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综合资讯 >
  5. 正文

专访强生陈敏:持续加码本土创新,助推骨科进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与医疗领域的不断融合,加速了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茁壮成长,使其成为数字化浪潮下转型的“先行军”。 在第四届进博会医疗企业的展台上,智能化和数字化所带来的革新几乎随处可见。 作为全球最具综合性、业务分布范

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与医疗领域的不断融合,加速了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茁壮成长,使其成为数字化浪潮下转型的“先行军”。


在第四届进博会医疗企业的展台上,智能化和数字化所带来的革新几乎随处可见。


作为全球最具综合性、业务分布范围最广的医疗健康企业之一,强生医疗迎着中国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在全球层面投入研发的同时,不断将前沿智慧带入中国市场,并积极探寻本土化合作,携手中国本土数字化创新企业,共同推动行业发展,惠及更多中国病患。


强生展台医疗器材专区


对此,强生医疗骨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敏深有体会。这是陈敏带领强生骨科团队第四次来到进博会的舞台,向人们展示最新的骨科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她提到:“此次强生医疗骨科重点展示的主要是产品智能和数字化,这也代表医疗大健康产业在往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的方向发展。全球及国内来讲,数字化发展的浪潮非常迅猛,而数字化与传统的内固定、高值耗材的结合,将为患者带来非常多且不一样的价值。”


△强生医疗骨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敏


智能产品重磅首秀,将前沿智慧带入中国市场


近年来,运动医学市场增长迅猛。“随着冬奥会开幕越来越近,人们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愈发高涨,与此同时,因运动带来的损伤也越来越多。”陈敏提到,例如肌腱和骨头间的撕裂,是许多体育项目频频发生的运动损伤,通过手术能够将两个部位重新缝合在一起,但韧带和骨头之间存在的间隙,会影响愈合的效果。


此次,在进博会上首秀的“戴安可”智能缝线锚钉,将改善这种情况。据陈敏介绍,相比于传统的缝线锚钉,“戴安可”智能缝线骨锚钉,搭载自收紧缝线,能够吸收组织液后膨胀缩短,将肌腱贴服在骨骼上,提供稳定的生物愈合环境,做到张弛有度,避免术后因缝线松弛导致肌腱和骨骼中间形成间隙而影响愈合的情况发生,帮助患者实现更快更好的愈后效果。


△“戴安可”智能缝线锚钉


另一款在本次进博会上首秀的产品“真适”正颌数字化系统则能够帮助人们改善凸嘴、地包天等牙颌骨发育畸形的情况,拥有更健康完美的脸部轮廓。


传统的治疗手段通常是靠人工手工测量面部数据来做术前规划,依赖医生的技术与经验。然而,脸面部的矫形相对于其他部位更为重要,需要非常精细化截骨与个性化方案。


通过采集患者术前CT和头影测量等数据,“真适”正颌数字化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在线上进行精准的手术虚拟设计,并3D打印出手术所需定位导板和内植入材料。相较于传统治疗手段,虚拟的手术设计降低了手术前的设计难度,用3D打印代替原本人工制作,让整个手术流程变得更加高效而精确。


△“真适”正颌数字化系统


更精准:数字化助推骨科手术个性化、更安全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骨科市场迎来一波新的发展契机。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高达13.50%。粗略一算,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到达了退休的年龄。按照国际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它进入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14%以上时,为深度老龄化社会。不难看出,中国距离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已然不远。


随之而来的,是深度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深度老龄化社会里,人均寿命显著增长,但人体机能老化问题依然存在,如韧带老化、骨骼老化等,都会造成很多损伤。”陈敏表示,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国骨科疾病的相关手术需求的不断提升。有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年末,我国骨科植入手术将超过470万例,增速超过10%。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对国内骨科医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


一方面,骨科手术对精准化操作的需求极高,操作难度极大,目前主要还是依赖于医生个人的经验与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骨科手术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对比和校正,才能形成具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非精准医疗下,术后效果多少会打折扣。


△强生医疗骨科产品展区


不过,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以强生医疗骨科为例,陈敏告诉八点健闻,近几年,强生不断创新,重点深耕三大技术为重新构造数字化壁垒:


一是手术机器人。通过精确的导航,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到达人为难以触及的地方,质量和安全性都能得到保证。


二是人工智能。骨科手术复杂程度极高,往往在术前准备阶段会耗费大量时间。人工智能通过通过非常快速的自我学习,进行手术方案的提前规划,不断进行匹配、自我校对以确保准确率,大大提升手术方案的针对性和手术效率。


三是3D打印技术。根据手术方案打出手术导板,在精准度提升的同时,实现个性化手术方案。以3D打印代替过去的人工手段进行校准,也能减少患者和医生面临的辐射风险,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室周转率


在陈敏看来,有了这三大数字技术加持的骨科,将加速实现骨科手术的个性化、精准化与安全化。


深耕本土:积极布局数字化,以合作推动创新


纵观整个进博会,大型医疗厂商的“本土化”转型纷纷打响。作为中国创新引擎的一部分,强生医疗持续深化布局在中国的端到端供应链,升级智能制造,引入全球先进的产品、技术和质量管理经验,致力于以创新驱动中国生物医药及医疗产业健康生态系统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陈敏告诉八点健闻:“创新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尤为重要。在中国市场,强生通过产品的上市,不断更新产品和科技,实现业务的增长。未来,我们也将通过不断在中国提升本土研发创新能力和本土高端智能制造的能力,与国内具备创造力的初创企业建立合作的桥梁,实现产品数字化。”


去年上市交付的超高清4K内窥镜影像系统(明镜系统),正是强生全球技术优势与本土智能制造经验的结合。明镜系统作为关节镜影像系统,通过实时影像为医生带来更清晰的视界,更快、更好地帮助中国骨科医生治疗运动损伤或骨骼退变性疾病,推动骨科运动医学微创外科领域发展,造福病患。


△强生医疗超高清4K内窥镜影像系统


同时,强生医疗骨科还在苏州工厂积极布局数字化平台。陈敏提到,“我们通过整合的数字化平台来支持3D打印,打造高科技的创新端到端供应链系统,大大缩短交付时间,朝着‘智能精准医疗’的方向迈进,用科技造福更多的中国患者。”


在本土合作方面,强生医疗骨科近年来已经与中国骨科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天智航合作,推出了用于脊柱和创伤手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完成了近千台手术,为患者带来福音。


本土化不应止步于产品研发的在地性,从本质上讲,企业应该以创新补足、升级当地稀缺的医疗资源。


强生医疗骨科在加速本土产品研发的同时,也在努力推进专业教育和学术活动的进行,推动更多医疗新技术进入临床。


据陈敏介绍,强生医疗骨科一直与政府、各行业学会和专家密切合作,通过提供整合的、差异化的专业教育解决方案,推动提升行业的标准,使越来越多的病患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治疗和服务。


“‘健康中国2030’倡议全民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减少患病几率。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陈敏强调,“接下来,我们将展开更丰富的专业教育与学术活动,逐步把骨科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给更多患者,帮助他们尽早介入治疗。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正是我们的使命。”


未来,随着强生医疗骨科本土化战略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骨科产品将被应用到中国市场上,造福中国患者。与此同时,强生医疗骨科也将以本土化战略带动全球创新,全方位满足患者对于骨科医疗产品更精准、更个性化、更安全的需求。

本文来源:八点健闻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