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单笔融资超3亿美元!AI+药物研发迎来新拐点?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AI+药物研发领域投资最为活跃的一年,全球的制药巨头、科技巨头、创业公司纷纷进入这一赛道。AI+药物研发,或将在未来10年的时间,对医药领域进行一场颠覆性改变。 3.188亿美元,来自中国深圳的晶泰科技,摘下了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单笔融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AI+药物研发领域投资最为活跃的一年,全球的制药巨头、科技巨头、创业公司纷纷进入这一赛道。AI+药物研发,或将在未来10年的时间,对医药领域进行一场颠覆性改变。


3.188亿美元,来自中国深圳的晶泰科技,摘下了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单笔融资最高金额的桂冠。
人们不禁要问:AI+药物研发已经成熟了吗?晶泰科技又是何方大神?这一切或许要从当前新药研发的困局说起。
“尽管制药公司几十年来不断增加投资,但投资十亿美元得到的上市新药数目每九年减少一半。”这一现象被称作 Eroom (倒摩尔)定律。Eroom定律影响着当今全球所有新药研发团队,根据Deep Knowledge Analytics的研究,全球新药投资回报率已经从2010年的10.1%下降至2018年的2%以下。一时之间,研发回报率持续下滑、投入高、耗时长、风险高,成了新药研发的“代名词”。
虽然新药研发面临倒摩尔定律的挑战,但产业界普遍认为,近年来日渐兴起的人工智能(AI)技术,或许可以破解新药研发的困局。晶泰科技,正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01 第一个吃螃蟹
2020年,“人工智能发现分子”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作为从麻省理工学院(MIT) 校园走出的创业公司,随着3.188亿美元融资的达成,晶泰科技正在成为全球AI制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早在2014年,当时晶泰科技的三位创始人——温书豪、马健与赖力鹏还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后,从事物理学研究。“药物也是原子和电子组成的,只不过医药界是从生物与化学的角度去进行药物研发,而我们是基于物理原理,以更微观的角度理解药物和靶点的相互作用。”说起成立公司时的想法,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马健回忆道,“以物理学的背景从事药物开发,是我们最初的出发点”。2015年,温书豪、马健与赖力鹏三人决定成立晶泰科技,从自身擅长的药物晶型研究出发,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提高创新药物的用药可及性。
晶泰的这一理念,也得到了辉瑞的认可。辉瑞的科学家们在《量子物理学和AI如何颠覆药物发现与开发》中,对晶泰科技在底层物理、人工智能以及跨云超算能力在新药发现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表示肯定。
创立之初的晶泰科技,以在晶型预测方面的成就为行业知晓,晶型预测也成为其最重要的标签之一。通过构建平台、算法、实验相结合的循环优化迭代模式,充分发挥以大规模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与服务平台的优势,晶泰科技能够有效提高晶体结构预测及筛选算法和专业化晶型实验等的效率及准确性。
晶泰科技打造的“物理+AI+云端超算”新一代药物发现平台,提供综合创新药物发现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中美的近20个新药发现项目中取得多个里程碑式进展。马健表示,通过计算,能够帮助药企优先选择最容易成功的候选化合物、晶型和研发路线,帮助这些新药研发专家趋利避害,减少研发时间和试错范围。“晶泰科技已经在药物晶形预测领域中奠定了其全球领导企业的地位,并让我们看到了接下来他们在药物分子发现领域成功的现实可能。”人保资本旗下的人保股权公司总裁张令佳这样评价道。
晶泰的小分子药物发现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将高精度算法和AI方法相结合,加快迭代速度,降低研发成本,更快、更高效地获得先导化合物和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丰富研发管线。晶泰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药物发现工具和服务,通过云端药物发现平台提供First-in-class型和Fast-Follow型小分子创新药物发现一体化解决方案,缩短近三分之二的药物发现时间,同时提供结构新颖多样的优势骨架,突破专利壁垒,快速将创新药品推向全球市场。
作为最早“吃螃蟹的人”,成立至今已满五年的晶泰科技,基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云计算三大技术基石,在药物分子力场、自由能微扰计算、微晶电子衍射技术、结晶实验研究等能实际解决产业问题的方向上持续投入,获得投资机构在技术、团队和社会价值等多方面的认可。
今年9月,晶泰科技宣布超额完成了3.188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人保资本、晨兴资本领投。成立于2015年的晶泰科技,此前已完成四轮融资。此轮融资后,晶泰科技的估值或可达到10亿美元。“量子物理+AI的技术大幅提升药物工业研发效率,未来还可能将业务拓展至新物质探索及材料工业等领域。” 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事业部负责人谢屹璟对晶泰的价值予以了肯定。
02 AI的五年巨变
“晶泰成立的这五年,是充满挑战并不断突破的五年。”马健感慨道,政策的出台、产业格局的变迁、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对晶泰这种以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企业是莫大的挑战和机遇。
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人工智能纳入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政策出台的两个月后,9月11日,以助力全球制药企业研发创新为目标,晶泰科技成立了,成为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企业之一。
晶泰的成长,与国家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政策密不可分。自2015年起,我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加,政策也在逐步完善。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把人工智能作为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出,意味着发展人工智能全面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1月,《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发布,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进入全面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阶段。2019 年,全国 31 个省市中已有 19 个省市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
进入2020年,人工智能已被列入“新基建”的政策范畴,将进一步引领产业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
政策的完善推动着人工智能行业加速前进,伴随着创新药研发的投资风口,AI助力药物研发渐成趋势。晶泰科技这笔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迄今最大的融资,代表了这一趋势。
以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创新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在国内新药研发赛道中拥有独特的稀缺性。“未来我们将从算力、算法和数据三个维度构建AI赋能的数字化药物研发新基建,并服务于全球药企、生物科技公司和合作伙伴,满足药物工业迫切的提效增速需求。”对于晶泰科技的未来,马健信心满满。
纵观全球AI赋能药物研发领域,国际制药巨头们早在数年前已经显露头角。
2017年,武田与AI药物研发公司Numerate 公司签约,用于开发肿瘤、胃肠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小分子药物;2018年,罗氏以19亿美金收购肿瘤大数据公司Flatiron Health,聚焦于探索AI技术在各类肿瘤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同年,强生与AI技术开发和应用公司BenevolentAI达成新药研发合作,并正在将一种用于监测婴儿的睡眠行为的AI产品推向市场……
头部药企们对AI赋能药物研发青睐有加,但业内也有反对的声音。有观点认为,目前AI制药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药物研发缺少公开共享的数据和先进的算法。尽管医疗界积累了大量原始数据,但大多不愿意共享数据。
AI+医药研发目前现状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可以明确的是,AI+药物研发的结合必然是未来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或将在未来十年的时间内,对医药领域进行一场颠覆性的革命,迎来新时代。
以晶泰科技为代表的处于AI+药物研发赛道的公司将进入发展黄金期。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李芳晨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