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了。”
11月中旬的一个早上,上海白领阿良醒来就觉得自己嗓子发紧、浑身无力。还不到中午,她开始隐隐感受到发烧的迹象,和前些天刚好的风寒感冒“完全不是一个感觉”。阿良随即意识到,自己大概率是感染了流感。
2025年冬天,流感季整体提前了将近1个月。国家疾控局在11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的总体流感活动“处于上升阶段”,今年秋冬流感高峰可能会出现在12月中下旬至明年1月初。
大众层面,流感药需求也集中井喷。美团买药提供数据显示,11月前两周,甲流乙流*药的整体订单量环比增长超过1倍。尤其是在哈尔滨、呼和浩特、太原等北方城市,订单量增长超过150%。
品类上,“经典老药”和创新药都有显著增长,如美团买药上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订单增长整体超过了85%;玛巴洛沙韦增长超110%。此外,今年以来,随着多款新机制的国产流感新药密集获批,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往年由奥司他韦“主导”的流感药市场也重新热闹起来。
有券商甚至直接称,2025年是“国产流感新药元年”。

数据源于公开信息
相较于需要连续多天服用的奥司他韦,这批流感药主打的核心卖点是“全病程只用吃一次”、缩短流感症状持续时间等。不过,它们的价格普遍比奥司他韦贵了近10倍,且在刚上市、品牌知名度还没打开时,就进入同类产品集中PK的局面。
01 流感*药,
开始卷“一次服用管全程”
流感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中国每年的发病人数可达1亿人次。同时,由于流感病毒结构和感染机制比较明确,产品开发思路清晰,流感药支撑起了一个确定性足够强的百亿市场。不计入各类感冒药等产品的情况下,仅流感*药的市场就达到百亿以上。
这是药企争相涌入流感药赛道,不断进行产品迭代研发的大前提。
从时间线上看,早些年,不少人其实分不清感冒和流感的区别,往往会用感冒灵、感康等对症的感冒药治疗流感,甚至出现发烧等症状“就想用抗生素或打针”。
“随着近些年科普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两者的不同,知道流感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引发肺炎、白肺等。用*药时,患者也更容易被说通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
此前,在市场上抗病毒药物的主流研究方向还以“消灭”病毒为主时,奥司他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把病毒“困”在原细胞内,阻止它们从宿主细胞释放以扩散感染,直至免疫系统将其清除。
凭借机制创新,奥司他韦曾被视为“*代流感神药”,2023年其在国内药品终端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98亿元,位居流感药品类榜首。
但作为一款问世20多年的老药,奥司他韦各剂型药物陆续进入国家集采体系,伴随着“老药”价格与利润降低,众多药企积极探索新的流感*药。
另一方面,奥司他韦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半衰期只有6-10小时,导致药效减弱快,通常需一天服用两次、连续用药5天。
沿着“靶点升级+机制优化”这个思路,2021年,罗氏率先在中国推出新一代抗病毒流感药玛巴洛沙韦片(下称“速福达”),通过抑制病毒PA蛋白直接阻断其复制源头,能够同时覆盖甲、乙型流感和耐药毒株,且半衰期达到99.7小时。
这类抑制流感病毒PA蛋白活性的新机制药物,在48小时内可停止病毒排毒,从而减少传染给他人的风险。另外,由于流感全病程只用一次药,患者依从性更佳。
得益于此,“速福达”在上市首年就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销量爆发。PDB数据称,2023年,其在国内终端市场的销售额达到6.3亿元,实现近8倍增长。
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布局也十分迅速。其中,瞄准“速福达”仿制药的企业虽已有多家拿到生产批文,但受专利限制尚未开始生产。
相较之下,同靶点国产新药则跑得更快。目前,青峰医药的“伊速达”、济川药业的“济可舒”均已上市;先声药业的玛氘诺沙韦、健康元的玛帕西沙韦也已进入NDA阶段,离获批只剩最后一步。
去年,“速福达”断货曾在流感季引发了一波购药热潮,让“一次用药”概念在患者及家属群体中得到推广。不过,由于上市时间较短、终端价格高昂等原因,此类产品在流感药市场总盘子中的渗透率仍不算高。
青峰科睿零售市场部总监谢伟彬在今年做过一项小范围调研,结果显示,明确知晓自己患流感的群体中,选择新一代PA靶点流感药的用户尚不到5%。“这意味着,PA靶点流感新药有很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02 流感药百亿市场的新老混战
疗效上的差异,为新一代产品敲开流感药市场的大门奠定基础。但一款新药能否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还需考虑定价、渠道等多重因素。
经历多次国家集采后,奥司他韦干混悬剂、胶囊剂和颗粒剂三大主流剂型的价格都已降至20元上下。比如近期结束的主要针对儿童市场的颗粒剂集采中,湖南惠泽和成都*制药的中标价分别只有17.88元和19元。
相较之下,如今上市的PA靶点流感药以新药为主,初始定价都达到300元以上。罗氏的“速福达”哪怕是医保降价后都有230元左右。近期流感季到来后,“伊速达”和“安睿威”在电商渠道相继主动降价至200元以内。
但是,两类药物的整体价差仍达到近10倍。
这也导致,国内流感药市场呈现鲜明的地域和群体特点。据了解,往年“速福达”在北京、上海以及江浙沪等经济发展更快的沿海区域渗透率更高,但大部分内陆省份的*仍是奥司他韦。
医生李侗曾则观察到,当前,老年人通常选择奥司他韦,年轻群体倾向于使用更方便的“速福达”。不过,由于该产品未批准用于5岁以下儿童,这部分群体仍需使用奥司他韦。
另有企业人士认为,未来3-5年内,随着国家医保谈判等政策推动,以及更多药企跟进,新型PA靶点流感药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那时,新型流感药在大众市场的普及或将迎来更大的看点。
但在此之前,厂商们能下功夫的地方或许还在渠道等环节上。比如在最基础的院内渠道,和当年的“速福达”一样,“伊速达”和“安睿威”都选择在上市首年就参与国家医保谈判,若成功降价入围,院端渠道的放量效果或值得期待。
此外,产品特点上,流感药属于“急用药”,与电商渠道的即时零售风格天然适配。这也是为何近两年来,头部电商在流感品类上的布局愈发全面,基本都已实现居家检测、线上问诊、药品配送的全流程服务。
前述企业人士提到,渠道侧,今年流感季,京东联合多家药厂发起“流感备药上京东”活动。
从营销角度,作为处方药的流感药无法像普通感冒药那样直接做“硬广”,因此主要通过学术推广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加强药店店员对流感疾病认知的培训,再借由他们将更新的用药方法传递出去。另据了解,AI搜索引擎优化、医生疾病科普,也是流感药厂商会采取的推广方式。
归根结底,与以往流感药市场竞争不同的是,药企如今努力的核心在于构建一种新的处方和用药习惯,把“一次用药”从新颖的概念转变为诊疗中的优先选择。这注定将是一场围绕用户市场教育而展开的持久战。今年的流感季,对国产药企而言,则是“战役”的关键起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Pro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来源:投资界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客服微v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