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启,三家医药医疗公司入围 创新疫苗第一股发行,首日上涨57% 年内最大医疗收购案公布,164亿美元交易落定 请关注本周医药投融资周报! Business-Follow us 本周交易综述 生物医药:本周共有7项私募融资交易,4项兼并收购,4项IPO。其中

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启,三家医药医疗公司入围
创新疫苗第一股发行,首日上涨57%
年内最大医疗收购案公布,164亿美元交易落定
请关注本周医药投融资周报!

Business-Follow us
本周交易综述
生物医药:本周共有7项私募融资交易,4项兼并收购,4项IPO。其中人工智能医药研发商Atomwise获1.23亿美元投资;药研社获C+、D轮超6亿元人民币投资;美国细胞治疗上市公司西比曼(CBMG.O)签订私有化协议,云锋基金、泰福资本、Velvet Investment及西比曼高管组成新实体以每股19.75美元对公司进行收购;康希诺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首个H+A疫苗股;新型mRNA疫苗企业CureVac在纳斯达克上市。
创新医疗器械:本周共有4项私募融资交易,2项兼并收购。其中西门子医疗164亿美元收购瓦里安,成为年内最大医疗收购案;捍宇医疗完成5亿元D轮融资,预计将加快登陆二级市场的步伐;沃比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将促进其全球出血和缺血性卒中治疗产品组合的开发。
IVD与精准医学:本周共有4项私募融资交易,1项兼并收购。其中生殖遗传一体化测序解决方案供应商嘉宝仁和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贝瑞基因拟进行超过20亿规模定增,扩大产能并拓展新业务;单细胞DNA检测企业Mission Bio完成7,000万美元C轮融资;mNGS宏基因组感染检测企业微远完成2亿人民币B轮融资;赛默飞收购QIAGEN受挫。
医疗服务:本周共有1项私募融资交易,1项兼并收购,1项IPO。宠物医药企业倍珍保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大钲资本宣布完成对京都儿童医院的并购,进一步完成其妇幼医疗集团版图的打造;中国口腔医疗集团再次冲击IPO,连锁专科服务本年是否能迎来IPO大爆发让人期待。
智慧医疗:本周共有5项私募融资交易。水滴筹完成近2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并预计将尽快启动上市计划;AI辅助诊断公司科亚医疗完成1.5亿元B+轮融资,结合本周两张AI糖网三类证获批,AI诊断领域商业化路径逐步清晰;新三板公司世窗信息完成向海尔生物的定增;泽创天成完成2,000万元Pre-A轮融资;医美线上平台如是美完成A轮融资。

本周重点新闻回顾
创业板新规携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来袭
新闻简述:8月14日,深交所发布消息,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公司上市时间正式定于8月24日。截至目前,创业板注册制下已有18家首发公司完成新股发行,静待创业板历史时刻的来临。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正式推进创业板注册制。6月12日,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发布创业板注册制配套规则和管理办法。6月22日,首批创业板注册受理企业出炉,而这距离即将到来的8月24日首批注册制公司上市仅仅间隔2个月。
投资人视角:首批即将上市的18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来自于信息技术、消费、工业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其中3家来自医疗领域的企业分别为回盛生物、维康药业和康泰医学。其中,回盛生物和康泰医学的发行市盈率均接近60倍,为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中最高。此外,18家公司均采用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上市标准。
创业板注册制的开启同时意味着创业板一系列新规的实施,部分新规包括:创业板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优化盘中临时停牌机制,设置30%、60%两档停牌指标,各停牌10分钟;引入盘后定价交易机制,允许投资者在竞价交易收盘后按照收盘价买卖股票;创业板注册制下发行上市股票首个交易日起即开放融资融券;优化退市机制,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环节,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
继科创板注册制正式实施,本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同样是以市场化为方向,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长期以来,国内资本市场面临着企业上市难和资本退出难的困境,而部分已上市企业却沦为没有投资价值的“僵尸股”,有损股市生态;另一方面,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造假成本过低且市场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注册制的推行使得监管机构在企业上市过程中简政放权,而在合规管理上从严从重。在确保企业所披露信息完整、准确的前提下,由市场对企业进行价值判断。
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将进一步净化上市企业信披生态,倒逼二级市场投资者提升专业能力,有助于形成更为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一级市场方面,注册制保证了顺畅的退出通道,解决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使得资本方更愿意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企业结合,让具备创新能力和业绩成长性的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提升企业上市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这其实也是注册制将会给市场带来的另一重深层次价值,让我们拭目以待。
经典案例复盘
私募融资
赞荣医药
A+轮:2,000万美元
投资机构:(领投)夏尔巴投资、启明创投,(跟投)幂方资本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8年,位于上海。公司是致力于小分子肿瘤创新药物研发的生物科技企业。目前公司旗下有五条核心管线,其中该公司针对乳腺癌脑转移搭建的创新药管线是进展最快的临床管线。这五条管线立足于药代动力学(DMPK),从药物的分布、代谢和吸收等方面入手,重点发现并解决现有临床化合物的突出问题,保证立项的差异化。
投资人视角:赞荣医药的差异化优势其一在于他们团队背景专业、执行力强、效率高,从最初从零开始到第一个管线中美双报IND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其二优势是其在药代动力学上的优势,以药物在DMPK方面的难题为切入点,专门做临床上已被验证的靶点,但是针对临床阶段中由于药物代谢动力学问题而导致开发受阻的产品,从而持续挖掘高潜力靶点的深度价值。我们认为,赞荣医药发挥其差异化优势,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方面立项,拥有清晰而独特的路线和目标,以及其专业、高执行力团队,是其在创新药的海洋中扬帆起航的明显优势。
私募融资
派真生物
B轮:数千万元人民币
投资机构:(领投)凯辉基金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广州。公司是一家病毒载体包装及基因治疗CDMO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专注于快速、大规模生产高纯度、高滴度、高感染力的基因治疗载体重组腺相关病毒的企业,定位于GMP级AAV工艺与大规模生产为核心的基因治疗CDMO服务,也为研究者提供AAV包装和载体克隆服务,致力于从基础研究、临床前开发与临床试验提供经济、高效、规模化和合规可控的AAV载体整体解决方案。
投资人视角:据Frost & Sullivan预测,2024年全球基因疗法CDMO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超过25%,是生物药CDMO的2.5-3倍;预计2022年国内基因疗法CDMO市场规模将超过5亿美元。目前国内基因疗法CDMO行业尚处于初期阶段,玩家很少,竞争格局非常好,加之CDMO行业具有先发优势、强者恒强的特性,是产生独角兽企业的绝佳机会。基因疗法CDMO公司面临更高的技术壁垒和人才壁垒,是否拥有病毒载体GMP级别的大规模生产能力是关键,我们建议关注这一赛道的优质企业。
私募融资
捍宇医疗
D轮:5亿元人民币
投资机构:(领投)弘晖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盈科资本,(跟投)朗姿韩亚、朗玛峰、幂方资本、东证资本、泰福资本、合方科创、春风创投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上海。公司是国内瓣膜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核心产品是二尖瓣介入器械Valve Clamp,用于对二尖瓣返流疾病进行微创介入治疗。Valve Clamp已于2018年10月完成12例探索性人体临床试验,目前正处于上市前临床阶段。
投资人视角:根据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统计发现,二尖瓣反流患病人群庞大且诊断率、治疗率均较低,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尖瓣反流治疗的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远超主动脉瓣病变治疗市场。二尖瓣介入治疗产品技术壁垒极高,目前赛道尚属于早期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公司技术、研发积累、产品可行性的验证等方面。TAVI厂家启明医疗、沛嘉医疗相继港股上市,资本市场对于瓣膜热情高涨。市场上的纽脉医疗(置换)、德晋医疗(修复)、捍宇医疗(修复)等二尖瓣公司纷纷获得资本的青睐,Mitraclip国内获批更是加速市场发展及资本注入,预计捍宇医疗将加快登陆二级市场的步伐,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大的热度。未来几年围绕二尖瓣市场的投融资事件值得跟踪,同时也期待国产首款二尖瓣介入治疗产品早日获批上市造福患者。
私募融资
沃比医疗
B+轮:数亿元人民币
投资机构:(领投)中信医疗基金,(跟投)麦星投资、前海母基金、长安私人资本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和生产基地位于中国的上海医谷,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了全资研发子公司(研发中心)。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神经介入领域的医疗科技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国际高端血管疾病治疗的创新产品。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促进其全球出血和缺血性卒中治疗产品组合的开发,加快在欧美、日本、南美等海外市场布局,支持该公司正在进行的两项临床试验,推进2021年出血和缺血性卒中产品在国内取证及上市。
投资人视角: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卒中也成为中国患者第一大致死因素,整体死残率大于60%。加上技术上的迭代更新,临床结果的利好,使得近两年神经介入赛道异常火热,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研发神经介入产品的公司,投资人也纷纷关注并布局该领域相关公司。
我们认为,以弹簧圈为代表的神经介入产品研发,因为手术难度大,医生对产品挑剔度相当高,十多年以来,国产产品一直难以全面替代。可以预见国产厂家一旦核心技术被攻克,在安全性有效性保障的前提下,将一举打破进口垄断。同时其中以吸栓导管等为代表的创新产品涌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美医生对卒中的临床术式和手术习惯,或将影响传统市场格局。建议关注欧美最新的临床应用趋势,及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私募融资
微远基因
B轮:2亿元人民币
投资机构:(领投)鼎晖资本,(跟投)中金启辰、火山石资本、国科嘉和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8年,位于广州。公司专注于基因技术创新与感染精准医疗,拥有病原宏基因组学(mNGS)诊断与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13)快速诊断技术平台。
投资人视角:2018年以来,mNGS宏基因组和CRISPR技术在科研和临床领域的受关注程度持续上升。今年初的新冠疫情,以及后疫情时期对于感染疾病的防控更促进了相关检验手段的发展。基于宏基因组和CRISPR等测序技术的病毒检测方法学在面对全新病原体时体现了覆盖全面、简便快速的优势。mNGS由于其方法学属性,对于未知或复杂感染情况有着其他方法学不具备的全面性;
而CRISPR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检测效率和灵敏度方面更是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也有望成为企业从该赛道脱颖而出的杀手锏。
自2018年MIT的张锋团队和UC Berkley的Doudna团队分别发表了自主开发的基于CRISPR技术的全新诊断工具以来,这一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效率的新兴诊断技术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而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张峰团队基于原有的SHERLOCK技术,开发出了配套的试纸,可在短时间内显示特定病原核酸的检测结果,同时成本只需要数美元对于这一类技术创新属性较强的企业,我们建议关注其团队实力,以及研发方向与临床应用的结合程度,能否开发出贴近临床需求的产品或应用,是决定企业未来成长空间的重要因素。
IPO
康希诺
交易所/股票代码:688185.SH
每股发行价格:209.71元人民币/股
发行股数/总股本:2,480万股/24,745万股
募集金额:52亿元人民币
发行市销率:22,719x
发行时市值:518亿元人民币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
首日涨幅:+57%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天津。公司注册资本1.56亿元,是由跨国制药企业高管团队回国创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康希诺生物以在世界范围内提供预防传染病和感染病的解决方案为己任,专业从事高质量人用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是国内领先的疫苗研发、生产企业。
投资人视角:康希诺作为港股“创新型疫苗第一股”,2019年3月港股一上市即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首日涨幅即高达57%。康希诺本次挂牌科创板,实现了首个“H+A”疫苗股。本次科创板发行价为209.71元/股,是科创板第二高的发行价,也是A股史上第二高发行价,仅次于石头科技。
康希诺作为跨国制药企业高管团队回国创立的专业从事高质量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技术过硬,在研管线丰富。目前管线正在研发涉及超过12种疾病领域的16种在研疫苗,其中3款为全国创新疫苗。其中被批准一款疫苗:Ad5-EBOV于2017年10月在中国获得新药申请批准,仅可作应急使用及国家储备。
而在新冠疫苗方面,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开发的Ad5-nCoV是国内唯一使用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进行研发的新冠疫苗,现已批准军队内部使用。
我们认为,我国疫苗市场体量庞大,需求持续增长,是值得关注领域。而疫苗领域的投资机会在于创新型的二类疫苗、市场更为庞大的成人疫苗和多联苗。中国疫苗行业壁垒包括研发能力、生产质量监管以及密集的资金需求,好的疫苗标的需要有强大的团队,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监管。
IPO
CureVac
交易所/股票代码:CVAC.O
每股发行价格:16.00美元/股
发行股数/总股本:1,333万股/1.76亿股
募集金额:2.13亿美元
发行市销率:162x
发行时市值:28.16亿美元
保荐机构:BofA Securities、Jefferies、Credit Suisse、Kempen & Co。
首日涨幅:+249.38%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德国。公司是一家生物疫苗研发生产厂商,致力于基于mRNA载体的疫苗产品的研发及生产业务,并正在研发新冠疫苗。
投资人视角:在过去的20年中,CureVac投资开发了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RNA optimizer,优化了mRNA,以保留关键的蛋白质-RNA相互作用。CureVac差异化的技术平台旨在优化基于mRNA的药物的每个成分。利用这些独特的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mRNA的药物,成为mRNA肿瘤疫苗领域发展最早且全球首家建立符合GMP标准的mRNA生产线的公司,主要研发管线包括肿瘤免疫疗法(癌症疫苗)、治疗罕见疾病的抗体疗法和针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性疫苗。
CureVac现在的产品包括候选药物CV8102和CV7202。目前,CV8102正在进行实体肿瘤的一期试验,CV7202正在进行狂犬病疫苗的一期试验。此外,该公司还在推进其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mRNA疫苗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6月在健康志愿者中启动了一期试验,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获得试验结果。
在此次疫情的冲击下,一些国内外知名的mRNA技术公司在新冠疫苗的开发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除了CureVac,还包括Moderna、BioNTech以及中国领先的mRNA创新药企斯微生物,他们都通过公司多年积累的技术平台,不断优化升级,探索新冠疫苗研发的新路径。CureVac是继Moderna、BioNtech之后第三家登陆纳斯达克的mRNA技术企业,此次CureVac成功上市,体现了资本市场对mRNA技术的持续认可,我们希望在外部资本的助力下,能有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为医疗行业带来新希望。
E药经理人:我们致力于成为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最前线的思想火花。
浩悦资本:浩悦资本创立于2013年,致力于成为嫁接中国医疗事业与资本的桥梁。浩悦资本的研究领域和交易范围覆盖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IVD与精准医疗、医疗服务和智慧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浩悦资本的团队由深耕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多年的资深投资银行家组成,长期密切追踪医疗健康投资市场动态和投资趋势,每周发布医疗行业周报和整理医疗大事件,从资本角度解读新政策和新前沿。
本文所载的信息全部来源于公开资料,但E药经理人与浩悦资本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文所载的信息、材料或分析只提供给收件人作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收件人不应单纯依靠此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E药经理人与浩悦资本及其雇员对因使用本文及其内容而引致的损失不负任何责任。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