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的示范效应在于,他们极其专注创新,聚焦某个领域不断发力,依托该领域扩展其创新边界,形成优势集群。 ※本文首发于2020年《E药经理人》杂志9月刊 2020年1月16日晚间,恒瑞医药宣布了一项重大的人事调整计划,孙飘扬卸任恒瑞医药董事长,转而出任
恒瑞医药的示范效应在于,他们极其专注创新,聚焦某个领域不断发力,依托该领域扩展其创新边界,形成优势集群。
2020年1月16日晚间,恒瑞医药宣布了一项重大的人事调整计划,孙飘扬卸任恒瑞医药董事长,转而出任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 虽经重大人事变动,但17日开盘恒瑞医药却上涨3.77%。当时总市值已达3965亿元。121天后,恒瑞医药市值突破5000亿元,超越中国石化,成为A股市值排名第十的公司。 20年来,恒瑞医药从一个传统的制药企业向创新药企转型的每一步都带着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与坚持。市场的信心在于,作为研发一哥,在新职位上的孙飘扬,更能专注地带领恒瑞医药在研发创新的路上,一骑绝尘。 孙飘扬告诉他的一位老朋友,自己不当董事长了。没想到,不到半个月,恒瑞医药人事变动的公告就发布了。 退下来的孙飘扬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新职务上: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 公司只要有关科研的会议,孙飘扬一定会参加。有时都不通知,开会进来坐在边上,全程听会。而所有的研发人员也都对孙飘扬的到来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当然,他们感到了压力比以前更大了。但他们同时也承认,效率也在提高。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困扰之下,恒瑞医药的半年报依旧亮眼,而研究成果更是喜人。年报显示,恒瑞医药上半年共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3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1个,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37个,取得3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完成2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报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国内新申请专利78件,国际PCT新申请39件,获得国内授权24件,获得国外授权49件。 恒瑞有一个部门,每天专门为孙飘扬提供国际最新的研发进展。而孙飘扬手边上摆着的,不是管理圣经,而是科研期刊。研发部门的主管发现,所有内容孙飘扬都会很认真地看,不但看,孙飘扬还会把他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研发进展挑出来,发给相关负责人。有些信息比他们科研人员掌握的还要前沿。 “他不仅是位出色的企业家,还更像是位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这是所有恒瑞医药研发人员对孙飘扬的共同认知。而专注,则是孙飘扬身上最为显著的标签。 2000年,恒瑞医药刚一上市,就用募集到的一半资金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当其他仿制药企靠着仿制药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靠着房地产、投融资等副业风声水起的时候,恒瑞医药则始终埋着头,从仿制药到创新药、从化药到生物药,紧盯新药研发的前沿,一点点地缩短着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一位在恒瑞医药负责对外项目合作的负责人曾表示,他们一直在找合作方,但考察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时候,还不如恒瑞自己的研究进展快。说这话时,他语气的遗憾中,带着些许自豪。做仿制药时,恒瑞医药大多聚焦于首仿产品。2019年,孙飘扬高调宣布砍掉大部分仿制药,专注创新药时,恒瑞医药更是紧盯最新的靶点进行研发。而当生物药成为未来药物研发大趋势的时候,人们才会惊叹的发现,作为一个传统化药制药企业,恒瑞医药早在生物药领域广泛布局。目前其在研的生物药已有20个,其中一类新药就达到14个。 恒瑞医药34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中国药企中堪称超豪华。从靶点筛选到临床研究,从小分子到大分子药物研发,从化合物合成到工业化生产,涵盖了研发的所有环节和流程。而更让产业界艳羡的是,这个团队的研发效率之高。 虽然各有分工,但每个药物的研发都是以项目组的形式,这个项目组成涵盖了临床前、临床、工业化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的整个流程。每个部门都会了解前个研发环节的进展,提前进行对接,而一旦大家认为这是个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前景,有市场的需求,会集中优势,全力以赴。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有时在立项时落后,但到了临床研究甚至是工业化生产阶段,恒瑞就会逐渐缩短差距甚至赶超。有时候,即使在上市的时间上落后,恒瑞医药也能凭借着强大的销售能力,完成市场逆袭。 在恒瑞医药的研发会议上,科研人员经常听到孙飘扬追问:我们的创新点是什么,临床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之前没有人研发。而孙飘扬给他们定的标准就是:把真正有价值的药品带到临床。 9月29日,恒瑞医药宣布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批件》,批准公司格隆溴铵注射液注册上市。这是国内首家获批的注射液剂型。格隆溴铵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目前国内上市的有格隆溴铵片及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胶囊。恒瑞医药格隆溴铵注射液注册申请于2018年5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而其被纳入优先审评公示名单的原因就是:“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 就在同日,恒瑞医药还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批准2类新药注射用HR17020开展临床试验,用于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中VTE预防的常用药物虽然能够降低VTE发生的风险,但同时亦将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注射用HR17020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并具有知识产权的2类改良型新药,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上市。 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恒瑞医药的两项创新药的临床研究由于疗效优异,入选年会口头报告环节。这两项研究分别是由全国肿瘤内科界顶级专家秦叔逵教授牵头开展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三期临床研究(AHELP)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牵头的吡咯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二期临床研究(PHOEBE)。两项创新药研究能再次登上ASCO年会,这在中国制药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些不同阶段恒瑞医药研究水平的展现,背后恰恰正代表着恒瑞医药一贯的选择。而更令人侧目的是恒瑞医药在研发中体现出的,围绕其产品群而进行的联合创新思路。由此产生的协同创新效应,让对手即便在某一个靶点的研发上超过恒瑞,也最终无法在整体上与之抗衡。 例如,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肝细胞癌、肺癌及食管癌等领域。2020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共有10项研究入选,涵盖的治疗领域包括:肺癌、肝细胞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淋巴瘤、鼻咽癌、胆管癌等。此外,恒瑞医药的PD-L1单抗SHR-1316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已处于III期临床。 如今,恒瑞医药阿帕替尼与PD-1联合用药、SHR3680、SHR0302、SHR1459等产品获准在海外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就在今年4月,恒瑞又与韩国CG公司签署协议,以8775万美元将PD-1单克隆抗体项目许可给CG公司。 恒瑞医药的创新能力也接连获得国际认可。英国医药资讯公司IDEA Pharma发布2020年医药创新指数和医药发明指数排行榜,恒瑞医药首次上榜,分别位列第13位和第15位。这是中国制药企业首次入选该指数。 恒瑞医药的示范效应在于,他们极其专注创新,聚焦某个领域不断发力,依托该领域扩展其创新边界,形成优势集群。而他们又有坚持的毅力,不争一时短长,更擅于利用国际视野、全球趋势来排兵布阵,这种将尊重药品创新的规则放至首位的进取心和企图心在当下中国医药企业里,更显难能可贵。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山佳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