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中国医药创新城市地图|天津:往何处去

面临100多公里之外的北京的虹吸效应以及苏州、上海等城市的强有力竞争,虽然天津市的医药产业规模增速高于天津市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但要实现设定的目标难度依然巨大。 在2018年《医药界》·E药经理人对中国城市的医药市值进行排名时,天津排在第11位,两年之

中国医药创新城市地图|接沪桥头堡绍兴

绍兴的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已经建成,但企业总体创新力仍需时间发酵,作为接沪“桥头堡”,绍兴医药产业发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医药生物工业是浙江省不可忽视的重要产业之一,2019年,浙江省医药工业总产值913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各地级市也形成了各自...


面临100多公里之外的北京的虹吸效应以及苏州、上海等城市的强有力竞争,虽然天津市的医药产业规模增速高于天津市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但要实现设定的目标难度依然巨大。


在2018年《医药界》·E药经理人对中国城市的医药市值进行排名时,天津排在第11位,两年之后再次排名,没有太大的变化。

天津的医药产业发展四平八稳,没有太多惊喜,也未令人失望,在中国城市医药市值版图中一直处于二线的位置。又例如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2016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名列第8,到了2019年,超过长沙,被广州、石家庄、深圳超越,名列第10。此外,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青开发区也入围了上述报告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50强名单。

实际上,天津早在20年前就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列为了重点。

“结合天津开发区基础环境和全国各地区产业优势对比情况,我们把生物医药产业定为今后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调动资金、设施、土地、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投入。我们预计在10年左右培育起一批开发区原生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一个实力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原天津开发区科技局局长姚景文在2001年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回望当年的天津,彼时已有多达53家涉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外资企业在天津开发区落地,投资总额5.1亿美元,2000年天津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包括GSK、诺和诺德等外资巨头都在天津有所布局,时至今日,诺德诺德的天津工厂已经由最初的贴牌工厂发展到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供应胰岛素耐用注射器械和胰岛素成品的大型生产基地,GE医疗天津工厂也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磁共振设备生产基地。

但天津并不满足于此,其目标也很清晰,摆脱几乎仅有制造业的医药产业标签,实现本土医药产业的发展。20年之后,康希诺、凯莱英、赛诺医疗等企业的发展,也表明天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面临100多公里之外的北京的虹吸效应以及苏州、上海等城市的强有力竞争,虽然天津市的医药产业规模增速高于天津市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但要实现设定的目标难度依然巨大。

基于此,天津也悄然地调低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规划。2015年,天津市发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提出的目标是:到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三年后的2018年,天津市调低了这一预期,提出新的说法:到2020年达到1500亿元左右。而在此前,仅滨海新区和开发区提出的目标就要高于1500亿。

在2015年提出三年实现1800亿规模的同时,天津还提出推动5家企业实现上市的目标,但如今回过头来发现,目标略高。五年内,天津共有3家医药企业上市,且主要得益于2018年的港股新政和2019年科创板的推出。

显然,降低的目标更切实际。


01 京畿制造重地

无论是医药产业还是其他的工业产业,天津都有着“制造基地”的烙印。从空客A350到胰岛素,从一汽大众到GE的CT,“天津制造”行销世界。

在生物医药领域,五年前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曾经自省三点差距:一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与北京和上海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化学药和中成药比重较大,生物制品和医疗仪器比重仅占9%;三是龙头企业数量不足,只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与北京和上海相比,企业规模化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

如果翻看天津的上市医药企业资料,也能印证上述三点。天津市目前共有10家上市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在2010年前上市的有5家,分别是中源协和、天药股份、中新药业、天士力和红日药业,平均市值在百亿余元。

天士力是这五家老牌企业中市值最大的一家,也是一家转型中的中药企业。中药一直是天士力医药工业板块最大的收入来源。2019年,天士力实现营业收入189.98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收入62.15亿元,中药板块占据了七成。

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丸)、芪参益气滴丸等系列产品,构建了天士力以心脑血管用药为主的中药产品体系。但近年医保控费背景下,天士力的中药板块销量下滑严重,导致业绩承压。

中新药业、红日药业的收入构成中中药占比也都超过了一半。天药股份则以皮质激素类原料药为特色,而最为老牌的中源协和则经历了十年的乱局和股权争斗,可谓是大起大落,上市二十余目前市值仍在百亿之下。

因而除了生产基地以外,中成药和化药原料药占比颇高成为了天津市本土医药企业的一大特色。

二十年前就提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天津,一直在寻求转型,力图由“天津制造”转变为“天津创造”。为此,天津市近年选取了包括生物医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四个产业作为主要培育对象,将其作为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的突破口,培育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如今的生物医药版图之上,天津也给自己找到了发力方向:做强研发转化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孵化一批小巨人企业。化学药转型升级、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生物制药研发转化产业化、医疗器械培育成长等八个工程成为天津重点投资对象。
 
02 引才引智

除了老牌中药企业,近年天津也引来和孵化了一批明星企业,最为典型的就是凯莱英、康希诺、赛诺医疗等。

例如,在提出培育医疗器械产业的目标后,医疗器械产业成为了天津开发区发展速度较快、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之一。截至2018年,天津开发区共有医疗器械企业115家,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打造了血管支架、微创外科器械、流动医疗影像设备、全自动分析测试仪、体外快速诊断试剂等重点产品。其中,赛诺医疗已经实现科创板上市。

除了近几年国家在医药政策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外,天津连续两次发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超百亿资金进行投资,并对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拿出优惠政策,引才引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等各区也拿出各自的政策、计划、方案,推动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此外,由于此前天津市存在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低、产学研协同度低等问题,天津市相继引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国字号”研发机构,拥有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疫情期间受到追捧的康希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家在疫情期间为人所熟知的企业,是国内第七家赴港股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天津首家利用港股IPO新规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此前与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研发成功我国第一个埃博拉疫苗,获得市场知名度。

康希诺由多位海外归国科学家于 2009年在天津开发区组建成立,专注于人用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2011年,这家成立两年的公司获得了来自海达投资的第一笔投资,金额为500万人民币。 资料显示,海达投资正是天津当地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机构。

康希诺首席科学官朱涛表示:“疫苗研发的设备动辄几千万元,而最初康希诺只有一台发酵罐。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为我们租用设备,节省了大笔费用。天津市政府给予科研人才的诸多政策,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动力。”

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也曾感慨:“回国创业这几年,国内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与资本环境都为中国生物医药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支持,康希诺在这期间有幸聚集了一大批对疫苗事业坚定和热爱的专业人士,从而在产品研发、对外合作及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
 
03 明星企业的诞生与持续投资

获得天津市的资金支持后,康希诺又陆续拿到了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等明星机构的几轮投资,也让康希诺从单纯的研发公司转型成为具备研发与生产能力的综合性公司。

目前,康希诺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再次合作的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全球领先,疫情期间股价上涨超过100%,16种创新疫苗产品的研发管线也进展顺利,市值也跨上了400亿港币台阶。

市值再次刷新新高的还有凯莱英,2016年底上市的凯莱英,没用多长时间就成了天津市值最高的生物医药企业。6月初,凯莱英市值已涨到500亿元。

同康希诺相似,凯莱英也是由归国科学家所创办。不同的是,凯莱英创办得早,但获得认可却来得很晚。 

1998年,旅美的药物化学博士洪浩在天津经济开发区的创业中心正式启动了凯莱英的中国故事。但最初由于国内政策对生产许可的限制、创新药研发的迟滞、观念的落后,国内市场对凯莱英等为代表的CDMO技术价值的认知迟到了二十年。

但也因此,凯莱英成为了大部分全球TOP10制药企业的首选供应商之一,并长期获得口碑和订单,早在2010年,凯莱英就通过了美国FDA的cGMP认证。在2011-2015年间,凯莱英开发出了相较传统技术具备颠覆性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连续性反应技术、生物酶催化技术等。

而天津市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计划中,特别提出实施产业一体化发展工程,支持凯莱英等CRO优势企业建立研发生产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2018年3月,凯莱英与天津海河基金、天津开发区等共同发起设立创新药基金,加快优质医药创新品种引进。对于天津来说,借助凯莱英等企业,能够促进本地生物医药专业化分工,促进制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此外,借助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药明康德创新药物中间体及工艺研发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新药创制平台及逾千家科技型药企,天津已取得了数十项新药创制成果。

而作为政府引导基金的海河产业基金,专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截至2019年年中,投资带入了68个项目落地天津,计划在津投资规模1295亿,包括规模为22亿元的华熙生物项目。

而天津老牌的医药上市企业,例如天士力、中新等也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生物制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天士力生物也计划分拆上市。

如今,生物医药可以说是天津的一张“特色名片”,历经多年积累形成了集产品研发、技术转化、生产制造、商业物流、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但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课题下,天津如何错位发展、如何持续吸引人才与产业落地,仍是一道考题。翻开今年披露科创板申报稿的生物医药企业名录,来自天津的仅康希诺一家,而百公里外的北京,已经有了五家。
友情提示:
近期微信公众号平台调整了推送机制,
订阅号的阅读列表不再按发布时间排序。
请在阅读后,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或者点击右上角,把我们设置为“星标”
这样,才能保证新的文章能第一时间推送给您。
更欢迎您的评论。








E药经理人6月刊重磅预告


综述:


城市特写:
苏州的“远见”
广州:粤地进击
广州医药港按下“快进键”
杭州:民营经济最活跃
成都:创新龙门阵

南京:起大早赶晚集

重庆:背水一战

天津:往何处去

中国医药创新城市地图|成都:创新龙门阵

偏局西南一隅,慢节奏的成都一度面目模糊。2011年起,成都陆续定下建设“医美之都”“生物医药创新之都”目标。远离东部喧嚣,这里能成为医药创新又一块乐土吗? 成都,红了很长时间。1998年,《新周刊》第一次做了“城市魅力排行榜”专题,成都被评为“休闲...

接沪桥头堡绍兴



往期专题回顾:









中国医药创新城市地图|重庆:背水一战

回顾重庆生物医药产业20年来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稀缺、资本活跃度不高、聚集效应还不强等诸多问题无一不击中重庆医药产业发展命脉。重庆究竟错失了什么?又该如何追上? “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重庆生...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巴根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