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综合资讯 >
  5. 正文

保险+医养,泰康打造长寿时代“大湾区样本”

“从老伴骨折起,2018年里,我周转8次医院,用过8个护工;到2019年,我雇了保姆,将老伴接回家中;最后,又送他进养老院。在他人生最后旅程的一年半时间里,尽我所能尝试了几乎所有能安养老人的方法。” 这是著名作家龚玉在她根据亲身经历写出的文章《当你老

“从老伴骨折起,2018年里,我周转8次医院,用过8个护工;到2019年,我雇了保姆,将老伴接回家中;最后,又送他进养老院。在他人生最后旅程的一年半时间里,尽我所能尝试了几乎所有能安养老人的方法。”


这是著名作家龚玉在她根据亲身经历写出的文章《当你老了——我陪老伴的求医经历》中的一段描述,她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孤独的流浪者,老伴则是那个破旧的行李箱,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始终求不到一个去处。即便是在老伴离世后,她依然被殡仪馆狠狠地宰了一刀。


在几天前的长寿时代大湾区老龄健康产业论坛上,龚玉的这部报告文学作品被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多次提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实,所有和养老相关的服务,基础医疗、长期护理、康复照料,都是各跑各的道,是碎片化的。”


不止服务是碎片的,服务背后的保险支付体系也是割裂的,种类繁多的保险产品所覆盖的理赔项目之间存在断点。


如何应对来自长寿时代的挑战?有没有可能以老人为中心,把基础医疗、长期护理、康复照料,甚至是安宁疗护和殡葬服务整合起来,打通支付环节,形成一条医养康宁的全产业链?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表示,最核心的是要在服务端提升满足老龄化社会健康医疗服务需求的供给,同时,在筹资端要有更强、更高效的筹资模式。


“今天,面对支付和服务碎片化的痛点,泰康希望以患者为中心,真正把养老、长期护理、康复、基础医疗和急性期治疗等整合起来,通过商业保险以及大健康产业链的打造,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刘挺军在现场谈道。


不久前,泰康保险集团在大湾区打造的首个大规模、全功能、国际标准的高品质旗舰医养社区泰康之家·粤园举行了开业五周年庆典。粤园成功运营五周年,既标志着长寿时代泰康方案在大湾区的成功实践,也为探索养老领域的医养康宁全产业链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历时五年,打造医养融合标杆


泰康之家·粤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岭居国际生态居住区内,目前共有近700位居民入住,平均年龄超过80岁。


作为专业持续照料社区,活力养老是粤园的一大标志。除了完善的娱乐和生活设施外,园区内专门为居民提供培训的乐泰学院每年能提供课程 220门,其中28门课程的讲课人是同样居住在粤园的居民,他们或是各专业领域的教授、退休老教师,或是从未走上过讲台但愿意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分享的长辈。


在粤园,87岁的曹叔叔在社区实现开画展的梦想;85岁的医学教授佟叔叔钻研文学,分享古典诗词心得;72岁的京剧花旦李阿姨重拾教鞭,开设了京剧唱作研习班。泰康之家为长者们提供施展“银发智慧”的空间和平台,长辈们可以充分发挥余热,增强了他们与社会的链接性,消除孤独感,享受快乐感,共建富有生命力的活力社区。


如果说活力养老是粤园的底色,那么医养融合就是粤园的支柱。作为粤园医养融合的核心,广州泰康粤园医院共设有约130 张医疗床位,打造了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健康管理等老年病为主的特色科室,基本能够做到“看的了小病,治得了慢病,救得了急病”。


开业五年来,粤园及社区医院累计为居民实施超1300次拉绳报警的有效紧急救助,开展各类健康和风险评估超37000人次,提供门诊服务超57000人次,防跌倒运康服务超20000人次,家庭医生慢病随访超4500人次。



除了基本的医疗服务外,粤园也搭建起了一套科学专业的养老护理体系。在粤园,每个长辈都有自己的多学科专业支持团队,包括管家、社工、医生、临床药师、康复治疗师、文娱活动师、营养师等。针对一些护理等级较高的居民,粤园也有专门的护理房间,由专人提供一到五级的专护服务。


去年12月,粤园的医养融合体系再度扩围。为了为终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泰康安宁疗护项目在粤园医院10楼落地。10间家庭式安宁疗护病房被正式启用,这些房间可以按照老人居家生活的痕迹来布置,同时提供芳香疗愈、心理疏导、哀伤抚慰等全生命流程服务,帮助居民有尊严地走完生命之旅。


以大湾区为蓝本,打造医养康宁全产业链


粤园的成功运营只是泰康持续布局大湾区的一个缩影,为泰康在更大范围内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奠定了基础。“2014年在粤园首次提出了医养融合的概念,到今天为止我们正在大湾区构建一个扩大版的医养融合。”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表示。


在目前已开业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中,每家社区配建一家康复医院,解决老年常见病、老年慢病和急救问题。而在大湾区,医养融合将不局限于某一个园区。


据了解,位于深圳的泰康之家·鹏园正在加速建设中,可提供约1300个养老服务单元和约100张康复床位,预计2023年首期投入使用。与此对应的是,泰康全国五大医学中心之一的深圳前海泰康国际医院(筹)也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


深圳前海泰康国际医院(筹)规划床位1160张,定位为一家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国际化医院。医院筹备组执行组长李贤新表示,深圳前海泰康国际医院(筹)和美国的西达赛奈医疗签了十年战略合作协议,对方是美国西部高端医疗服务头部的医疗集团,在全美排名第六。“我们和它的合作,不仅仅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训,还有医院整体的服务理念。”



专科方面,泰康拜博口腔服务网络已经在大湾区实现多城覆盖。广东罗浮山人文纪念园作为临终关怀服务的延伸也已经落地。此外,泰康还在积极推进佛山珠海等城市养老社区的投资落地。


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必然会带来服务质量的叠加效应。举例来说,在大湾区的范围内,泰康之家社区的居民一定是泰康旗下医疗机构的重点客户,能够跨区域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反过来,这些居民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基于老年疾病和康复的临床数据,帮助医院开展专项研究。


是早还是晚?大湾区的战略选择


大湾区的概念出自于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尽管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大湾区的老龄化程度并不高。但如果刨除非常住人口来算,以广州为例,其城区的老龄化比例在20%以上,和北京、上海接近。另一方面,大湾区汇集了大量的外来年轻人口,这就带来了老人随子女迁居大湾区的可能。


“我们预计大湾区对养老产业的需求会持续增加。湾区的养老市场还可以辐射整个港澳。粤港澳跨境养老合作将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广东可以为香港、澳门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而香港和澳门的养老需求,也将有效促进广东养老产业的发展。”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泰康健投高级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表示。


另一个不同的视角在于,对于泰康想要推动的养老革命来说,大湾区的人口结构或许是最好的试验田。在长寿时代,少子化这些现实问题的交织下,养老负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就像在龚玉的报告文学中多次提到,很多地方看着挺好,但是付不起钱。如何为将来的养老做好筹资准备,或许是年轻时就该考虑的问题。


“很多人说大湾区比较年轻,做养老产业好像早了一点。但是我的观点恰好相反,这里经济发达,人口结构年轻,我们可以早做准备,以免重蹈其它城市过去的教训。”刘挺军表示。




为此,泰康保险集团从支付端也做了创新升级。2012年泰康首创“幸福有约”计划,将年金保险和养老社区入住确认函结合。最近泰康又推出了附加健康心享医疗保险,在延续原有百万医疗险的基础上,新增了特需医疗、特定疾病豁免保费、健康管理服务三项责任。此外,泰康还将产品创新进一步扩展到长期护理、人生最后一站“生前契约”等,覆盖生命的全过程。


去年9月,泰康人寿(香港)有限公司正式获批设立。公司成立后,将直接为香港当地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良的保险保障、养老医疗与财富管理服务,满足香港客户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2007年泰康投身养老事业,首创保险与医养的跨界融合,将虚拟的保险支付体系和实体的医养康宁服务体系相结合,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构建长寿、健康、财富三大闭环,为长寿时代提供企业解决方案。


“泰康方案就是要打造一站式医养康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真正做到商业向善。未来,我们也要坚定地把泰康方案带到香港,带到澳门,为整个大湾区的长者们带来幸福。”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表示。

本文来源:八点健闻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