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综合资讯 >
  5. 正文

用技术给医美正名:不只“锦上添花”,也能“雪中送炭”

世界上第一例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整形外科手术,是在战壕中诞生的。 1916年,27岁的英国皇家海军重炮手沃尔特·耶欧在激烈的战斗中,被炸得血肉模糊,全身多处受伤,脸也被烧得面目全非,上下眼皮粘连在一起。面部损毁的皮肤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次年,肯

世界上第一例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整形外科手术,是在战壕中诞生的。


1916年,27岁的英国皇家海军重炮手沃尔特·耶欧在激烈的战斗中,被炸得血肉模糊,全身多处受伤,脸也被烧得面目全非,上下眼皮粘连在一起。面部损毁的皮肤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次年,肯特郡西德卡普市的著名医生哈罗德·吉利斯从沃尔特肩膀上取下一块皮肤,移植到脸上。从此,沃尔特有了一张新脸,整形外科手术也正式起源,成为治愈士兵们心灵创伤的“奇药”。


战争结束后,整形外科成为外科中的一个分支,并在后来发展壮大。与战争时期不同之处在于,接受整形外科的病人,不仅仅是为了畸形或者创伤而整形,更多的是为了审美而动刀。


然而,随着近年来黑医美和过度医美现象的出现,对医美的误解也越来越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把整形外科与美容画等号,忘记了其实像唇腭裂、多指等先天性缺陷、后天意外事故导致的外伤都是整形外科的治疗范畴,医美整形在人们的印象里全然成为了爱美人士求美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坑”。


尽管如此,仍然有这样一批医生,他们坚持在创新医美技术的最前沿。在他们的手里,医美整形能做到的,并不仅仅是求美者口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很多身体天生有缺陷或后天形成缺陷人士所需要的“雪中送炭”。


1月8日,第七届新氧亚太医美行业颁奖盛典在三亚举办,与此同时第三届“中国医美飞翔奖·年度技术突破奖”也正式揭晓。在这场汇集了百余位专注于医美技术创新医生的大赛上,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三位历届飞翔奖的获奖者,并试图从他们的话语中,还原一项创新的医美技术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做到让“医美归医”的。


用脂肪重建乳房


第三届飞翔奖的一等奖得主叫廖云君,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同样也是一位专注于研究脂肪的女医生。她的获奖项目是“大体积优选脂肪成分填充乳房重建”。


饱满挺拔的乳房就像是天使的翅膀,是女性魅力和自信的源泉。然而,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中国整体人群中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16371例,居全球新发病例数的第一位。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乳腺癌切除手术后,乳房的缺损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焦虑、失眠、不自信甚至有羞耻感,严重的不敢参与正常的社交。她们不敢站在镜子前,因为每一次看到缺失的乳房,都会想起那场梦魇。


“乳房重建,是让女性重拾生活自信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失败,就会给女性带来二次打击。”廖云君发现,目前重建的方法主要有皮瓣移植假体植入以及自体脂肪移植。皮瓣移植是最为传统的手术方法,但其手术风险高、供区永久遗留明显瘢痕;假体移植仅适用于乳房仍保存有相当厚度软组织覆盖的情况,否则会出现极不和谐的外观,甚至畸形。


有没有风险小、效果好的乳房重建技术?在查阅大量的文献后,廖云君团队发现,早在2005年,国外就已经有医生尝试利用脂肪进行乳房填充,且在临床上也可以获得很稳定的结果。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ASPS)2016年发布的最新的脂肪移植指南,明确指出:脂肪移植不会增加乳腺癌复发的风险。该指南中甚至将乳癌术后的脂肪移植重建表述为:可使乳癌术后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欣喜地体验到乳房美学的改善,并提到绝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自体脂肪移植以其手术风险小,无排异反应,没有供区瘢痕,术后乳房形态自然等诸多优点,逐渐被广泛接受。”廖云君提到,但脂肪移植技术的操作最初并没有标准化,患者可能在术后出现并发症。


什么样的脂肪是好的?什么样的脂肪是不适合做大体积填充的?我们应该脂肪处理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它成为能够再生的好脂肪?


带着这些问题,廖云君和团队开始了新的研究。“我们发现,越高密度的脂肪越好,越低密度的脂肪的再生能力越差。于是我们把低密度的脂肪进行一系列的物理性处理,浓缩到原有体积的30%,成为最接近高密度脂肪的优质脂肪。”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投入临床6年。相关数据显示,这种优化后的脂肪组织保留率明显升高,达到了47%,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了5%,远低于普通的脂肪25%的并发症发生率。


6年时间里,廖云君团队积累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经常会有患者给我发来乳房的照片。”每每看到患者的微信消息,廖云君都能感受到那种几乎要溢出屏幕的开心和自信。


从后背拉出一块胸大肌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刘春军医生同样将整形技术的创新突破放在了胸部畸形领域。与廖云君医生不同的是,刘春军关注的是一个比乳腺癌切除患者小众很多的群体——Poland综合征患者。


Poland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胎儿期胸肌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胸壁畸形,发病者多为男性,并且多在身体右侧,很少双侧发病。最常表现为胸部畸形、前臂和手部畸形。


“这种病每年的发病率在二十万分之一到三十万分之一,临床上较为罕见。”2020年的第二届飞翔奖上,刘春军凭借“基于三维数字化和内窥镜技术应用背阔肌修复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项目获得一等奖。


目前,硅凝胶假体、脂肪移植、游离网膜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横行股薄肌肌皮瓣、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背阔肌肌(皮)瓣均可用于修复Poland综合征的胸壁畸形。其中,背阔肌具有扁平宽大的形态和丰富的血液供应,是修复胸大肌缺损畸形最常用的技术。


为了解决传统背阔肌肌瓣转移术在背部遗留明显瘢痕的问题,刘春军团队想到了通过腋窝单一切口内窥镜背阔肌肌瓣进行乳房再造。这项技术由刘春军的老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首创,由刘春军团队加以改进。利用这项技术,医生可以通过短小隐蔽的切口切取并牵拉背阔肌,将背阔肌转移到患者的胸前,再做缝合固定。目前,刘春军团队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已经可以将手术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50分钟左右。


由于Poland综合征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更高,刘春军遇到的男性患者也更多。“很多人觉得男生的胸部畸形穿上衣服就看不出来了,不必在意。但事实上男性也会因为胸大肌缺失而自卑。”在刘春军的患者中,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Poland综合征患者。找到刘春军的时候,该患者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妻子对他的胸部畸形也并不在意。但这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术后,患者告诉刘春军,解决了胸部畸形的问题,他这辈子都没有遗憾了。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从2009年开始研究这项技术至今,刘春军已经为五十多位Poland综合征患者补上了缺失的胸大肌。但对技术的改进并没有停止,“我们希望这个手术还可以做得更快、并发症风险更小。甚至未来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让年轻医生也能快速掌握相关技术,从而为更多的Poland综合征患者带来帮助。”


给破损的皮肤“施肥”


在第三届飞翔奖的答辩现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李嘉伦医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尽管他带来的参赛项目“富含TGF-beta的纯化外泌体产物促进缺血性创面愈合的应用”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但依旧引人注目。


李嘉伦是一个拥有100多万粉丝的网红医生。无论是在“针线李叨叨”的微博里,还是在日常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中,他的关注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皮肤。


2018年,在美国梅奥诊所做博士后的一段时间里,李嘉伦遇到很多从不同地方转诊过来的患者,他们的身体上有很多难以愈合的创面。比如糖尿病造成的足部溃烂,或者由于肥胖导致的压疮、褥疮,甚至还有重大外伤后留下的创口等。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在美国特殊的医疗环境下,大量的缺血性创面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治疗,有些患者甚至要等3-6个月才能看到医生。如何才能快速地让这些患者得到救治?李嘉伦想到,或许开发出一款能够简单培训一下就能使用的产品,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缺血性创面的难治疗的原因在于创面的血管不足,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让这些血管重新长起来。”


于是,医生们将血清进行超净离心提纯,做成冻干粉,装进一个红色的小瓶子里,成为可以用于治疗缺血性创面的药物。这种药物的原理就是通过给皮肤“施肥”,让血管快速生长起来,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完成动物实验进入一期临床阶段。实验数据显示,该产品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具有趋化作用、促进瘢痕形成、改变伤口愈合进度、抑制纤维化等作用。未来或将在糖尿病足、褥疮、较大外伤创口的治疗恢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三位医生面对的患者不同,使用的医疗技术也不同,但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患者治愈后的那种“温暖”。


“整形外科是唯一一个能够通过手术方式从外在去解决一个人内心困难的科室。”李嘉伦说,无论是修复还是变美,整形外科的医生们除了要满足患者身体上的治疗需求,更加要满足患者心灵上的治疗需求,帮助患者重构生活信心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更多创新医美整形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患者将会在外表和心灵上达成共识,去拥抱世间的美好。

本文来源:八点健闻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