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两会后,这个领域估值再涨

专栏作者/火炎医疗行业深耕,坚定的长期主义者。前段时间,两会落下帷幕,而这一次,互联网医疗又一次备受公众瞩目,收获了来自各方的提案:建议加强智慧医疗建设,建立智慧医疗联合体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纳入医保建议通过可穿戴设备等收集老年人医疗数据尽快激活休眠的医疗数据,促进医疗保险发展不管是互联网

 

 

none="shifuMouseDownCard('shifu_c_022')" style="white-space: normal;font-size: 16px;max-width: 100%;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sans="" yahei="" border-box="" break-word="">
none="shifuMouseDown('shifu_t_017')" style="margin-top: 5px;margin-right: 5px;margin-left: 5px;padding: 10px;max-width: 100%;border-width: initial;border-style: none;border-color: initial;line-height: 25px;text-shadow: rgb(255, 255, 255) 0px 1px 0px;color: rgb(18, 149, 39);border-radius: 3px;box-shadow: rgb(153, 153, 153) 1px 1px 3px;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专栏作者/火炎

 医疗行业深耕,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前段时间,两会落下帷幕,而这一次,互联网医疗又一次备受公众瞩目,收获了来自各方的提案:

“建议加强智慧医疗建设,建立智慧医疗联合体”

“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纳入医保”

“建议通过可穿戴设备等收集老年人医疗数据”

“尽快激活“休眠”的医疗数据,促进医疗保险发展”

 

不管是互联网医疗的诊疗标准,还是智慧医疗,远程会诊,抑或是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各方提案的声音,最终都为了一个目的,提高医疗质量与水平,最终造福患者。

 

互联网医疗,为患者带来了什么?


 

不难看出,当前针对于互联网医疗生态圈的构建,主要分成了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医疗保险、健康管理和科技升级五大板块。

 

在实现场景上,较为普遍的主要有在线挂号、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在线医保支付和商业保险支付、医药电商、医院管理信息化、慢病管理及健康管理、人工智能医疗等具体应用。

 

每个板块,最终的终端用户,都是患者。以患者为接入点,围绕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主要为在线挂号、在线问诊、远程医疗

 

短期来看,以上业务确实给患者带来了便利性,也是互联网医疗管理的重点。尤其是针对慢病管理来说,互联网的远程问诊和开药,越来越成为慢病患者的刚需。

 

然而,互联网医疗平台众多,患者依从性有限,长远来看,很多平台并不甘心仅仅赚取串联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赚了个中间商的差价。医疗数据沉淀,成为了最有价值的点。

 

医疗数据的沉淀一旦打通,可以持续的对患者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可以优化临床诊疗路径,可以通过追踪患者行为进行持续的商业转化路径设计。

 

互联网医疗在患者管理上的挑战


 

互联网医疗进行患者管理前景无限,但在当前执行中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1、区域和人群壁垒

 

当前互联网医疗的应用依然存在区域和人群壁垒,应用场景主要落地一线城市。

 

一是大家的意识依然需要培养,市场需要培育;二是在具体操作上,无法要求年纪大的就诊人员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就诊人员,能够按照流程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

 

2、患者数据管理

 

医疗数据虽好,但数据收集到后,到底如何使用。收集到的患者数据最终使用的成果是什么?一但数据被使用,数据的采集和使用,患者知情权是否得到了保证。这些问题,依然需要探讨。

 

315曝光的科勒事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其面部识别的信息,各大公司纷纷出来道歉。但是仅仅是简单认个错,然后呢?那么在进行患者数据的管理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漏洞呢?

 

而数据的使用问题,更是未解之谜。缺乏分析和应用的数据,仅仅是一些数字或文字符号而已,无异于电子垃圾。

 

3、患者管理工具的事倍功半

 

在患者管理上,常常是懂技术的人不懂医疗,懂医疗的人不懂技术,如何开发出好的产品,好的产品中,如何有规范化、专业化、易操作的患者管理流程,依然值得探究。

 

年轻医生最多的时间都耗费在了写病历上,若患者管理工具的应用,不仅不能提升医生管理患者的效率,反而为了与患者管理工作作斗争,耗费了更多的时间,那么工具的使用便得不偿失。

 

曾经听一位医生说过这样一番话:

 

“在对年轻医生培养和教育上,我每一步都谨小慎微,我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他们未来对于患者的治疗。今天我是医疗的提供者,明天,我将成为医疗的被服务对象。我对于医疗投入上的煞费苦心,不为别的,就为了某一天我能享受到专业优质的服务。”

 

这番话也同样送给我自己和行业的同仁们,我们是互联网医疗的开发者,未来我们也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使用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医疗服务的受众。

 

不可否认,互联网医疗中的患者管理,在初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守好当时想要做好患者管理产品/服务的初心,我们做的便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我们将为我们的坚持所骄傲。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思齐专栏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