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外资药厂弃标冷眼旁观,国产药厂降幅超98%残酷竞争,第三批国采落下帷幕

   三批集采落下帷幕,价格大战持续,内外资药企各不同 A 轮1.5亿美元,这家基因疗法公司引资本关注 AI 筛药行业火热,看点和风险点各在哪? 请关注本周医药投融资周报! Business-Follow us 本周交易综述 生物医药:本周生物医药板块交易如火如荼:私募融资

  

  • 三批集采落下帷幕,价格大战持续,内外资药企各不同

  • A 轮1.5亿美元,这家基因疗法公司引资本关注

  • AI 筛药行业火热,看点和风险点各在哪?

  • 请关注本周医药投融资周报!

Business-Follow us

本周交易综述





生物医药:本周生物医药板块交易如火如荼:私募融资领域有10起交易,其中超过5亿人民币的交易有3起。并购领域出现了生物医药年度至今为止的最大交易和第三大交易:强生65亿美金收购专注自身免疫疾病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omenta(MNTA.O);赛诺菲37亿美金收购Principia Biopharma(PRNB.O)。IPO方面,和铂生物提交港股IPO申请,另有3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创新医疗器械:本周共有1项私募融资。鼎科医疗获近亿元B+轮融资,继续发力“介入无植入”市场。

IVD与精准医学:本周共有1项私募融资,2项IPO。指真生物获得盛宇等机构近亿元投资;广州安必平于科创板上市;上海阿拉丁科创板过会。

智慧医疗:本周智慧医疗领域交易活跃,共有8项私募融资交易。京东健康与高瓴资本签订B轮投资协议,预期投资总额超8.3亿美元;人工智能诊疗平台开发企业奕诊智能完成1,500万美元A1轮融资;互联网母婴健康管理平台壹零医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医药数据平台医药魔方获得兴富资本数千万元投资;另有创星科技等四家企业亦于本周公布融资信息。







本周重点新闻回顾




外资药厂弃标冷眼旁观,国产药厂降幅超98%残酷竞争,第三批国采落下帷幕

新闻简述:8月20日,全国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正式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从采购规模上来看,第三批国采不论是采购品种,还是采购金额都远超以往:“4+7”采购金额19亿元,集采扩围采购金额35亿元,第二批国采88亿元,而第三批国采基数高达226.5亿元,比“4+7”增长近11倍。本次国采有近200家企业参加,产生拟中选企业超过120家,拟中标药品品种超过50个,拟中选产品近200个。从各药企报价情况来看,72%的报价产品降幅超过了50%;公布的拟中标产品平均降价达53%,最高降幅达到98.72%。

投资人视角:和过去三次国采一样,此次国采依然是价格大战。参与国采的56个品种覆盖了抗生素、心血管、关节炎、生殖系统、抗癌药、糖尿病、精神病、消化系统等领域,2019年在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超过540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国内仿制药企争夺激烈,而很多原研药企包括GSK、默沙东、罗氏、礼来等直接弃标,仅有卫材、辉瑞和优时比的三个原研产品进入拟中选名单。

整体来看,这次企业有效报价降幅集中分布于50%-80%之间。很多拟中标产品降幅都超过90%以上。其中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的盐酸美金刚片降幅超过98%,为56个品种中最大降幅,该公司的另一品种孟鲁司特钠咀嚼降幅也超过97%。另一家头部企业齐鲁制药也不甘示弱,枸橼酸托法替布、阿哌沙班等多个品种降幅均超过90%以上。

总体而言,敢于报出低价的国内仿制药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百强企业:相比小企业,大企业产品线广,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数量更多,比起小企业更有机会进入集采;此外,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带来成本优势,有实力通过低价进行“清场”,并在集采执行后在院内院外综合布局,更容易凭借低成本获得市场份额。

相比国内仿制药企的大幅降价,外企撤出国采的态度明朗。多家外企进口原研药的报价甚至高于联采办给出的最高申报价。例如阿斯利康的阿那曲唑每片报价近30元,高出最高限价3倍;雅培的克拉霉素6.9元的报价比规定最高申报价高出超过11倍。

实际上,无论企业采取何种态度,未来国家集采的进一步开展也将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近日,国家医保局价采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带量采购走向常态化,原则上要应采尽采,今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也已明确规定: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案要求在2022年达成此目标。带量采购的进一步开展将对国内药品和耗材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型药企头部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强化?国内仿制药企和原研药外企的市场地位会有怎样的变化?集采是否能推动国内优质药企加速向原研药企转型?我们将持续关注。




经典案例复盘


私募融资




赋源医药

A轮:1.5亿美元

投资机构:斯道资本(Eight Roads)、F-Prime Capital、礼来亚洲基金、高瓴资本、红杉资本、ARCH VENTURE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上海。公司聚焦世界前沿的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立足中国,放眼全球。针对罕见病及癌症治疗领域,推动新药研发与上市,满足病患需求。 

投资人视角:迄今为止,2020年基因疗法领域已完成9笔私募融资(赋源生物、纽福斯、信念、Exegenesis Bio、安龙生物、克睿基因、和元、派真、吉凯),融资额屡创新高,显示出这一领域的火热。不论是布局罕见病、眼科疾病、血液疾病、肿瘤等,还是基因疗法CDMO,都得到投资人的青睐。我们认为基因疗法虽然在国内尚处于临床前阶段,但是海外多个难治疾病的POC已得到验证,成药性风险较小,且作为平台型技术可以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建议关注国内优秀的基因疗法公司(如Exegenesis Bio等)及基因疗法CDMO公司。





私募融资



星药科技

Pre-A轮:千万美元

投资机构:(领投)源码资本、DCM资本,(跟投)晨兴资本、高榕资本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深圳。公司是一家以AI技术赋能新药研发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致力于将尖端人工智能技术与药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相结合,搭建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帮助科学家探索更广阔的可成药空间,降低药品研发成本、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投资人视角:新药研发的流程复杂,研发周期较长,平均一个药物的开发周期超过6年,而最终的成功率不足10%,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化合物结构、基础生理机制和基因等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处理海量医学数据,从而大大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进程,为整个医药行业节省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目前新药发现还处于技术萌芽推动期,技术相对不成熟,未来该技术的成熟周期可能也会相对较长。国外市场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企业和应用,如Schrodinger、IBM Watson Health、Nimbus Therapeutics、Benevolent AI、Atomwise等,而国内整体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在AI筛药这一领域有布局的国内企业除了星药科技,还包括晶泰科技、深度智耀、寻百会、冰洲石生物科技等,近几年持续受到各大投资机构青睐。

AI筛药作为一种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各大药企的关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如AI新药研发人才匮乏、复杂的生物学使得药物研发的难度比预期大以及优质数据不足等,未来如果能在这些方面加以完善,相信AI筛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私募融资



指真生物

A轮:近亿元人民币

投资机构:(领投)盛宇投资,(跟投)亦庄国投、弘晖资本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北京。公司基于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平台、蛋白荧光标记技术平台、多光谱流式荧光检测平台以及全自动磁分离技术平台打造了一系列流式荧光免疫和血球感染联检产品线。

投资人视角:流式荧光技术可用于蛋白或核酸检测,具有多指标联检、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通量高及成本低等优点,近几年被临床所接受。透景生物通过与Luminex合作,成为国内最早的流式荧光试剂开发商之一,已经成功推出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试剂和HPV DNA分型检测试剂。流式荧光技术中荧光编码微球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壁垒较高,指真生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平台,未来有望实现完全自产,致力于成为为数不多能够突破流式荧光技术的国产厂家。该平台也有望成为指真生物血球感染联检及流式细胞仪之外,最有潜力的技术平台。





私募融资



京东健康

股权融资:8.3亿美元

投资机构:高瓴资本

公司简介:2019年5月,京东集团成立京东健康子集团。目前京东健康的主要业务包括医药健康电商、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服务与智慧化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对药品全产业链、医疗全流程、健康全场景、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覆盖,构建了业内布局完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

投资人视角:京东健康自2019年成立以来,着力在互联网医药流通领域,截止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零售渠道之一。除了京东健康,高瓴也在医药流通领域进行重度布局,旗下高济医疗目前已整合上万家实体零售药店。预计随着此次投资的完成,双方将有机会持续探讨线上线下零售平台的深入合作,甚至结合各自在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加强在医药流通、医疗服务领域的影响力,探索出一条从服务到药品的价值、流量流转之路。






兼并收购


Momenta(MNTA.O)

卖方机构:Momenta(MNTA.O)

买方机构:强生(JNJ.O)

交易金额:65亿美元

估值:65亿美元

股权占比:100%

公司简介:Momenta Pharmaceuticals, Inc.成立于2001年,位于波士顿。公司是一家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新疗法和药物的企业。Momenta公司开发了实验性疗法Nipocalimab,该疗法正在测试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投资人视角:强生收购Momenta为本年度至今最大的并购案例,赛诺菲收购Principia则位列第三,仅次于吉利德科学以49亿美元收购抗癌药制造商Forty Seven Inc,接连的两笔交易均展现了国际巨头对于免疫相关疾病领域的信心与决心。回顾2019年,全球畅销药物前100中有25个免疫相关疾病用药,而Frost & Sullivan则预测2024年我国免疫疾病用药市场将增长至530亿元。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率将有所提升,同时大众对于免疫相关疾病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建议持续关注该领域的研发动向。





IPO


安必平

交易所/股票代码:688393.SH

每股发行价格:30.56元人民币/股

发行股数/总股本:2,334万股/9,334万股

募集金额:7.13亿元人民币

发行市盈率:38.55x

发行市销率:8.03x

发行时市值:28.52亿元人民币

保荐机构:民生证券

首日涨幅:+120.03%

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05年,位于广州。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液基细胞学诊断产品(LBP系列)、分子诊断产品(PCR系列、FISH系列)、免疫组化诊断产品(IHC系列)以及病理诊断仪器等;核心产品是LBP和PCR产品。

投资人视角:安必平此前曾于2015年2月冲击深交所创业板,但由于销售未经注册的试剂未能成功。2016年12月再次尝试通过金宇车城借壳上市,仍未成功;在科创板设立后,安必平于2019年再次提出上市申请,此次尽管成功过会,但安必平仍然面临研发费用占比较低、分红不到位、关联交易金额较大等质疑。在IVD企业纷纷登录科创板的热潮下,我们仍然要看到尽管IVD可以看做是一个“50%产品+50%市场营销”的行业,单纯依靠营销的企业也无法逃脱市场的灵魂拷问,持久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才是IVD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E药经理人:我们致力于成为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最前线的思想火花。


浩悦资本:浩悦资本创立于2013年,致力于成为嫁接中国医疗事业与资本的桥梁。浩悦资本的研究领域和交易范围覆盖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IVD与精准医疗、医疗服务和智慧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浩悦资本的团队由深耕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多年的资深投资银行家组成,长期密切追踪医疗健康投资市场动态和投资趋势,每周发布医疗行业周报和整理医疗大事件,从资本角度解读新政策和新前沿。


本文所载的信息全部来源于公开资料,但E药经理人与浩悦资本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文所载的信息、材料或分析只提供给收件人作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收件人不应单纯依靠此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E药经理人与浩悦资本及其雇员对因使用本文及其内容而引致的损失不负任何责任。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