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Biotech夹缝生存如何破局?与传统药企是竞是合?全球首创如何做?基石、和铂、康辰、亚虹、开拓回答。

中国医药创新过去10年,从早期研发、临床研发、药物批准再到上市壁垒重重。近一两年,创新药势头正盛,其中的代表群体是中国的biotech公司。2020年中国递交的创新管线一半以上来自于biotech,过去几年中,一批优秀的biotech在港股、美股纷纷登录。一方面赢得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另一方面也把自己通过对外技术许可,

中国医药创新过去10年,从早期研发、临床研发、药物批准再到上市壁垒重重。近一两年,创新药势头正盛,其中的代表群体是中国的biotech公司。

2020年中国递交的创新管线一半以上来自于biotech,过去几年中,一批优秀的biotech在港股、美股纷纷登录。一方面赢得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另一方面也把自己通过对外技术许可,推向国际市场,比如:基石与EQRx达成战略合作,金额高达13亿美元,信达PD-1换来礼来10亿美金,百济PD-1换来诺华22亿美金,君实PD-1换来Coherus公司11亿美金。

这一环节的讨论一开始,基石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江宁军作为此环节主持人,言简意赅的讲述了如今中国创新药的生机勃勃。

那么,中国医药创新企业新的格局下如何往前进步?
2021年4月10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指导,E药经理人、赛默飞世尔科技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上,由江宁军主持,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康辰药业董事长王锡娟,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友之,亚虹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柯四位嘉宾就此话题展开了对话。
01 中国如此快速发展的生物创新,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提升创新能力,与国际接轨,因此孵化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近年来,biotech的产出越来越多,逐渐进入收获期。”江宁军表示,并提问四位嘉宾,医药创新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王劲松认为,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国家层面对创新的鼓励和支持。第一,国家将生物医药行业的战略地位调整成为核心战略行业;第二对行业的精准支持和鼓励,如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此外,各类各环节服务医药创新人才的聚集与吸引,使初创企业能够快速按照国际标准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市前,企业在早期、中期、后期都能得到不同的资本支持,随后,港交所、科创板对创新药企上市资质的放宽,又进一步支持了生物医药的研发创新。整体来说,现在是生物医药发展的黄金时代。
王锡娟同意王劲松的看法,同时表示,政策的推进带动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身动力。同时,在政策的带动下,整个市场的刚性需求、患者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促使投资机构也愿意提供更多的投资。
童友之补充道: 其实做创新药更大的需求来自于患者,来自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创新的驱动力上,现在有一些特别新的疾病发生,譬如新冠疫情发生后,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其实都是一张白纸。 如何抢到创新先机,对中国创新药企是很大的挑战。
2001年,潘柯从美国强生回国创业,他感觉过去20年我们国家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洪流冲击下,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庆幸的时代,也是不该辜负的时代。”
02 做全球首创的两大关键要素

今后5年~10年,中国要做出引领全球的First-in-class,现在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什么?

潘柯认为,政策层面上可以进一步开放,比如在资本市场如果在鼓励创新上留更大的空间,允许创新企业接受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我觉得可以给予创新企业或者企业家、投资人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退出渠道,这会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王劲松表示,经过10~2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医药行业现在进入一个转折点——不仅仅满足数量而且满足质量。这个质量不仅是中国标准,而且是全球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制药发展能够有国际话语权,最核心的是要在国际市场上有回报。
此外,拥有一系列的核心平台技术,才不至于一直在追赶,而是依据核心技术改变差异化优势。 “和铂药业通过自身努力打造了全球领先的差异化抗体平台,并与国际顶级药企辉瑞、礼来、艾伯维技术上达成了合作,让我们的技术在全球有更大影响力。
2003年王锡娟创立康辰药业,是国内本土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她认为创新除了产品创新外,在商业化过程中也需要将创新的思维融入其中。
童友之补充道,“我觉得中国要真正维持现在的创新,首先还是要回到本源——新药创新性。 在国外很少有一个靶点会超过三个药物在做,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做几十个同靶点药物的情况,这对新药企业是非常大的资源浪费,解决患者需求才是维持真正的创新性,才能帮助创新药企持续发展。
另外一点是价值,如何在新药中体现价值?现在资本市场给了很多创新药企很好的价值体现,甚至可能有一些泡沫,但这个泡沫可以帮助中国创新药企成长。“任何创新药最终价值还是有人买单,创新药价值如何在市场上体现出来,这是我一直很担心的。如果像压到仿制药一样,压创新药的价值,创新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我们需要的创新药相对来说必然是一个奢侈品,绝对不能做成地摊货。”
03 创新药企vs传统药企,是竞是合?
无论是在中国药物发展历史上,还是创新药企日渐活跃的现在,传统药企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药企与创新药企之间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是竞争还是合作?几位嘉宾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王劲松认为,现在来说,传统药企仍然占据中国生物医药的主流。经过几十年的深耕,传统药企对中国的创新土壤、人才、政策、医疗资源紧密对接,对市场开发拥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创新型药企作为新生代,也有其优势。未来可能会出现像欧美药企大型化整体化的发展,或者专注研发的创新型企业,这可能是将来长期的趋势。“但目前相当一段时间,传统药企与创新药企还将维持互相合作互补的态势。”
王锡娟对此表示认同。不过在她看来,仿制药随着“4+7”和招标快速推进,传统企业将向国际大领域迈进,越来越国际化。仿制药仍然在临床数量上占主流方面,创新药则在销售收入占主要地位。
童友之表示,创新药企要认识到并不是将所有的产品出让就可以换来企业的发展,在合作的过程中能不能换来资源、能不能助力成长才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对中国创新药企而言,对内对外有很多选择,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决定了未来的命运。
潘柯以自己的企业为例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他表示亚虹的定位非常清楚,以填补市场空白作为产品研发的标准,这样的定位让公司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
“Biotech有Biotech的优势和特色,尤其在Biomaker上”,但Biotech毕竟在销售规模和团队上发展较慢,与在同样领域有很强的优势传统企业进行合作是很好的选择。
对此,江宁军进一步追问,如果讨论的不是今天,而是未来,创新药企和传统药企二者在什么时间点上会发成变化,“两者是否不再是互补关系而是激烈的竞争关系,或者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这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潘柯回答道,中国医药环境现在发生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产品更新换代产生的巨大空间,有能力吸引投资支持研发、生产、销售。但到了一定程度,当产品更新换代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纯粹的竞争靠的是自己的优势,不管是技术的优势或者销售规模换来的优势,这种情况必然迫使Biotech做出选择。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E药经理人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