣布和Prevail Therapeutics达成收购协议,将以10.4亿美元收购基因公司Prevail。这一收购将基于Prevail公司的研发管线,在礼来公司内部建立基因疗法开发项目,拓宽治疗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模式。
对此,礼来疼痛和神经退化研究副总裁Mark Mintun博士表示:“基因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有潜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戈谢病和痴呆症的患者提供变革性治疗方法。收购Prevail将带来关键技术和团队,以补充基因治疗产品管线。我们期待完成拟议的收购,并与Prevail合作,推进产品开发。”
诺华收购基因治疗公司AveXis
2020年10月29日,诺华宣布以2.8亿美元收购了Vedere Bio公司,以此获得Vedere Bio公司一系列应用于视力恢复的临床前基因疗法。
事实上,诺华一直在加码基因疗法领域。2018年,诺华以87亿美元收购了AveXis(现称Novartis Gene Therapies),获得了脊髓性肌萎缩基因治疗药物——Zolgensma。2020年7月份又与基因编辑技术公司Sangamo签署了金额高达7.95亿美元的一项全球许可协议,以共同开发和商业化针对神经发育性疾病的基因疗法。
由此可以看出,诺华在基因治疗领域布局的决心。目前,诺华在基因治疗方面主要布局在AAV、CAR-T和CRISPR三方面。
拜耳收购基因治疗公司AskBio
2020年10月27日,拜耳宣布以至多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生物科技公司AskBio。据了解,AskBio是美国一家私营的临床阶段基因治疗平台公司,专注于开发腺相关病毒(AAV)基因疗法。
针对本次收购,拜耳管理委员会主席沃纳·保曼表示,“通过此次收购,拜耳推进了处于突破性科学前沿的细胞和基因治疗平台的建立,为预防甚至治愈由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做出贡献,并进一步推动公司的未来增长。”
强生收购基因治疗Hemera
2020年12月,强生旗下子公司杨森制药收购了Hemera生物科学公司的基因疗法的专利权。HMR59基因疗法是Hemera公司正在进行I期治疗过程的眼部疾病创新疗法,通过一次性的门诊眼球玻璃体内注射疗法,以维持地图样萎缩患者的视力。
除此之外,辉瑞、罗氏、GSK、安进、强生、吉利德、勃林格殷格翰、赛诺菲、渤健等大型跨国药企也积极布局基因治疗领域。
辉瑞,自2014年涉足基因治疗以来,通过多个合作与收购等方式,陆续布局了涉及A型血友病、B型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威尔逊病以及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等多个研发领域,正在逐步成为基因治疗领域一支强劲的力量。
2016年8月,辉瑞以6亿美元收购基因编辑公司Bamboo,用于DMD领域新药的研发,也成为了首个布局DMD的制药巨头。
罗氏,2019年12月正式收购基因治疗公司Spark Therapeutics,获得Spark包括往眼部、肝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领域的基因疗法传递技术及首款“体内给药式”的基因疗法——Lxturna,治疗患有特定遗传性眼疾的儿童和成人患者。
2019年11月,罗氏与Dicerna签署总计17亿(含里程碑)协议,其中包括利用两家公司的技术平台,发现和开发靶向HBV感染相关的多个额外人类和病毒基因的疗法。
由于基因治疗可以在DNA或mRNA水平上对致病基因进行修正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对特定基因引起的疾病有极大的应用潜能,其中肿瘤和罕见病是基因治疗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领域中多项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治疗已在多种适应症中大放异彩,包括神经性疾病、癌症和罕见病等。由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药企进入基因疗法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发布的报告,2019年基因治疗市场规模为36.1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56.7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3.6%。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获批的遗传性疾病基因疗法。据财通证券消息,截止到 2020年9月,FDA共批准了15 款基因治疗产品,包括3款CAR-T疗法产品、8款ASOs产品、2款基于质粒DNA 产品和2款 siRNA产品。
从获批产品类型上看,ASOs最为成熟,获批产品最多,且首款获批产品时间最早;Car-T疗法和RNAi药物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从适应症上看,除CAR-T产品主要适用于癌症治疗领域外,其他基因治疗产品主要针对遗传性罕见病。
国内基因治疗市场,除今又生和安科瑞之外,目前仅有一款基因治疗药物 Spinraza 获批上市,两 款 CAR-T 药物益基利仑赛(复星凯特)和瑞基仑赛(药明巨诺)已经提交上市申请,且分别获得优先审评和突破性疗法认定。另外,正处于临床II期的西达基奥仑赛(传奇生物/强生)也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将进入加速审评通道。
此外,国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目前有约20个国内基因疗法进入临床,适应症主要为包括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罕见病和黑色素瘤等肿瘤疾病。
众所周知,基因治疗因治疗遗传疾病而生,但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慢慢超越治疗遗传疾病的范畴,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疾病、糖尿病、黄斑变性等重大非遗传疾病将会是基因治疗发展的下半场。

如今,随着国家医保控费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不少药企为了控制成本,开始了人员配置优化,这使得不少医药人面临被裁的风险。而传统药品市场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医药人要未雨绸缪,将眼光再放宽些,考虑传统药品治疗领域之外的治疗领域。
基因治疗领域作为一个新兴的且潜力巨大的领域,随着众多制药企业纷纷布局,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这几年,医药人可以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等待好的入场机会。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付沛瑶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