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综合资讯 >
  5. 正文

6天破200例,波及8所学校2个工厂,福建疫情暴露了哪些高危地带?

第二天,42例; 第四天,123例; 第六天,204例…… 这是德尔塔毒株在中国的第4次大规模传播。 和以往多起疫情不同,这疫情是从学校开始的。9月10日,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铺头小学的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位新冠阳性的小学生,此时,病毒已在学校隐匿传播了已有

第二天,42例;


第四天,123例;


第六天,204例……


这是德尔塔毒株在中国的第4次大规模传播。


和以往多起疫情不同,这疫情是从学校开始的。9月10日,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铺头小学的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位新冠阳性的小学生,此时,病毒已在学校隐匿传播了已有十来天。


学生也成为受害最多的群体,据第一财经统计,本次疫情已波及8所学校。


单单是莆田市,截至9月14日,就有52名学生和幼童感染者,其中,最小的,才3岁。


作为侨乡,莆田遍布着许多人员密集型的鞋厂。此后的传播链,一定程度显示出了这些地域特点。


9月11日,泉州市发现确诊病例,工作与感染地点皆为莆田。


9月12日,厦门发现阳性感染者,第一名确诊者为莆田市报告病例的密接者吴某某。


由于工作环境密闭且缺乏防护,病毒迅速在吴某某工作的车间内扩散,并以此为据点,进入了这个城市。目前,厦门的感染者已超过50例。


通过工厂和学校作为传播中心,福建疫情迅速呈现厦门与莆田双中心迅猛增长的态势。


至此,短短6天,到9月16日零时,莆田源起的疫情已波及至3城,累计感染者204例。

福建莆田全市全员进行核酸检测 (图片来自人民视觉)


以学校、工厂为中心的三条传播链,社区传播成主要特征


这场从发现开始短短6日,便已波及至3城,累计感染者204例的疫情,追溯起来,却大致是围绕着一所学校、两家工厂的3条传播链。


据《解放日报》报道,9月9日这天,仙游县组织对各个小学进行了核酸抽检,在对铺头小学590多人进行按照1比10混采、混检中,发现有两个混采管中各有一个阳性样本,当天的进一步检测中发现了来自同一个家庭的两兄弟,均是阳性感染者,而他们的父亲林某杰1个月前刚从新加坡回国。


进一步流调中,顺着林某杰的两个孩子、林某杰妻子的线索,发现了两条传播链,也就是铺头小学传播链和协胜鞋厂传播链。


莆田市仙游县县长吴海端9月13日晚上的通报中,也提示关注林某杰的家人、林某杰儿子所在的铺头小学、林某杰妻子所在的鞋厂。在前一个场所,18名小学生感染新冠,在后一个场所,28名工人检出了新冠阳性。


疫情仍在蔓延。


在与莆田相邻且交往密切的泉州,又发现7名感染者,其中4人与林妻在同家鞋厂打工,属于鞋厂这条传播链。另有一名10岁的男孩,也是感染者,是莆田报告病例王某霞的儿子,在另一家小学读书,所幸后续这家小学并未出现更多与之相关的感染者。


9月12日,鞋厂传播链进一步延伸到南大门幼儿园等机构。


同日,厦门报告1例感染者——厦门同安区一家工艺品公司的车间管理人员吴某某,该感染者是林妻同鞋厂职工的家人,也是密切接触者。


从厦门通报的数据看,截至9月15日16时,至少有37名感染者与吴某某有过接触。


至此,本轮疫情以一家学校、两家工厂,三个人流密集的学习、工作场所为中心的传播链逐渐清晰。


多位专家向八点健闻明确,此次福建疫情已经呈现社区传播、聚集性传播的特点。


事实上,社区传播、聚集性多点散发,在德尔塔毒株进入中国以来,已经成为各地疫情常见的现象。在广州、南京、扬州等地的疫情中都有所显现。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胸部放疗临床主任张玉蛟向八点健闻证实,德尔塔毒株载量高,传播快等特点,而感染者多为无症状、潜伏期也长短不一,使得疫情更加难以发现,等到发现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开来了。这些都给疫情防控、动态清零增加了难度。


这无疑也是防控德尔塔毒株的一大难点。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南京、扬州,福建此次疫情中的社区传播又有所不同。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告诉八点健闻,与此前疫情社区传播不同,福建的社区传播边界相对模糊。也就是说,感染者的活动范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能影响的人群,都不是很清晰。


广州阿婆和莆田林某杰是从何处被何人何物传染的,病毒又是从何而来,仍是未解之谜。南京和郑州虽然确认了源头,但具体的感染路径也是未知——这或许是源头防传染的关键。


而本次疫情中,从莆田近日公布的流调结果看,枫亭中心小学、耕丰小学以及枫亭镇步行街幼儿园、霞街北门幼儿园等也都有学生感染,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但是这些感染者与已经明确的三条传播链关系并不清晰。


在厦门,也有传播链不清晰的独立病例,比如50岁的林某烟,她是自觉不适,主动到医院发热门诊被排查出来的。


而在一切仍然不清晰的情况下,疫情进一步外溢的风险仍然存在。可以看到,寻找密接者的协查函已经发往广东东莞、南昌等多个区域。


还有哪些聚集性场所尚未被"解锁"?


5月底,德尔塔毒株首次突破中国防线时,就在广州一家早茶餐厅引起了“早茶传播链”,“传播速度快”“6天传三代”“无接触也可感染”是德尔塔留下的初印象。


广州疫情持续了约20天,紧接着,7月,德尔塔通过禄口机场传播到了15省33市,禄口机场、张家界剧场、扬州棋牌室接连成为爆发点。


8月,扬州疫情还没结束,新冠定点收治医院郑州六院发生院感,院内保洁人员、医务人员多人确诊。


这一次,德尔塔毒株“攻”入了新的聚集性场所——学校和工厂。截至9月15日,福建此轮疫情已有54名学生和多名工人被感染。


餐厅、机场、剧场、棋牌室、医院、学校、工厂,传播能力增强的德尔塔毒株破防后,“解锁”了一个又一个人员密集的聚集性场所,而在这些场所被感染的人们,又乘各种交通工具,将病毒带往下一个城市,引爆新的聚集性感染。


“如果你放眼世界,现在中国出现的所有聚集传播的场所,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出现过,国内疫情只是重现了人家的一些特点”,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对场所本身并不意外,“只不过,我们国家疫情防控一直做得好,此前(类似的聚集性传播)发生少”。


尽管聚集性感染并非德尔塔特有,但越来越频繁地聚集性传播,或许意味着,我们迫切需要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到来之前,在一些关键的聚集性场所的防控措施上,再下下功夫。


“在香港,工地早就是一个重点防控场所,员工要打疫苗、定期检测,” 金冬雁提醒道,“工地这是要重点布控的,因为在工地,特别是工人宿舍,人群密集,大家生活在一块,非常容易传播”。


“去年4月的新加坡疫情中,超过80%的感染出现在劳工宿舍里,”金冬雁介绍。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张洪涛同样向八点健闻表示,类似工厂、学校的密集型场所往往是社区传播、聚集性感染的重灾区。聚集性感染也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而作为一种传播能力更强的毒株,德尔塔毒株一旦破防便更容易造成聚集性传播。


汕头大学病毒学家常荣山认为,在疫苗之外,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仍然是防聚集性传染的关键。


除了聚集性传染多发外,以上几轮疫情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在“闷烧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的”,在原有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如何能更及时地发现疫情,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本轮疫情中,最先发现感染病例的,既不是医院也不是药店,而是一所小学,这背后的逻辑是,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像鞋厂里多位“有感冒症状”的轻症患者,并不一定会出现在医院或药店里,但他们却一定会出现在社区、工作单位或学校里——筛检或许需要再下沉一层。


金冬雁认为,莆田铺头小学的“适时抽查”或许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这就像一个雷达系统,他没有全员检测,只抽测了10%就捕捉到了疫情,其实是堵住了防疫系统的漏洞,其他重点场所、社区也可以借鉴,做好对重点人群的常态化抽检”。


而且,金冬雁和常荣山不约而同地建议增加使用更简单快捷低成本的检测工具——“抗原检测”,这种被金冬雁描述为“就像在家验孕一样简单”的检测方法,在海外被广泛用来进行快速筛检。


专家们推测林某杰之所以从层层筛检中“漏网”,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检测不合规,二是林某杰本身就是从隔离点处被感染的,但无论是哪种,都意味着,防疫系统本身存在漏洞。


常荣山认为,需要对隔离点相关人员,特别是小城市的隔离点工作人员,做一个标准化的培训或指导,“林某杰在厦门和仙游先后进行了隔离,如果说厦门是第一道战壕,那莆田仙游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它甚至比前一道防线更重要”。


“此前多轮疫情并没有查明输入病毒的具体侵入路径,等过了追溯期,就成了一笔笔糊涂账”。


常荣山告诉八点健闻,广州阿婆和莆田林某杰是从何处被何人或何物传染的,病毒又是从何而来,仍是未解之谜,南京和郑州虽然确认了源头,但具体的感染路径也是未知——而这些或许是源头防传染的关键。


起码3次全员核酸才知道规模


这是病毒的又一次悄无声息的四散传播,却又是“很典型的聚集性疫情,而且还是接二连三的”,一位不愿具名的疾控专家告诉八点健闻。


根据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对9·10福建省莆田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预测结果显示,及时、有效的二级管控措施,莆田市本轮疫情预计将于9月26日左右得到控制,累计确诊病例数预计约268人左右;若采取三级管控,或仍有未发现的传染链,莆田市本轮疫情预计在10月4日左右得到控制,累计确诊病例数或将达到529人左右。


上述疾控专家有相似的观点。该专家告诉八点健闻,疫情可能会很快突破500,或许规模会直追石家庄。“中秋节肯定要战疫情,如果管控有力5天内或可下降,否则国庆节也难保。”


“14号,福建一天新增50人,从10号到现在,已经超200人了”,一位病毒学家推测,“现在增速这么快,可能是多源头”。


截至15日下午16时,常驻人口500多万的厦门,已采集样本243万多人,检测145万多人。然而,整个传播链中,缺失的一环仍然令人担忧。


对此,前述的疾控专家评价道:“还不知道底牌,起码3次全员核酸才知道规模。3次全员核酸,起码得6天。”



陈广晶、于焕焕、李琳、李珊珊|撰稿

徐卓君|责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责任自负

本文来源:八点健闻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